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13811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中考地毯式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 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被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 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 记散文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江雪 。 二词语解释 (一)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空:在空中4、日光下彻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 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 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斗:像

2、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凄:使凄凉 使动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 鸣:使发出声音11、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隶:跟着。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 近:靠近(二)一词多义1、乐 (1)心乐之 (快乐)(2)似与游者相乐(取乐)2、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2)不可久居 (能够)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2)以其境过清 (凄清)4、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2)隶而从者 (跟从)5、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2)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

3、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3) 全石以为底 (用来)6、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7、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2(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8、见 (1)下见小潭 (发现)(2)明灭可见 (看见) 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2)同游者 (游览)(三)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 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 5、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四)重点词语(详见笔记) 三、特殊句式 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 六 结合原文回答 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坐潭上,四面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其动态的 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皆如

5、空游无所依。 4.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起源。 5.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8.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 9.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 答: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清澈的特点。 10.文中第 2 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用鱼的活跃之态,

6、衬托人的快乐。3七、阅读课文理解回答。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2.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石奇(全石以为底) ;潭源奇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2)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 4.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 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 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

7、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1)抓住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 (2)使用了比 喻的修辞方法。 (3)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 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 (重点题)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 笔。 (重点题)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 盾?为什么?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

8、是暂时的;再则优美 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苦环境 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 以不矛盾。 8.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 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 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 孤凄悲凉忧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放映,我们可以 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小石潭景色

9、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 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10.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幽静。 (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11.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 ,又有侧面描写,如: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2.游览到最后,作者快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心情?“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 答: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愁苦 的心情就产生了。以致终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 到现实生活中来。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烘托了凄清寂静的氛围, 可以看出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