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76288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 边 大 学(课课程程平平时时作作业业(论论文文)课课程程名名称称:西西方方史史学学史史 论论文文题题目目:孟德斯鸠、梁启超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史观比较学学生生姓姓名名 : 邵邵 张张 彬彬 学学 号:号: 21040517102104051710学学 院院 : 人人 文文 社社 会会 科科 学学 学学 院院专专 业业: 历历 史史 学学班班 级级: 2010 级级学校代码:学校代码:1018410184- 1 -孟德斯鸠、梁启超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地理环境论”史观比较史观比较邵张彬邵张彬 摘摘 要:要:孟德斯鸠、梁启超都是“地理环境论”者,他们的认识和思

2、想既存在很大程度的相 同之处,又有若干不同之处。孟德斯鸠和梁启超都认为气候决定性格;温度带决定文明; 地形、土壤影响法律、政治制度。但同时,二者“地理环境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不同; 对各自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对于地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同。梁启超对于孟德斯鸠地理 环境论的发展和中国化利用,体现了近代东方知识分子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并使之本土化的 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比较孟德斯鸠作为西方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法学理论、三权分立理论上的创立者,而其“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

3、活动家,其思想兼采中西方之所长并加以吸取利用,在史学、文学、哲学、法学上研究深入。在近代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努力,梁启超引进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论”学说,并加以中国化改造,利用地理环境论学说来探讨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的各方面的具体联系,以救亡图存。目前学术界对于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深入不同的领域,笔者无力无意一一例举。但是学界对于梁启超与孟德斯鸠的比较,尤其是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的比较则缺乏深入研究。虽然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生存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地理环境论”者,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而且梁启超的地理环境论具有

4、西学东渐意义,两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笔者试结合史实及研究成果,对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做一粗浅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尝试反思对于学习西方文化的现实意义。1.孟德斯鸠、梁启超简介1.11.1 孟德斯鸠生平与其地理环境论孟德斯鸠生平与其地理环境论孟德斯鸠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学术著作有罗马盛衰原因论 、 论法的精神 、 波斯人信札等。主要思想有:法律与人民谋生方式、民族精神的关系;地理环境在历史发- 2 -展中的决定作用;三权分立与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思

5、想。其“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 年的美国宪法 、1791 年-1795 年的法国宪法和 1792 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思想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斗争中具有伟大贡献。孟德斯鸠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土地面积大小等地理因素对这个国家的人的性格、情感、风俗、法律以及政治制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寒带地区民族骁勇剽悍,热带地区民族则心神萎靡。土壤贫瘠使人勤奋,土地肥沃则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孟德斯鸠说:“如果精神的气质和内心的感情真正因不同的气候而有极端差别的话,法律就应当和这些感情的差别以及这些气质的

6、差别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炎热和寒冷的气候对法律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大都懒惰、怯懦、心神不定而不能维持自己的自由,这种气候适合暴君制,并且制定较多残酷的法律维护统治;而寒冷的气候则使人意志坚强、刚毅、勇敢、自信、豪放,人们善于捍卫自己的自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合建立民主共和国制,并且利用法律维护自由。1.1.2 2 梁启超生平与其地理环境论梁启超生平与其地理环境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参与领导清末戊戌变法。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

7、、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学术著作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饮冰室主人全集等。主要思想有: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目录学与藏书,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 “政学”两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屡次战争失败、时局动荡、民族危机、科技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国人

8、面前, 使世纪之交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试图通过引进西学, 中西比较, 寻求。19 世纪末- 3 -20 世纪初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受到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他在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 亚洲地理大势论 、 中国地理大势论 、 欧洲地理大势论等多篇文章中系统论述了地理环境与国家发展、人群性格、文明差异及学术文化之关系, 并加以南北、中西之比较。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中, 梁启超曾经依据地理环境论的观点, 将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作为历史发展的“公例”提出。他说, “地理与历史, 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 平原适于农业, 海滨河渠适于

9、商业。寒带之民, 擅长战争; 温带之民, 能生文明。凡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也。 ”12. 孟德斯鸠、梁启超“地理环境论”史观对比2.2.1 1 相似之处相似之处2.1.1 气候与性格孟德斯鸠认为,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他说 :“人们在寒冷气候下,便有较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自信、较大的勇气,炎热的气候使人心神萎靡,“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2“热带民族的怯葸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墨西哥和秘鲁的专制国家是接近赤道的;差不多所有自由的小民族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接近两极的”

