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等性管窥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4737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平等性管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平等性管窥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兴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信箱 466A,江苏 无锡 214064) 摘要 立足“平等性“,阐发对现代设计的新思考,从更新的角度重新看待组成设计的相关成分,以体现当代设计的创新性。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设计 平等 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最早的实践行为。这并不因为设计名词出现的滞后而有所改变。由行为催生概念,又由对相应概念的创造、把握和思考,而导致对最初行为的审视和反思,是人类对与自身有关的一切实践行为所持有的态度。不仅如此,人类还试图通过借助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来不断完善这一过程,以使之体系化。但是,随着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以及理论的不断创新,对这一过程的完善越来越不可

2、能有一个终结。我们对于设计所做的一切,在很大程度已说明这一点。 因此,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中反对单一的理论视角极为有助于我们发现设计的潜在特性,从而在新时期新社会形态下对于设计做重新的思考。 一、设计一、设计一个关于平等的老而弥新的话题一个关于平等的老而弥新的话题 狭义的设计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广义的设计则是与人的产生相伴生,并且在人类不断的进化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设计是人类一种近乎本能的行为,人类社会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仅从物质的层面来看,都是通过设计行为产生的相应产物得以体现,这些产物也在特定的阶段和场合被定义为“设计”,因此谈到“设计”的时候,往往包含了行为、构想

3、以及实体化产物,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这种综合性还不仅限于物质化创造的范畴,围绕创造出的设计产物所展开的应用,更是包含了绝对化的综合性,因此,由设计所引发的评价、争论不一而足,并进而影响到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透过这种种表面的现象,设计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平等。不分时代、地域、种族,设计的人人参与(人人可参与)已使人类一定程度感受到平等的内涵设计的这种作用,往往通过具体的产物得以达成,比任何理论的说教都来得生动和具体。即使抽象的理论和学术思想借助设计这样一种手段,也往往能够通俗化并得以普及。设计使人在物质层面求得平等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也同样能使人获得平等,至少,在一些抽象理论对

4、人的意识影响方面是这样。更客观的说, “追求平等”是人的一种理想,设计则是这种理想实现的载体。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设计不断的在充当着这种载体使平等愿望部分实现的同时,又生出新的平等想法,再次将平等的希望投入设计之中,再次收获关于平等的满足和缺憾,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激发了人的设计创造热情。 回顾设计的发展,不难看到其中显现出的这种情况一个个的设计阶段,正是由人类阶段性的平等理想借助有形化的手段得以阶段性实现所构成。在人类最初的头脑中,并没有什么平等概念,自然也谈不上在共同体内部去寻找平等,但是设计这种基于本能的生存行为却在人类不断施行的过程中,首先将平等概念在人与自然之间潜移默化的进行本质的对应

5、人在以自身独有的方式寻找与自然交往的可能,这可能就是人类的设计行为及产物在不断的发展、改进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忽略了使用、享有的主体人类自身,而一味强调设计本身的一种本质原因;其次,在设计基于生存目的被创造出来的同时和之后,由于构想和产物本身极强的合目的性,使得人类群体内部的所有成员,都能够(也必须)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成为产物的享有者,并在和平或战争的状态下,将产物由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传输,人类共同体内部的平等由此开始产生。有意思的是,人类最早设计制造出来的武器在最初充当了平等的载体。也正是武器这种人类早期最为重要的设计产物,在体现平等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促使了人类共同体内部更为明显的不平等现

6、象的发生,并与其他人造产物一起促使人类共同体内部等级的分化。随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个漫长历史阶段的设计,客观上依然具有追求平等的意味在百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具,无论造型、材料还是用途,无不具有这种朴素的平等本质。 设计产物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满足种种物质需求的作用,也同时成为潜移默化宣扬、鼓吹平等概念的工具:历次农民起义的发生,除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排除其中设计产物这个诱因封建的皇(王)权在很大程度上不正是通过设计产物体现出来的吗? 因此,在人类设计历史上,为此而实施的设计行为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相应的设计产物也成为人类设计产物的重要组成。在追求人的平等的同时,设计本身由

7、于发展的需要,则体现出另外一种平等与设计“构想、实施”等环节相关的成分,逐渐成为设计整体中的成分,设计日益成为各种成分共同作用下的整体概念。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却是以逆向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只是作为相应行业里的某种组成成分,换言之,只是作为加工、制造技能中的一部分而已。这种情况的改变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设计成为独立的行业,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并由此日益频繁的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对于设计从现象到产物,从理念到行为加以多元化的分析、评价、和批判。 设计这株老树终于萌生了新枝。 二、平等成分的存在引发设计的困惑二、平等成分的存在引发设计的困惑究竟为

8、什么而设计究竟为什么而设计 当设计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之后,开始应用自己的方式勾画自身的发展,所谓 “应用自己的方式”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其成为独立行业之前或之后的时段中,诸多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理论、观点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由此形成的更加适用于现时实际的新见解。绝大多数为设计所接纳的观点和理论中,都包含了相当比重的平等成分,这成为设计与人类现实生活日益紧密的一个非常先决的原因。 “为人民而设计”是诸多理论的核心无论是国际现代主义,还是以反对它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在这一点上并没从根本上产生差异:现代主义设计是针对包括工艺美术运动在内的以往那些为个别人设计的做法,从设计产物的形态、加工方

