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诗歌相关收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78804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诗歌相关收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诗歌相关收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诗歌相关收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诗歌相关收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诗歌相关收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诗歌相关收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诗词中漫步在诗词中漫步渔歌子渔歌子授后反思授后反思逸夫实验小学 王晓玉摘要: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例所占虽然不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诗词,感悟意 境,还是比较困难的。面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 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感,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和愉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关键词:渔歌子 创设文化氛围 朗诵 想象 利用多媒体 仿写诗歌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更是小学教育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它以清新的语言、盎然的情趣,毫无争议地成为语文大花园 中的奇

2、葩。徜徉于古诗词的花苑之中,沐浴着一身花香寻找五彩斑斓的美,无论对学生还是 老师都是一种心灵的漫步和洗礼。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23 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 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又名渔父乐或渔父 ,是一首宛若天工的小令,明白如画。作者唐代诗人 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 鳜鱼垂钓的渔翁这

3、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 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 在的生活情趣,完美的呈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张志和不仅能书善画,且长于音乐。细品其诗词,皆有词人之心与自然界天籁之音相互 碰撞的声响。现存描绘江南水乡风光,渔父生活的渔父词五首中, 渔歌子为其中最 绝妙的一首。它堪称唐词的宗祖,是后代文人墨客争相填和的范本。苏东坡就以其成句用入 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 。黄庭坚也曾以这首词增为浣溪沙 ,可见这首词对后世的影 响。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有多深,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最 好的教学方

4、法就在文本中,就在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之中,没有对文本的透彻研读, 再好的教法也会苍白无力。因此,在细读文本,深入研读后,我将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 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定为教学 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一、以浓郁丰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入词入境。一、以浓郁丰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入词入境。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 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所以整堂课教师应通过富有古典文化魅力的语言,营造一种学习 诗词的美好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

5、无声的影响。多媒体的运用,音乐的选择都应 该与诗词协调搭配。对课上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等上都要精心推敲,力求以诗词解读诗 词,在自然无痕地渗透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如,在体会河水染绿时, 我引入”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想象画面时设计引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诗句。拓展中选择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以及苏 轼的浣溪纱等,使得整堂课洋溢着诗情古韵,流淌着古诗词的味道。遗憾的是引导学生 想象画面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局限,偏离了我的预设,因急于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没能将 这一设计意图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二、以形式多样的朗读促进学生读中悟、读

6、成诵。二、以形式多样的朗读促进学生读中悟、读成诵。朗读在诗词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感悟手段,同时也是教学目标。各学段中都有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的要求。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更有助于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 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 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我在这课中设计了多次不同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标,力 求做到读得有层次、有提升。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多音字,生字词后 要求再读时做到字正腔圆。高年段对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 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做好中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的衔接工作,我在四

7、年级下册的诗词教学 中,渗透了读词尾,体会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训练,让初步感受诗词的押韵。之后将读的要 求上升到琅琅上口;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后,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如,我对教学渔歌子 的朗读设计从“白鹭飞”中的带着自己的理解的读,到“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美美地读, 再到“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想象读,从学生自由学读,到个别朗读,从教师范读,再到全 体师生的深情配乐朗读,不同阶段的要求,不同的朗读形式,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最终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三、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理解画面。三、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理解画面。展开想象,是 2011 版课标对阅读目标中新添加的要求。低年段的要

8、求是展开想象,获 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段的要求则上升到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一 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诗词是语言的贵族,短短的数字,涵盖的是 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一种种情感,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 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教师要 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怡人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想像 的空间,用心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教学渔歌子时,等学生找到词中所描绘的景物之后, 我设计了让他们为这些景物着色的环节如果让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哪些 色彩呢?此环节

9、的设计重点是体会西塞山的郁郁葱葱和流水的清澈,以及通过青箬笠,绿蓑 衣来感悟作者在选词用字中的准确。然后结合文本体会,白鹭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鳜鱼也会 在清澈的湖水中游来游去,还有微风细雨,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这时让学生凝神闭目, 把自己放到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展开想像,此刻的自己,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或是徜徉在流 水两岸,或是独坐于溪畔桥头,仿佛看到了什么,侧耳凝神,仿佛听到了什么,深深吸气, 又仿佛闻到了什么?和着缓缓流淌的音乐,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诗词中繁多的景象,丰富 的色彩,孩子们的心又怎能感受不到呢?此时让学生睁开眼睛,极目远眺,他们自然会看到 高大的西塞山,听到欢快的白鹭的鸣叫;近处

