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词两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75977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柳永词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柳永词两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巢湖市柘皋中学公开教学教案课课题题: 雨雨 霖霖 铃铃科 目:语 文授课教师:胡 枫地 点:一楼多媒体教室节 次:第三节时 间:2013 年 5 月 18 日雨霖铃雨霖铃柳柳 永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和作者柳永。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诗词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合作探究本文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审美角度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教学重点分析雨霖铃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和鉴赏这首词的重点语句,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

2、间更好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教学设想雨霖铃是书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其哀怨伤感的基调,真切诚挚的感情打动着千年来无数的读者,所以在教学时我以情入手,先创设情境再走近文本,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而来感悟作者深沉真切的情感。以美文美教为出发点,老师让出课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去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因为爱情 ,同学们喜欢听情歌、唱情歌吗?喜欢读情诗吗?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800 前北宋流行的歌曲雨霖铃 。二、朗诵课文感受本词的音乐美1、教师配乐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3、朗读提示:语速:缓慢 语调:

3、慢、低 重音 押仄声韵律美。三、分析鉴赏品味画面美1、在听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为离人营造了怎样的感情氛围?能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一下吗?教师引导:画面一:刚过下雨的傍晚,京城门外的帐篷下,一男一女举杯对饮,桌上摆满美酒珍肴,但两人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停杯投箸不能食,四目相对,忧伤难言。 (都门帐饮)画面二:岸边,一男一女手拉着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疑噎。 (执手相看)画面三: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晓风轻拂,酒醉则醒的诗人在舟中怅然四顾,似乎想找回刚梦里看见的情人,但只看到天边一轮残

4、月照在江面,半边的杨柳在秋风中瑟瑟摇颤,诗人悲伤难已。2、三幅画面有哪些景和物对表达感情很有用,我们在品词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手法?(1)引导分析本首词的意象:寒蝉、长亭、烟波、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2)手法:情景交融四、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美本词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兼备。“执手相看泪眼”浅近俚俗和民间俗曲同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雅俊逸,被称为“古今俊语” 。本首词正体现了柳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享的语言特色。五、知人论世领略情感美1、简介柳永生平经历2、找出文中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3、延伸:列举古诗词中的离别诗,领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六、总结:别前 别时 白描手法别后七、课堂小

5、结:问卷调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八、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九、板书设计:美寒蝉 长亭晚 渲染气氛 寓情于景骤雨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泪眼实写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烟波暮霭晓风残月虚写良辰好景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音乐美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十、教后记: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负效与高效的落差今天我教授柳永雨霖铃 ,为了更轻松地驾驭课堂,使这节课更加高效,我先在(3)班上。第一节课,我按照我的预设目标,从审美高度来解读这首词,从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三个层面来逐层推进。开始我由因为爱情这首歌曲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然后我就发问他们喜欢的情歌情诗这一话题,当这个闸门一打开,学生迫不及待,要说的话有

6、许多,然后按照既定的流程介绍题目,介绍作者,朗读课文,鉴赏诗歌。后来在这节课上我觉得自己像一个键盘手,敲一下,多媒体就展示一幅画面,然后把我课前准备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根本无暇思考,只是被动地记忆,结果一节课准备的内容更不没上完。在上第三节公开课前,我认真地思考,大胆地删减,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我觉得更多地要我和学生通过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领悟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能力。当我配乐朗读本词后,问学生听读的感受时,一位学生大声地说“想哭” ,接着我就从这“哭”字入手。为什么会想哭,哪些地方觉得想哭,那么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不同的学生对这首词就有不同的感悟,由这个感悟出发,我就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喜欢的字、词、句子,信手拈来进行赏玩,这样就从意象向意境,由景向情来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这样我们对待一件事物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更深入地去体味它,最后我让学生用几句话写出今天这节课学到的东西。学生有的从方法上把握,有的从离别的情感上把握,有的从这首词美的韵律去把握,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美在不同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