10、。梁启超认为地理环境对于民族性格有重大的影响。在 1902 年所作的欧洲地理大势论中按地理环境将欧洲民族分为拉丁民族、条顿民族和斯拉夫民族, 1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 6 卷 ,中华书局 1989 年版,第 4 页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 , 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270271 页- 4 -并概括论述了各民族的性格特点1。1923 年他在清华大学讲演五千年史势鸟瞰之地理及年代中的一段话也再次说明此意, 他说:“地理环境,不徒在物的方面而兼及心的方面, 往往因地理影响形成民族特别性格, 而此种性格, 递代遗传, 旋为历史上主要之原动力。故治史者于地理之背景, 终不

11、能蔑视也” 。2.1.2 温度带:气候与文明孟德斯鸠认为温度带决定文明的先进与落后。其将这个理论运用于对亚洲和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和解释 :亚洲没有温带, “和严寒地区紧接着的就是炎热的地区,如土耳其、波斯、莫卧儿、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因此,勇敢好战的民族和懒惰怯懦的民族“是紧紧地相毗连着的 ;所以一个民族势必为被征服者,另一个民族势必为征服者”;在欧洲, “温带是广阔的,气候几乎是依照各国的纬度的比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转冷,因此相毗邻的国家的气候几乎相类似,没有显著差别”, “强国和强国面对着面,毗邻的民族都差不多一样地勇敢”。孟德斯鸠认为,这就是亚之所以弱,之所以受奴役,而欧洲之所以强,

12、之所以有自由的重要原因。孟德斯鸠以此认为欧洲文明比亚洲文明先进。梁启超认为人类文明最早产生于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 一般来讲, 温带较热寒带、平原较高原宜于生活,因为“盖文明之初发生必在得天独厚之地。厚者何,即气候温暖, 物产饶足, 谋生便易是也。故历观古今中外,从无文明起于寒地与热带者。酷热之时,使人精神昏沉, 欲与天然力相争而不可得; 严寒之时, 使人精神憔悴, 与天然力相抵太剧而更无余力以及他。2“极寒极热之地, 其人穷日之力,1 石莹丽:再谈梁启超地理环境论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2 期 2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43945 页

13、- 5 -以应付天然界之游迫, 犹且不给, 以故文明之历史, 独起于温带。 ”“热带之人, 得衣食太易, 而不思进取; 寒带之人, 得衣食太难, 而不能进取。惟居温带者, 有四时之变迁, 有寒暑之代谢, 苟非劳力, 则不足以自给; 苟能劳力, 亦必得其报酬。此文明之国民, 所以起于北半球之大原也。1梁启超认为中国居于温带地区,所以中华文明先进于西方和世界。2.1.3 地形、土壤与法律、政治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 ; 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又说,土地优良会使人产生依赖性,

14、“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2。孟德斯鸠认为人们所居住的位置、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主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 ;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岛屿的人民比大陆的人民爱好自由” 。梁启超认为高原、平原、海滨三种地形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有不同的影响。 “高原之特质, 最适宜于畜牧”, 虽然实行族长政治,“然终不能成一巩固之国家, 故文明无可言焉。 ”平原地区以农业为主,“家族政治, 一变为封建政治, 行国变为居国, 而巩固之国体乃始立。 ”平原地带是人

15、类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皆在数千年以前庞然成一大国, 文明烂然, 盖平原之地势使然也。”至于海滨,“征诸历史上之事实, 则人类交通往来之便, 全恃河海。 ”海滨有利于交通, 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与扩散, 滨海国家因而“文明进步最速”3。2.22.2 不同之处不同之处2.2.1 时代背景与意义孟德斯鸠主要生活在 17151789 年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路易十四死后,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专制王权统治下,法国封建统治的腐朽日益暴漏,阶1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第 47 卷 ,中华书局 1989 年版,第 26 页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 , 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6、2002 年版,第 334337 页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 10 卷 ,中华书局 1989 年版,第 108109 页- 6 -级矛盾逐渐地尖锐。同时,法国还没有完全摆脱神学时代中世纪宗教史观的影响,教会势力猖獗。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政治上、文化上进行全面革新,以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上的准备。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继承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以理性主义为旗帜,无情地批判一切维护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勇敢地向腐朽的宗教势力与荒诞迷信进行挑战。1孟德斯鸠顺应了这个时代潮流,在思想上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具有伟大的转折性意义。它虽然是唯心的,把历史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地理环境的决定,但与之前的神学所主张的上帝、神的意志主宰人类社会进步相比较,却具有进步的意义。地理环境虽然唯心,但地理环境毕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看得见的,这就在根本上打击了封建教会的思想主张。作为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