10、细瞧,他们也会看到自在的鳜鱼,听到潺潺的 流水声,闻到沁人心脾的桃花香气身处这样的画面中,心情会怎样啊?这样再指导朗读, 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运用了教师引导性的语言,动听的配乐,入情入 境的范读,多彩的画面,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出脑 海中想象到的画面,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把想象,表达,朗读,悟情,学习写法融合 在一起。在设计此环节时,总想降低难度,为学生搭好台阶。课后想来,让学生为景物着色 一环节可以去掉,因为在说出脑海中想象画面的时候,又再引导学生说出颜色,此处可以说 是浪费时间的一个小环节。另外,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时候,应该在说出画

11、面以后,让学 生连贯的、有条理的说一说,这样表达的训练更到位。对后面安排的美美的朗读环节,也会 有所助益。 四、以紧抓文眼、拓展、仿写,牵引学生与词人共鸣。四、以紧抓文眼、拓展、仿写,牵引学生与词人共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 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里的思想感 情,是真正读懂古诗的标志。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不须归”三个字,在想象画面时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1、 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都说他“

12、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那么, 你从他的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2、 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 3、 在教师配乐朗读,激情引导后,让学生说出想像到的画面。初步感受作者“不须归” 的原因:景美如画。 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内心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 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 调“狂风浪起且须还” “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2、仿写两句小诗,你还可怎样回答哥哥?短短的几分钟过去,孩子们写出了精彩的诗 句:西山美,人陶醉,桃花流水不须归;桃花红,流水清,风送花香不须归;江水绿,桃花 美,

13、狂风暴雨不须归;桃花美,鳜鱼肥,风景如画不须归至此,学生对这一首小词品赏 的第一重境界可谓是游刃有余了。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是出示了例句,西山青,白鹭飞,烈 日当头不须归。然后让学生仿写,这也是为了降低难度。现在想来,我的例句首先就出示的 不美了,可以改为西山青,桃花红,夕阳西下不须归。学生能写出比老师想到的更好的诗句, 尽管还很稚嫩,尽管也许不能符合诗词合辙押韵的严格要求,但是我想,这也是运用所学的 到语言文字的一种尝试吧。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有裨益。在教学和我 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一现代儿童诗的时候,在学习了作者前四节的写法以后,我也让学生仿 照来写一节小诗,孩子们不仅针对呼吁和

14、平主题写出了一节节精彩的小诗,而且还扩展到了 环保主题。以前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以后,一个叫唐唯一的女孩子, 课下拿给我一首诗,就是她仿照着写的,我当时非常惊讶,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子,短短的四 十分钟的学习后,很快就能仿写出一首诗。真是有才气!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保存这些材料。3、仅仅是因为景色美不须归吗?通过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 鱼也。感受张志和不仅钓到了美丽的风景,而且他更钓到了一份悠闲自在。接着又追问 一句,仅仅是不想回家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到他还不想再回到官场,不想 再陷入尘世的起伏,官场的是非。这不须归,又是一种真正的归,归往精神的家园,

15、生命的 本真。综观本节课的教学,尽管好多老师都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但掩卷沉思,发现自己的课 堂还是有很多疏漏。 1、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第 10 条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我的课堂中展示的更多的是教师准备的资料和信息。尽管课前也布置了预 习任务,了解诗人背景,自学诗词,但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对教材挖掘的过多,过细,总是觉得什么都该教给学生,没有放开手脚,大胆取舍。 一些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够合理,浪费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冲淡了对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在字 词的教学环节中,针对重点字词,可让学生理解,然后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再针对学生的 回答进行适当

16、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学习了字词,更能够指导学法。让学生为景物着色的 环节应该与后面的指导描述想象到的画面相结合,这样可以简化课堂,提高效率。 3、在备课时注重文本,挖掘文本,过多的设计展示的环节,而忽略了研究学生可能会 有的想法或答案。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自己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环节的展示,对学生的真实反 映评价和引导的还不够巧妙。对学生朗读训练,说话训练也不够扎实。渔歌子这首词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们对于古诗词教学探究的脚步却不会终止。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样的课堂:精心设计巧妙的课前活动,自然而然的导入新 课的学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们充分的自读自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饱 含深情的过渡与总结体现诗词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多媒体出示的精美画面、音乐 渲染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丝丝入扣的环节安排引领学生感悟诗情,渐入佳境。让课 堂上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