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6055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0909 财管财管-2-2 班班 吕澍豪吕澍豪 090300332090300332 摘要:摘要:图书出版作为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精神产品的重要形式,正日益形成为一个不断 增长的产业。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图书出版 业总的发展趋势将是不断上升的势头。我国出版业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宣传工具,承担着教 育大众、把握方向的政治任务。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出版业正向着产业化、 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张。关键词:关键词: 我国出版业我国出版业 宏观环境宏观环境 行业环境行业环境 一、宏

2、观环境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一、宏观环境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 人口统计环境:与图书市场相关的第一环境要素就是人口,因为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 口的变化趋势及构成比例将极大地影响着图书市场的发展和扩大。根据我国的人口统计状 况,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多市场潜力大。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占到 %,城镇人口占到0%,同时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日的增长,也使得目前图 书市场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进一步开发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图书将是出版业的一个重 要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 21 世纪,我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 大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休闲类及教育类读物,人口结构的变化给

3、我们的出版业带来了新的 发展契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三口之家成为我国目前主要 的家庭模式,儿童教育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 性越来越突出,开发一系列适合儿童阅读的 趣味性、益智性兼备的图书,将为出版社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环境:图书出版业作为一项产业,与整体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 人们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时,则图书的销售量也会大幅上升。如果经济状况不佳, 收入下降时,人们首先压缩的也是这一块的支出。从长远发展看,图书市场将伴随着我国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呈现出大体上上升的发展势头。从近期看,由于人们面临着下 岗失业、住房货币化、医疗等社会

4、保障体系保险化的威胁,人们主要依靠储蓄来防范风险 的意识很强,国内需求严重不足,近年来图书市场连续疲软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行业环境分析二、行业环境分析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 段。 (一)总量分析从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增长率来看,1995 年以后增长日趋平稳,基本保持在 10左右。图书品种的增加固然与每种平均利润下降和买卖书号有关,但这一现象也意味 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定位越来越具体,大众图书市场越来越活跃。这预示着图书市场 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深化和加强。 但出版社利润在全系统中所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出版 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

5、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 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 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出版 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 次问题逐步显现。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占的比重却连年稳步攀升, 只是在 1999 年以后出现小幅下降。 (二)结构分析1、从行业的生产构成看。分别对应图书产品的三大功能,即娱乐(文化) 、知识和信

6、息功能,产生了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场和专业图书市场。进入 21 世纪,中国图书市场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这三个市场的基本划分。一般而言,主要依赖教育出版、专业出版 的发育程度甚低、大众出版不够活跃,是出版结构不够成熟的表现。而从生产构成的角度 看,中国图书出版 2003 年与 1995 年相比,其结构明显改善。就三大领域本身来看,其内 部结构的改善也非常明显。 2、从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看。1995 年至今是中国图书出版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时代, 中国图书的主要用纸已经告别了 52 克凸版纸,普遍采用书写纸和胶版纸,各种特殊用纸和 铜版纸也屡用不鲜;图书的开本也很少再用小 32 开本,代之而起的国际

7、标准大 32 开本、 16 开本和各种特殊开本;图书的类型中图文书和画册比例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彩色印刷品 的增长幅度惊人。还有,图片尤其是年画等传统读物衰落。另外,19962003 年间,标准 类文件、活页文选、影印书等不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读物总印张也下降了近 60。上述现 象均表明,我国图书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三、中国出版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中国出版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选题研发和市场营销不够重视,编辑被动接受来稿较多,用上门的投稿代替根据 市场需求策划的选题;发行业务人员用与书店业务人员喝酒代替营销。 在战

8、略管理方面是 一个空白,没有长期规划、中短期计划和当年目标,如人员数量、品种规模、销售码洋、 利润、产品方向等。基本不重视愿景和使命,更谈不上资本运营、并购和上市发行等。 人 力资源管理方面落后,不是按市场配置人力资源,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不能招聘到高水 平的员工,只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接受新分大学生和安排关系户的招呼和条子。不用 科学的管理手段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不科学,职责不明确,安排工作随意性 强。对中层干部的选用,不是使用效果好的竟聘制和考评制,而是使用沿用多年的任命制。 未能打造一个让员工发挥才能的平台。 四、应该如何应对四、应该如何应对 (一)出版社的类型选择与企业改制

