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7514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 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 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 如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在这一制度中,资本与劳 动存在着根本对立。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 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就形 成了生

2、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 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 例关系。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这样 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 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使生产和消费可以超出自有资金的限制而获得跳跃式 的增长。但是,它们也创造出了巨大

3、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一方面使 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 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和 劳动力过剩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经济危机与货币和金融危机是相互交织的。一方面,经济危机使资本的循 环和周转过程遭到破坏,造成信用关系紊乱、银行倒闭、货币流通紧缩,导致 货币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在生产过剩的危机还没有发生的情况下,银行、 交易所和金融部门的投机活动以及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也会导致货币和金融 危机独发生,这种货币和

4、金融危机对工商业具有反作用。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使资本具有冲破一切空间限制向全球扩 张的趋势。这就把资本与劳动、生产与消费、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 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推向更高阶段和更广范围,世界经济的各种矛盾在全球 性经济危机中集中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再生产的正常条件 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强制性解决, 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得到暂时恢复,为新的增长奠定基础,直到下次危机爆发。 固定资产更新则是这种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是资本主 义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规律。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不断加深的趋势。一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日益加强,社会化程度 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资本力量的加强,财富占有和分配 的两极分化,垄断组织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的加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更加 严重,从而也使经济危机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不能驾驭社会化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如加强国家干 预和建立福利制度等,以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除经济危机。2010 年 12 月 14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