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7890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云南民俗独特性原因的思考注:本文所讨论的云南仅指的是云南中东部地区,不包括滇西,滇南的受南亚,东南亚 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云南的民俗文化具有其复杂的独特之处,在云南的中东部,这种独特不是在于其本身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差异,而是在于它是一个高度融合传承了很多北方文化的民俗文化体系。此种融合的独特,可从地方语言,民族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甚至一些较大家族的族谱看出。这个北方主要指的是较早的汉文化区,如山东,河南,河北,陕西,东北西南部,西北东南部等,此种融合是北方文化在南方的“飞地”式的传播,云南这种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地域上的关联性,以及文化传承的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云南历史悠久

2、,神话中追溯到炎黄时期,但无法从史料中考证,原因有二,那时尚无书籍记载,史料仅为一些摩崖石刻,包含信息甚少,文字多为象形文字,难以识别判读,目前云南可查证的历史最早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纪,楚国大将庄乔进入滇池地区,建立古滇国。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历史。虽处西南边陲,但与外界交流并不缺乏,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前 109 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 24 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 ,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

3、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2。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 ,225 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320 年代,爨(Cuan)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统治维持 400 年,但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特点,即与云南地区发生文化交流关系的都为北方政权,除了其开拓者楚国庄乔大将,古代的征战使得人口迁徙也得以大规模的发生,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交流,变化,这些北方政权到了云南,不只是他们的铁蹄,还有他们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文化,使得云南在中国南方开始的文化形成时便于中国典型的南方文化(即荆楚,吴越等地的文化)有了分道扬镳的开端。这种差别并未减弱,自

4、爨之后,云南依然与北方的文化以这种方式交流着。唐朝时,738 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902 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929 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 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 。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

5、“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 公元 734 年737 年间,六诏中源于今大理州巍山县的蒙舍诏得到唐王朝的支持,统一了其他五诏。因其位于六诏的最南面,故称为南诏。南诏最早的都城位于今巍山县,在这里发现的砖瓦等建筑构件,说明了南诏从开始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元 739 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遵义一带的广大区域。 南诏统治时期,云南的社会经济长足进步,文化辉煌灿烂,影响至今。南诏、大理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

6、位。 公元 902 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篡权,杀死南诏王室成员,南诏灭亡。公元 937 年,段思平平定内乱,在南诏的基础上建立大理国。南诏与大理国作为相继的地方政权,从公元 649 年至 1253 年止,凡 604 年,几与唐宋王朝相始终。这些历史,无一不在把云南向中原文化靠拢,即使盛极一时的南诏,大理,依然是与中原保持密切联系的,此处要说明的一点,古时云南的对外通道,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位于中原,如西安,洛阳影响,其主要通道并不是现在的经滇东北,过贵州达湖南,继而进入中原,而是通过西部,大概沿现在成昆铁路而达中原, “公元前 126 年,在外漂泊 13 年的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

7、西域的情报,促使武帝大破匈奴。同时张骞还汇报说,在汉帝国西南可能有一条途经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 。这一消息引起了汉武帝高度重视,于是派出 4 路人马前往探索,却被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当地部族阻挡。其中一路幸运来到滇池。滇王热情款待了远方来客,并留他们一住就是十来年。其间帮助他们西行,却为昆明人所阻,终未能完成对身毒的探险。 ”这则史料说明一个道理,即,处于滇西的云南原驻文化,是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而非荆楚,吴越文化。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古代向东要出云南,比向北直达成都,跨秦岭至中原要难的多,所以,除非战争,基本上不会从云南东部进入云南。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元,民族极大融

8、合,云南也在此时出现了其最具北方特征的民族,蒙古族,至今在云南玉溪,依然生活着蒙古族,他们生产方式改变,但信奉的依然是喇嘛教(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和他们的“大汗”.,从元代开始,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很多军人驻守边关,充军至此便在此安家。大量的北方人口到了云南,到了明代,有一个典型的,可考证的实例,山东,平度的葛家村迁徙至云南今陆良附近,后又有部分迁徙回山东,这在今云南的一家葛氏族谱中有记载,至今,在云南陆良,其口音与山东口音在音调上极似。近代史上发生过较大的一次迁徙,即是在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期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做了内战的准备,但此时在中原,国民党的主要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受了很大损失。特别是在抗战

9、初期,国民党在华中,华南损失不小。进入相持阶段后又多退入重庆后方,到了抗战结束时,重庆其实是与解放区对峙的前线,重庆向北翻过秦岭即到陕西,山西,当时除了西安,重庆就是前线,因此,国民党在准备内战时调动的多为在南方保存较好的军队,其中就有李弥率领的滇军国军第八军,解放战争开始了,徐州会战中李弥惨败,化装逃至青岛,后又辗转至南京,才得以将军队重新整编,此时的第八军,很多都是北方士兵,第八军随即到了云南,此时卢汉起义,李弥假称起义,逃脱后即率部攻打昆明,刘邓大军便攻打第八军,第八军很快瓦解,一部分逃至“金三角” ,很大一部分便留在了云南。不断的北方人口的的迁入。与周边文化的相对隔绝,造就了云南得天独

10、厚的北方文化飞地。如今,云南话被归入得是北方语系,真的很像,在云南基本看不到荆楚,吴越文化的影子,甚至广西的民族文化都少见,云南的民俗文化,与北方的极大相似,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价值。第一,文化的保存,北方的一些部分文化形态由于后期的融合,历史的研究价值已经丧失一部分,而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补上一定的空缺,因为它受北方文化影响很深,但其他文化的侵入又较少,基本没有。第二,是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提供一些珍贵的研究实例,这种“飞地”式的文化传承如果是成立的,那么我们的文化传播很可能比我们认为的传的更远,比如匈奴的西逃是否传播了我们的文化,是否产生了影响。第三,为我国的南北民族融合,民族团结产生一定的社会,政治价值。20090240201 葛恒君09 级经管院 2 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