9、 中国的出版集团及出版社未来的企业类型选择主要应是有限责任公司和经营性非盈利 企业两大类。除了在某些政府机关内附属少量出版部门用于出版公益性出版物外,所有出 版社均应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其中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古籍出版社等可改为经营性 非盈利企业,其他可改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的出版集团在股份化和上市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前一轮国有企业转制上市过程中 热衷于圈钱而忽视业务整合、热衷于企业及业务扩张而忽视治理结构建设的倾向。同时, 也要及时调整出版业的政府管制,特别是打破行政性垄断,为出版企业的并购创造良好环 境,积极鼓励出版社间的并购重组,降低相应交易成本。 (二)集团化及其结构安排

10、 从世界经济和产业组织发展规律看,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 主旋律。前者追求的是范围经济,后者追求的是规模经济。从中国出版业现状及其制度背 景出发,中国出版的集团化应该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并举的道路。 中国出版业在组建集团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相对集中,一些集团走的是与国际大型出 版集团将业务主要集中于内容产业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热衷于离开主营业务,把业务领 域延伸至房地产、旅游、宾馆等领域,并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这对中国出版集团的品牌 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 (三)内容产业与文化创新 出版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

11、。对 于文化创新,过去的理解往往过于简单。例如,在出版业我们述及图书出版的创新时,往往强调对学术的贡献,常常注重单本原创图书的出版。其实单本学术图书的创新主体并不 是出版社,而是学者。作为内容提供者,出版社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 瞻性规划和组织,并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而且更需要从市场和读者需求出发, 进行大规模文化创新,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综观国际出版集团近年来的实践, 我们清楚看到,至少在教材出版、工具书编纂和畅销书组织这三个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主 体是出版者。然而,我们在这三个领域均没有起到创新主体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教材编 写上主要依靠教委,双语词典出版依赖

12、于引进,而对畅销书的组织策划在有些地方出现了 依靠工作室的现象。这种情况任其下去对出版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打造 业务发展战略确定后,出版集团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紧紧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提 供,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求对市场的全程覆盖,争取效益最大化。信息技 术和产业融合在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的情况下,也使得内容产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出现新的变化,产业链不再仅仅表现为垂直型,而是表现为垂直和水平相混合的复合型结 构,出版集团可以根据产品内容选择多种媒体和介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增值活动;同时 出版集团也可以根据内容开发相关衍生产品,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回报。基于此

13、,我们认为 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打造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路径:一是多种媒体互动开发,走图书、报 刊、广播电视、数字化产品开发之路,将同样内容用不同媒体形式包装转化,最大限度地 推向市场和占领市场。二是围绕品牌建设,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尽可能延长产品价 值链,覆盖更广泛的市场。 (五)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产品 从今天来看,内容供应商往往与一种特定技术紧紧相连-电视、印刷、电影、音响等。 但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内容服务与媒体分离,内容供应将越来越独立。一批特定客户的需求 不但由一系列各种品牌内容的服务来满足,而且每种服务都自由使用各种技术和媒体。因 此,出版集团的数字化是其基本生存条件之一。 面对数字融

14、合浪潮及其将给整个文化传媒娱乐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机遇,中国出版 业的状态并不是十分积极。这些年来,虽然中国出版业也在关注数字化进程和互联网发展, 但总体说,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数字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因此进入这一领域的紧 迫感还不够。充分认识数字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关心数字融合趋势,共同关心文化产业 发展动向,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快速进行数字化的工作,努力开发各种类型的数字产品, 逐步跟上全球化数字融合步伐,是中国出版企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王志明 张振忠 出版发行研究 2001 第 7 期夫吉万 出版发行研究 2003 第 4 期林自葵 汝宜红 郑凯 图书情报知识 2004 第 4 期大学出版2002 年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