9、式、生产成本等方面审视设计,并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革命性的改变,从而使设计产物真正造福于人,成为广泛的人类群体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它所倡导的功能主义正是这种理念的真实体现,也是抛弃性别、种族、阶级等构成人类现实种种不平等的根源之后,以平等的视点检视、反思理想中的人类种种需求所产生的、近乎理想主义的做法;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表面上看来与现代主义相对立,从正统的观念来衡量这二者,由于对“功能”理解上的重大差异而存在无法调和性,但在追求人的平等方面,却具有相当明显的一致性由对功能单纯的关注、转向对于非功能成分的重视,是人自身思维变化的标志,不仅是设计师,也包括设计享有者。 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设

10、计,期间的几十年中,人类的发展并未止步不前,自然需要、并会催生出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追求“平等”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因前期现代主义设计对功能的重视、倡导,使人的物质需求方面很大程度得到满足;而精神方面也相应得到启发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成为新时期人类平等意识新的表现,为满足新形式下的新需要,设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实施重点。从某种意义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对,恰是对于所处时代人类的重视,这一主义的产生则是当时的人所具有的平等意识使然。但在人类现实的头脑中,对于设计与“人类平等”之间却并未挂上钩,而只是一味的在强调由设计产物所体现出的显性特征诸如:功能、形态,并以此为基点,不断

11、进行着设计的实践,相应理论也大抵围绕这些方面形成、展开。这些显性特征被当作设计唯一本质特征,并不断被脱离现实的人而加以孤立的强调,设计日益异化,设计的目的日益丧失,“为什么而设计”成为拷问设计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无法说清的问题。 深深植根于人类意识深处的平等思想,借助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视点,在设计方面形成了反对单一的理论视角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了设计的理性成分由具体的设计产物所展现出的另类风格,恰恰是设计师不苟同于前人,不盲从于经典的表现,是设计师进行独立思考后的结果。虽然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依然没有表达清楚设计的目的,但它呈现的另类设计模式,却反映出新社会形态中人们对设计本身的一种平等态

12、度设计可以非常正统、严肃的形象成为过去主流社会档次的象征,也同样可以非常活泼和轻松的模样作为现实社会流行和时尚的同位语设计自身的平等性被一定程度体现出来。由其本身不断被以各种理论、观点作为导向加以实践,也不难看出设计与生俱来的平等属性对各种观点、理念的兼容并包,即使相互之间具有严重对立和分歧,这种基于平等的包容性也并未有丝毫的改变。反观“为什么而设计”,简单地概括为“为人而设计”似乎真的太过笼统和概念化。 三、永恒与嬗变三、永恒与嬗变设计中平等属性的体现设计中平等属性的体现 回望整个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其中“恒”与“变”的交替,在交替过程 中,又无法截然的将二者做硬性的区分“恒”与“变

13、”的成分以交错、缠绕的方式共同阐释着设计的主旨,也同时共同构成设计真实的存在状态。 依照通常的观点,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设计产物所体现出的作为物的属性是与生惧来的从最初的设计萌芽到当代的设计,无论构成设计导向的设计思想、观念如何变化,“供人使用”这一点总是被不容质疑的保留下来,成为各种流派的设计产物共同的属性。以“物性 使用”这组对应关系作为设计实践的目标之一,其产物自然在不同程度上依旧可以当作某类用具来使用如设计史上的“红蓝椅”之类,以阐述某种观念为目的而产生的作品,也依然可以作为椅子来使用。由此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设计具有的平等属性即使是尝试性、概念性的作品,也并非绝对化的高高凌驾于人类现

14、实生活之上。 除了具有相对稳定的物的属性之外,设计还具有非物的属性,是由有关人的精神、心理等方面因素被纳入设计实践中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意识不断随之进步,并与具体设计行为相结合,得出的最终结果必然呈现发展的面目设计产物成为人类思维进步的载体,借助不断涌现的产物,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类真正意义上进步的轨迹。正是这种非物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设计的变数:一方面,与相对稳定的物的成分共同承担起满足人类阶段性需求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不断变化的思维意识而不断以挑剔的眼光和更进一步的需求,来看待和要求现实的设计永恒与嬗变的双重性既使设计以平和的状态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又使设计以无法完全调和于

15、现状的姿态,成为人类实践行为的先锋相对于人类共同体而言的另一层平等意味得以凸显:在适应部分人相对平稳发展的思维同时,也满足了具有超前性思维的另一部分人的需要。表面的矛盾性,实质上是设计平等属性的体现。 在以往的设计实践中,由于孤立而表面化的看待最终产物,造成了对于平等性这种设计本质属性的忽视。平等属性理应作为设计的一种本质的社会属性被加以重视,正是由于这种属性的存在,设计才可能在现实社会以一种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人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日益紧密的联系以致在当代社会,出现了“泛设计”的现象:除了艺术设计领域外,其他的领域、专业,也都纷纷将设计的成分纳入自身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中设计成为“创新、创造”的同位语,这更加说明了设计本身的平等属性。 参考文献: 1、设计概论 高兴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世界工业设计史潮 李亮之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关于作者:高兴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信箱 466A,江苏 无锡 214064) 联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