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616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介绍2011-04-07 09:39:41 来源: 浏览:420 次体育教学部 曹承1、体育教学评价2、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3、我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历程4、我院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一、体育教学评价现代体育教学发展中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关于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检验,最主要的依据是绝对成绩的反映。2002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3 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纲要。全国各高校的体育课程掀起了改革高潮。其中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体

2、育教学评价应该是依据体育教学规律和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案(含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资料,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做出价值的判断。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价值导向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我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第二十一条体育课程评价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

3、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这些年我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根据师资和体育场馆等条件不断的变化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更具有客观、科学、简易和可操作性。三、我院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历程1、2003 年体育教学大纲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2003 年 2 月根据纲要精神修订了我院体育教学大纲,在新教学大纲中体育课教学评价采用了“三级评定”的评价模式。以选项课为例,初次评价分数比例为运动技能占 40、 理论占 20、 体能

4、占 20、 “三级评定”占 20。“三级评定”中(学生自评 5 分、互评 5 分、教师评定 10 分)评价比例表(2003 年)本科:第一学期:太极拳 理论 三级评定 第二、三、四学期:运动技能 理论 体能 三级评定 2、2005 年体育教学大纲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2005 年 3 月重新修订了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以选项课为例,评价分数比例为理论占 10 、体能占 20、 “三级评价”占 70、“三级评价”中(学生自评 10 分、互评 10 分、教师评价 50 分)。相对 2003 年大纲学生自评和互评个增加了 5分,技能减少了 10 分;基础理论减少了 10 分。

5、在教师评价中增加了专项体育理论知识(口试 10 分)。增加学生自评分数减少技能分数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体现纲要中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的要求。评价表内容进行了精简,由一大张(8K)纸,缩减到一小张(16K)纸。既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又便于管理。评价比例表(2005 年)三 级 评 价(70)教 师 评 价(50)体能(20)基础理论(10)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10)表现(20)(专项理论 10 )技能(30)二、四学期技能 20冬季课10三学期3、2007 年体育教学大纲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2007 年 9 月对体育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修订了(随着师资力量增强和体育场馆条件的改

6、善,课程设置相应有了变化),(如 2005 年孙群老师开设了跆拳道、新增场馆开设了羽毛球、2007 年刘洪福研究生毕业保健生和武术新增了健身气功的内容等。)体育教学评价的改变以选项课为例,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三级评价进行了微调(考虑到专项理论考试对学生掌握专项知识的作用不大,并且技能分数所占比例过低),取消了专项理论考试,将其分数加到技能的分值中。评价比例表(2007 年)三 级 评 价(70)教 师 评 价(50)体能(20)基础理论(10)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10)表现(10)技能(40)(二、四学期)技能 30、冬季课 10(三学期)4、体育教学部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与成果序号相关

7、研究和成果形式相关研究和成果名称主持人或作者日期备注1课题以学生为本,建立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孟繁江2003 年 9 月至 2005 年学院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已结题2获奖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刘洪福2004 年 4 月牡丹江医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3论文以学生为本,建立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孟繁江2005 年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26 卷第 1 期 4报告 牡丹江医学院体育教学评价中“三级评定”的评价模式具体运作的介绍魏跃臣2005 年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工作会议5课题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王长虹2005 年 2 月至 2006 年 7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

8、重点课题子课题已结题 6获奖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王长虹2006 年 1 月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第十二届论文报告会二等奖7论文医学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王长虹2006 年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7 卷第 6 期8获奖医学院校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研究曹承2007 年 1 月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第十三届论文报告会一等奖9论文医学院校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研究曹承2007 年 6 月医学与社会2003 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纲要后。全国各高校的体育课程都依据纲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其中包括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但像我院这样常年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践,不断进行改革

9、的高校并不多见。许多高校虽然在体育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力度不大,实际实施效果也不好。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条件,通过科学研究和不断实践,我院体育评价已形成了比较完善,多元化的体系。在期中教学检查时我部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到了学院质量监控处、教务处以及各学院(部)的认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建议在学院交流推广。 四、我院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为贯彻 2009 年 10 月学院召开的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金秀东院长的重要讲话和关立新副院长作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精神。体育教学部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按照学院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于 2010 年我部重新修订了

10、教学大纲。目前 2010 级新生的教学正在按新的大纲执行。通过前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所获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新大纲中关于体育教学评价方面也进行相应的改革。评价比例表(2010 年)三 级 评 价(70)教 师 评 价(50)基 础理 论(10)学 生自 评(10)学 生互 评(10)表 现(10)技 能(40)体 能(20)基础理论 10%我院体育基础理论课采用的是省统编教材新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简单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和健身运动处方;知道用科学安全的方法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文化的素质和体育欣赏的能力等。考

11、试采用开卷考试占总分的 10%。 体能测试 20%当前青少年体质在不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2007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文件 。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修订大纲时将身体素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当中。并把体能测试由原来的 1000 米(男)、800米(女)基础上又增加了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两项,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2006 年 9 月 18 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

12、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 83%。自 1985 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水平即体能素质、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儿童大幅增加。伴随着这些“硬件”衰退而来的是中老年病低龄化和青少年学生“软件”问题层出不穷,怕苦怕累图安逸,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下降。2009 年 12 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 2010 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通知 ,预计

13、报告将在2012 年公布,其中黑龙江省的监测点是哈尔滨、双鸭山和绥化三个城市。)学生自评与互评 20%1、学生自评:学生存在自私心理,怕体育成绩低,尤其是身体素质、技能差的学生,普遍“自评”打满分。虽然是少数学生的现象但对于这样的学生,较难控制,还需进一步的教育。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由于成立互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不可参与或干涉)只提供学生上课着装、迟到、早退和病事假等情况,评价分数部分相对合理。3、教师评价(表现)10%教师评价(表现)较为准确,由于采用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能够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提高幅度,情感与交往以及服装,出勤情况等都能做出较公正的评价。但也存在期末评价中出现淡忘,记不清的现象。但相对较为准确合理。4、技能 40%以“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原则,重点考核学生掌握动作以及提高幅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条件等情况。在本次修订的大纲也有所体现,如在每学期中间进行阶段性考核,期末进行终结性考核时可把阶段性考核作为评价依据,以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热情。而不是“一刀切”只把期末考核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考核评价是重视“三度”,即学生学习认真程度、练习程度、提高幅度。(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四个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