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34664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雪萍《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变教师角色行为改变教师角色行为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要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创新中体验乐趣,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关键词关键词 创新 激活 赞赏 体验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入,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小学劳技课程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它肩负着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担。怎样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课余生活,突显劳技课自身的“

2、魅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天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让这种兴趣长久保“鲜”。那么,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又是怎样去唤起学生的动手欲望,并且让这种兴趣长时间

3、保“鲜”的呢?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 一激活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等枯燥无味的教学,完完全全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了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这些都是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窒息学生创新精神的行为。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鲁迅先生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4、 ”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便是养育“乔木和好花”的“好土”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当学生处在一种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时,思维最活跃,学习效果也最好。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学生的回答只要有一得之见,有一点点创造因素,便应得到爱护、支持和赞扬。赛场上的“助威”声,能使运动员振奋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掌声,同样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精神力量。每位学生的回答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就应认为是对的,应予以积极肯定。若理由不充足,也应肯定他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而后请其他同学补充,或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生也充

5、分感受到了自己动脑思考获得成功的快乐,课堂气氛更热烈,思维也更活跃。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到好奇,产生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研究、去探索。中外许多大科学家、发明家、2艺术家都是由最初的“好奇”而萌发想像,才有了后来的创造发明和艺术成果的。学生的好奇心很重,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都爱寻根问底,想弄个明白。如果教师此时把学生的好奇当作是调皮、无聊、无知而给予训斥、限制、冷淡,甚至嘲笑,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压制、被扼杀。学生不再好奇,不再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失去了求知欲,也就失去了创造的动力。事实上

6、,当学生充满好奇地双眼望着老师,期待着教师回答时,教师应当认识到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态势,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寻根究源。学生的好奇心一次次得到满足,他们的心也越来越被神秘的数学世界所吸引,从而激发了学生去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赞赏奇思异想,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先要有创新的胆量,然后有创新的机会,才会有创造的成果。有位老师做了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划个红圈,然后问中学生:“这是什么?”沉寂一会之后,方有一个学生小声说:“红色的圈。 ”再无其他答案。教师沉重地说:“在幼儿园却有几十种答案。 ”是中学生的想像力退化了吗?有可能,但更主要的是少了

7、坚持想像、说出想像、敢想像的胆量。如果以这样的胆量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可想而知,结果会是如何?由此提醒我们教师,实施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敢字当先。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永远比知识重要。 ”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如果不善于引导,学生的想像力就会一天天丧失,致使有天赋的学生长大后也成不了大才。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将自己想像中的东西说出来、做出来,哪怕这些东西有些荒诞,没什么价值都要给予鼓励,并协助其予以完善,使其有种成功感。如: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 44 页,学习有关 7 的加减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让学生观察“老鼠背土豆”画面,先

8、自己编一编故事(小老鼠从农民伯伯地里偷了 7 个土豆,慌慌张张跑回家) ,再根据图上所示(袋子上有个洞,土豆掉出了 4 个)列出算式:4+3=7,3+4=7,74=3,73=4。 (2)让学生发挥想像:老鼠急着赶回家,又不知道袋子是破的,跑着跑着,还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呢?能列出有关的算式吗? 生 1:土豆可能会掉出 5 个,袋子里剩下 2 个。5+2=7,2+5=7,75=2, 72=5。 生 2:土豆不断地从洞里钻出来,可能会掉下 6 个,那么袋子里就只剩下 1 个了。6+1=7,1+6=7,71=6,76=1。 生 3:也可能袋子里的 7 个土豆都掉光了,那就是 7+0=7,0+7=7,7

9、0=7, 77=0。 (3)现在你想对小老鼠说句什么话或出个什么主意吗?请你说一说。 生 1:换一个没有洞的袋子。 生 2:装东西前先检查一下袋子,如果有洞就早点补好。 生 3:把袋口打个结,倒过来背就不会漏出土豆了。 生 4:小老鼠自己学会种土豆就不用去偷啦。 以上每一过程都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做,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32鼓励学生拓展思维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上小学时曾被老师以弱智为由逐出门,按传统的教育观看,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听话的好学生,因为他总是异想天开地提出许多离经叛道的问题令老师难堪。但正是因为爱迪生有这种素

10、质,才使他成为最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大发明家,一个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的确,太听话的人,喜欢顺从的人,不问“为什么”的人,都很难成为创造者。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笃信书本,盲从师道尊严,应常用批判、求异、创造的眼光对待新旧知识和事物。打破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开展创造性思维,大胆地去怀疑、去批判、去质疑问难,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新创意,由被动的盲目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有创见的“建设者” 。这种从“求同”到“求异” ,从强调整齐划一到“越轨出格”的“离经叛道”精神,正是培育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沃土。 如鼓励算法多样化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显得十分

11、必要。在学习“15 减 9”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可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等尝试解决,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听听同伴的发言,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各自方法。学生解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逐一减去:15 支减去 1 支等于 14 支,减去 2 支等于 13 支 (2)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 159=6。 (3)拆数分步减: 把 15 分成 10 和 5。109=1,1+5=6。 把 9 分成 5 和 4。155=10,104=6。 (4)先凑整再补上多减的数:把 9 看作 10,1510=5 (多减 1) ,5+1=6。 每一种方法汇报后

12、,教师都给予鼓励或肯定,不评论哪种方法最佳,只要适合学生自身就好,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到有各种不同的算法,从而使自己在解题思路上有所拓展。 三体验创新情趣,使学生爱创新 创造自来与灵性、快乐相关。儿童之所以被看作是天生的创造者,正是因为他们受社会、学校、家庭的规范或约束不多,可以拿仅有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本子一卷当麦克风使,拿支铅笔当老爷爷的烟斗,绑一把松针当作招待客人的粉干,松果是鸡蛋这些把似不相干的多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令人惊奇的效果,是以创意为前提的,只有个体的思维无限扩展,不受规范与既定事实的约束,创造的火花才会闪现。 1保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探

13、索乐趣。学生自六七岁上学开始,各方面或多或少都被管制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受到限制,回答问题不能离开标准答案一步,只有老师让你做什么才能做什么,长此以往,就会磨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这样,又何谈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把自身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程度,给学生思考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如整理 10 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学生由凌乱无序的一堆口算卡片引出想整理算式的欲望,教师提出明确任务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教师可以巡

14、视、有针对性地引导,也可参与某个小组的整理活4动。学生汇报时,说说自己小组是按什么条件或步骤进行整理的,并展示整理的结果。只要想法合理,结果(格式)不一定要与书本上的一模一样,不同的但合理的结果教师都给予积极地肯定,成功的愉悦感必将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 2设计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问、猜想、实验、推理和判断等进行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力的武器;同时也能获得数学探究的能力和宝贵的亲身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在经历教师精心设置的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活动中,不断体验到了探索与思考的快乐,从而逐渐养成勤思考、爱研究、善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善于运用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创新意识得以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国科学院出版社(2011 年第九期)2 小学数学教育 辽宁教育宣传中心出版(2012 年第一期)3 中小学教师(小学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年第十期)4 数学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