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高效课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9770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打造高效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南堡一小语文组教研活动学习材 料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 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 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 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何谓高效课堂? 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真:真 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 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织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 段实、学习指导实。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活:问题提 出活以激

2、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 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情:教学激情,教 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 师要有亲合力。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效:教学效果及效 率要高。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要求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 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 所谓以学定教。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3、、合 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而“先学后教” 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不但是教学方 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 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而在 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贯彻“先学后 教”理念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客观需要。所谓“先学” ,是指学生按

4、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 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 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 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 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所谓“后教” ,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 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2、 “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

5、点;讲难点;讲易错点, 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 ,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 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 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 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 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 ,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 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 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 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 。易错、易混、 易漏点都是在

6、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 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 们足够的重视。“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 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 ,好理解,学生 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 “不讲”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 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 ,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 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 第三个“不讲” ,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

7、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 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做到了“三讲三不讲” ,讲的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 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 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 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那么,我们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呢?我们提倡的“三布置”: 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 提高能力的作业。在适当布置常规性

8、书面作业之外,作业更要呈现出多样性、变化 性的特点。每次作业要有变化,且按照作业形式的不同,也不必要求 统一和所谓的按时完成。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及各学科知识整合运用等,我们可以更多地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 作业,这样的作业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 设计能够体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问题,来达到启迪学生思路,发散 学生思维的作用。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 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实践性作业 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 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学科知识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学科知识

9、解决生活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 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有谚语 说:“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教师要善于把学习过的 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 已有的体验结合起来,让所学习的知识成为解决自身、社会问题的有 用的东西,突出教学的有用性和有效性。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剔除假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 维有明显的意义。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 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

10、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 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 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 展。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能激发 学生积极进取,使传递的信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课堂研究性教学 的主要形式,是吸引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 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实现由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发现 式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主体性、独立性、 能动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学习背景是学生 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

11、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 要求“生活问题情境化” 。所谓“假问题”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对给于学生信息负面影响 的过于简单的问题、空虚空泛的问题、虚假错误的问题、无聊搞笑的 问题等。这些问题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益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无益于学生的成长。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 少老师为了体现互动,活跃气氛,随心所欲地设计一些没有思维含量 甚至只是为了取悦于学生、迎合于学生的“问题” ,导致课堂表面热 闹,实则浅显无聊,毫无意义的课堂。这是值得我们警醒和必须克服 的。5、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 “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

12、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 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 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 课堂教学效益。从另一个面来说,学习天天发生在课堂里,仅仅靠考 试、训练课抓落实是不够的,必须在每一堂课中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教师不仅要注重反馈和检测,更要注重检测后学生的纠正和和落实。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这样,学生才敢 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知性个性、放飞自 己的人生理想。所以,课堂上教学环节不要太碎,要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每 堂课最好不要超过10个教学环节,如果一节课超过了10个教学环节, 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过多,会束缚学生,使学生一直跟 着老师的思维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