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及思维引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03460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及思维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及思维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及思维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及思维引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类 型设问形式失分原因解题方法概括根据*归纳概括 *;根据*分析、 概括*;等等。不能充分利用材料 或所学知识而使答 案不全面、不完整结合设问分层次阅读 史料,从宏观上抓住 史料或教材的“纲要” 作答比较比较*指出*异同; 根据*指出*区别 或共同处;等等。一是不能抓住史料 或教材中结论性、 关键性的话语作比 较,即不知所比; 二是比较的角度太 窄太少结合“比较”要求阅 读史料,找出比较项, 明确该题考查的中心 问题或价值后作答说明根据*说明*原因、 意义或影响;结合 *说明*结果;等 等。一是脱题,不是 “根据*”来说明 问题;二是“说明” 不完整,没有将史 料中的有效信息用 完根据“说

2、明”要求阅 读史料,找出史料或 教材上需要“论证” 的理由作答评价根据*评价*等; 结合*分析*原因、 意义或影响等。一是唯物史观(现 代化史观)、文明 史观、全球史观点 的基本观点缺乏, 使自己的分析评价, 一缺深度,二缺广 度;二是逻辑性不 强,答案要点混乱根据“分析评价”的 要求阅读史料,定准 分析评价的某种史学 观点,围绕试题设问 的中心作答(若遇 “开放性”要求时, 要围绕试题中心尽可 能调动自己所学)启示从*中得到的启示。一是不能依据某一 观点谈启示;二是 不能从借鉴现实的 角度谈启示;三是 只谈某一点启示而 遗漏其他的启示在明确此题价值的基 础上,选择自己最熟 悉的史学观点,以相

3、 应的社会热点为参照 作答一些重点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一些重点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 模式模式 1 1: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时代背景+签约国+内容+对中国危害; 模式模式 2 2:统一局面:统一局面:背景+由谁统一+政权建设+地位+疆域+结局; 模式模式 3 3:农业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的表现:工具发明与改进+耕种方法+生产经验积累+农作物种植和推广+ 开垦荒地、施肥+兴修水利+开发边疆; 模式模式 3 3: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部门的扩展+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 艺水平提高; 模式模式 4 4:商业:商业:商品种类+集市和城市+货币+对外贸易;

4、 模式模式 5 5:文化特点:文化特点:时代特征+风格+影响+世界地位+是否兼收并蓄+是否全面发展; 模式模式 6 6: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矛盾冲突+谁参加谁领导+以何手段发动+导火索; 模式模式 7 7:分析战争胜败原因: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性质+领导因素+民众因素+战略战术因素+内部关系+敌方的战 备+交战国双方综合国力因素+国际因素;模式模式 8 8: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最 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5、增加人民的负 担; 模式模式 9 9: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雇佣劳动力+生产技术+原料+环境+市场; 模式模式 1010: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观条件(阶级条件、 思想条件、组织干部条件); 模式模式 1111:文化发展的原因: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前代; 模式模式 12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 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民 族融合和民族间的交流+广大劳动人民

6、的辛勤劳动。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1)提炼观点。)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断表态。)判断表态。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3)揭示真相。)揭示真相。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4)认识升华。)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

7、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例1)、态度倾向(例3)、阶级立场(例3)、方法论(例1)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在解这种题型的时候,应该根据这种题型的特点注意以下问题:(1)精选史实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不一定要求全面,但绝对要求精选。(2)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历史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痕迹。因此,应该学会将历史观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3)历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既是主观看法,就有可能产生错误历

8、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既是主观看法,就有可能产生错误。人的主观看法是由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4)开放性开放性:允许一定程度的发挥,因为对历史观点的评价的最终结果是产生自己的历史观点,而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这种题型的评分标准都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对考生中言之有理的新观点一般都给予肯定和鼓励。由此可见,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由这种题型的特点决定的。评述: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评述: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 题型特点:第一种是提供一段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第二种是试题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辨析论证。 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说明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揭示事物本质;第三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根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