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教育之探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5972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爱”教育之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施“爱”教育之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施“爱”教育之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施“爱”教育之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爱”教育之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爱”教育之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施施“爱爱”教育之探索教育之探索【摘 要】“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育者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用爱去感化学生去融化学生的缺点,持之以恒地关爱学生,同时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关键词】 爱的教育 感化 持之以恒 爱之有度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是说学生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老师所讲的道理、所传授的知识笃信不疑,潜心研习。最终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典型,在他成长过程中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最大,那就是杨昌济和徐特立,毛泽东很亲近这两位恩师,信奉他们所讲的道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忘两位老师的教导,从

2、来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最终成为一代伟人。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真挚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育者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要对学生们实施“爱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慈母般的爱,而且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更要从教育中体会到朋友般的关心。一、用爱去感化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爱好,有自身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一点宽容,多一些安慰,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感

3、的自尊心,对犯错的孩子,要用教师的爱心去感化,去教育。作为教师,批评一个好动的学生时既要强化“动”的感受,也要让其知道怎样才是“静”的感受。只有当他处于“静”时,慢慢的引导他,他才能体会出“静”的感受,才知道怎样做- 2 -到“静” ,才能有效纠正错误。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认识到在个人经过努力后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点,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二、关爱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品质的体现,它需要持久

4、的耐心来支撑。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育人过程中也一样,关心尊重理解一次、一人、一段时间,也许谁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要长期对全体学生做到高度关注、理解信任、尊重有加、关护备至,耐心就是至关重要的。关爱学生是教师感情升华的崇高境界,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无私的境界。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肯定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师爱一定要真诚,与

5、学生沟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努力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三、爱的教育要把好尺度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1、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

6、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格要求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2、严格要求才是爱。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用那里, “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不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

7、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表现好的学

8、生未必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 4 -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 。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3、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失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

9、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教不严,师之惰” 、 “爱必严,严是爱” 。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问题绝不像说出来,写出来那么容易。只有深刻认识问题,反省自己的做法,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在内心产生积淀,产生灵感,由感而发,运用自如。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