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a****w 文档编号:388048 上传时间:2017-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某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省,建国50多年来,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省林业发展的前30多年,林业建设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林业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全省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状况不断恶化。近20年,特别是1989年以来,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得到确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 ”造林、“在山上再造一个某省”和“ 跨世纪绿色工程”等林业发展战略 ,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林业建

2、设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把某省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和“实现某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为新世纪我省林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实现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我省林业由“恢复和发展阶段 ”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越,更好地指导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林业建设主要成就和问题(一) 主要成就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我省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状

3、况、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如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的典型森林生态类型区、珍贵野生动植物繁殖区以及其它天然林区,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28处、保护小区7000余个、森林公园74处。这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大面积的面上造林绿化相配套,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基本构建了我省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框架。截至1999年,1989年增加4300万亩,居全国前列;1989年增加6100万立方米。由于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为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

4、和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持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主导作用。 2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按照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项目造林、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兴办了一批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林产工业企业,林业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林业产业正朝着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木种苗花卉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产业也有较快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对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20

5、02年统计,各类商品林业基地达6100万亩,林产工业企业5200余家,林业总产值180亿元。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林业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山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3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保障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新建了一大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重点示范苗圃,提高了造林绿化的良种使用率。二是林业“三防” (即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森林公安、木材检查站等林业执法体系初步完善,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三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完善了各

6、级林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站及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四是林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林业教育体系,促进了林业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二) 主要问题 1森林质量不高,综合效能低。 全省森林资源总量不少,但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大,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从树种结构来看,针叶林比重大,阔叶林比重小,从龄组结构来看,幼中龄林多,成熟林少,近、成、树种、林龄结构不合理,林木种苗、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森林巨大的综合效益还远没有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2林业

7、产业发展滞后。我省林业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资源大省不太相称,与林业发达省份比较,无论是从总量看,还是从结构看,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差距都很大。从2002年林业总产值看,林地平均每公顷提供的年产值仅为1700元,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58:39:3,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呈现出初级产业的典型特征。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起点相对较低;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缺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林产工业项目建设秩序较乱,林产品市场管理薄弱。林业产品单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木种苗花卉、野生动物驯养等生态产业才刚

8、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文化生活相对落后。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经过几十年努力,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与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林木种苗基地、林业“三防” 体系建设以及林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等设备和手段还很落后,林业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二、林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林业是某省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维持

9、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某省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省份,林业在某省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长防林一期工程调查,由于植树造林,项目区森林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下降1428吨/年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000余万吨,河床泥沙淤积层厚平均下降4080厘米,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我省水系发达,江河纵横交错,由于开展了一系列江河源头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地改善了水质,保持了山清水秀。(二)林业是“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我省林产工业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林业产业、产品的转移基地。我省林产工业虽有较好的基础,但企业多、规模小

10、、耗材高、产品落后、结构趋同,适应市场的大宗或拳头产品少。只有大力招商引资,通过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形式,关、停、并、转一批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大的小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素质,才能做大做强我省林产工业。其次,发达的林业是建立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前提。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前提是环境好、无污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可为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我省山区资源丰富,油茶、毛竹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还有丰富的森林蔬菜、森林食品、果品、食用菌、苗木花卉等,林业本身就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第三,某省林业历来是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商品木材、人造板

11、、家具等林产品的供应基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第四,某省林业是“后花园”建设的基础。某省山清水秀,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星罗棋布,各具特色,极富吸引力,是“后花园”的核心。林业还可为 “后花园”建设提供高品位的绿化苗木和花卉,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物质条件和技术指导。因此,某省林业在“后花园 ”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林业是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某省是一个山区比重很大的农业省,全省99个县(市、区)中,山区、丘陵县就有70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山区,难点在山区,而山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林业的发展。首先,制约我省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

12、重要因素是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这些山区要发展,首要任务是改造自然,改善生产条件,而发展林业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的。其次,山区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土地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林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三,发展林业多种经营,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林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相对少,比较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技术要求较低,适合于资金、技术比较缺乏的山区实际。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安排就业提供重要途径,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只要我们利用山区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在不断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综合开发山区资源,发挥林业的巨大潜能,就能为山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繁荣山区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面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某省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处理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社会造林的关系。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林业生态建设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关系。3坚持林业分类经营的原

14、则,处理好公益林业与商品林业建设的关系,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坚持科教兴林原则,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5坚持依法治林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关系。6坚持扩大林业开放、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三)发展思路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提高,两个调整,三个搞活”。即:坚定不移地把林业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上,下大力气调整林分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搞活用工制度、搞活森林资源、搞活经营机制。按照这一基本思路,调整林业战略布局,将目前正在实施的各项林业工程系统整合为鄱阳湖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

15、工程、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程等三项林业重点工程,其中鄱阳湖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退耕还林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中德合作造林项目、绿色通道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小型生态公益林项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项目等。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举全省之力抓好上述三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全省林业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全面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山川秀美,使我省林业在全国率先跨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二)阶段目标到2010年,净增森林面积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种、龄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阔叶林面积占35以上,近、成、过熟林面积占25以上,森林质量明显提高,“五河 ”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自然保护区数量达200处,保护小区10000个,总面积195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森林公园数量达100处,总面积1200万亩。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人工林良种率达80,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林业经济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3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