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97935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题目: 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应用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应用 学学 院:院: 矿业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测绘工程测绘工程 班班 级:级: 09 测绘二班测绘二班 姓姓 名:名: 李登李登 学学 号:号: 200913020205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汪金花汪金花 年年 月月 日日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测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能够进行条带式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成为海洋测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 多波束声纳技术发展至今已

2、有 40 年的历史,多波束测深仪是当前能高精度高效率 探测海底地貌的最好装备。不同于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在测量端面 内形成十几个至上百个测深点,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回向散射强度数据,多波束测深 具有全覆盖、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多波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海 底地形探测,海底障碍物探测,航道检测等海洋测绘的各个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发 展和应用空间。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与一般应用方法,探讨多波束外业测量的实施, 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影响多波束测深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多波束测深内业

3、的数据 后处理,分析各个因素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1)介绍了多波束测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多波束测深仪的校准及安装 (3)影响多波束测深外业实施的各个因素 (4)影响勘测数据处理的误差来源及平差和精度评定方法 (5)展望未来,介绍多波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改进及创新改进及创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多波束测深系统有着单波束测深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 多优点,但是,在某些场合,当多波束测量数据出现一些偏差时,却比单波束难以 识别和判断,如果这些偏差数据不能够正确进行辨别和剔除,必将影响多波束的测 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因此,必须对造成数据偏差的各个因素进行

4、分析,这些之中 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仪器本身因素。外界环境因素要视情况而定,仪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应用水槽法检验了多波束的精度,并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准备情况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准备情况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四、进度安排四、进度安排2013 年 3 月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2013 年 4 月 通过对资料进一步研究撰写初稿2013 年 5 月上旬 通过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意见进行初步修改2013 年 5 月中旬 通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2013 年 5 月下旬 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

5、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五、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 2 篇)篇)1 丁继胜 周兴华 刘忠臣 张卫红. 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的工作原理J. 海洋测绘, 1999(8):15-22.2 李荣胜. 浅谈 FANSWEEP20 型多波束测深仪的原理及参数设置C. /江苏省测绘学会 2009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南京安泰测绘有限公司, 2009:98-102.3 李成刚 王伟伟 阎军. 传统多波束与具有相干特点的多波束系统的研究J. 海洋测绘, 2007, 27(2):77-80.4 张永昭. 影响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

6、学术交流论文集 , 广东海事局测绘大队, 2008:151-155.5 李家彪; 郑玉龙; 王小波; 吴自银. 多波束测深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测绘 , 2001(1):26-32.6 董庆亮. 表层声速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的影响 J. 测绘通报 , 2012(2):7-10.7 潘贤亮; 袁士彬. 声速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 上海达华测绘有限公司, 2012:53-56.8 董庆亮; 韩红旗; 方兆宝; 潘乐; 陈岳英; 路高峰. 声速剖面改正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 J. 海洋测绘 , 2007, 27(2):56-58.9 赵君毅

7、; 阳凡林; 刘智敏; 李真; 赵相伟. 多波束测深表层声速误差的动态影响及改正方法 J. 测绘科学 , 2010, 35(6):23-25.10 吴自银; 金翔龙; 郑玉龙; 李家彪; 余平. 多波束测深边缘波束误差的综合校正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27(4):88-94.11 郭发滨; 周兴华; 陈义兰. 多波束测深数据出现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测绘 , 2008, 28(1):59-61.12 胡佳; 李明叁; 孙强.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声速误差自动改正方法 J. 海洋技术,2010, 29(4):66-69.13 段福楼; 郇庆军; 王玉峰; 丰启明; 葛健; 任宪

8、伟. 近海区域多波束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测绘 , 2012, 32(4):44-46.14 阳凡林; 李家彪; 吴自银; 金翔龙; 初凤友. 浅水多波束勘测数据精细处理方法 C. /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 50 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 , 国家海洋局 海底重点单位实验室, 2009:140-148.15韩李涛; 阳凡林; 孔巧丽; 李志强. 多波束测深系统校正参数求解方案及可视化实现 J. 测绘科学 , 2011, 36(4):108-110.16 田勋; 肖付民; 朱小辰; 武同元; 孙文川; 林勇. 多波束测深系统各误差的传播影响规律分析 J. 海洋测绘 ,

9、 2011, 31(1):23-27.17 魏荣灏; 张坚; 史永忠. 多波束水深数据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J. 浙江水利科技 , 2011(175):65-66.18 高君; 肖付民; 裴文斌; 熊传梁. 多波束测深精度检定方法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 2012, 29(3):179-182.19 刘东全; 黄东武. 多波束测量质量控制与精度评估分析 C. /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 , 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 2010:448-459.20 孙岚; 王海栋; 余成道; 刘雁春. 多波束测深数据异常值检测算法比较 J. 海洋测绘 , 2009, 29(5):57-60.21 孙文川;

10、 肖付民; 金绍华; 朱小辰; 武同元; 田勋.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多波束声强数据归一化方法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 2012, 29(4):262-266.22 郑彤; 周亦军; 边少锋. 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及成图 J. 海洋通报 , 2009, 28(6):112-117.23 邹永刚; 蔡舒; 朱小辰; 刘雁春. 一种多波束测量条带拼接问题的新算法 C. /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海测工程系, 2009:131-133.24 陈一超. 多波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探析 J. 珠江水运 , 2011(2):55-57.25 夏伟; 黄谟涛; 刘雁春;

11、肖付民. 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准则研究 J. 测绘科学 , 2010, 35(增刊):17-19.26 刘经南; 赵建虎.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J. 海洋测绘 , 2002, 22(5):3-6.27 刘忠臣; 周兴华; 陈义兰; 胡光海. 浅水多波束系统及其最新技术发展 J. 海洋测绘 , 2005, 25(6):67-70.28 Fonseca L, Brown C, Calder B, etal. Angular range analysis of acoustic themes from Stanton Banks Ireland: A link between visual

12、 interpretation and multibeam echosounder angular signatures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98-1304.29 Bas T L, Huvenne V.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backscatter data for habitat mapping Comparison of multibeam and sidescan systems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48-1257.30 Blondel P, O. Gmez Sichi. Textural analyses of multibeam sonar imagery from Stanton Banks, Northern Ireland continental shelf J. Applied Acoustics, 2009, 70(10):1288-12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