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金沁”到底是什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72461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汀金沁”到底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汀金沁”到底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汀金沁”到底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汀金沁”到底是什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ansLansLans collectorcollectorcollector“汀金沁汀金沁”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创建时间:2004/12/11 19:53:00 第 1 页 共 2 页“汀金沁汀金沁”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读了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2003 年 1 月 9 日第 10 版“钉金沁”是什么的文章后,产生了互鸣之感。现提出几点浅见,同藏友们共同探讨,绝无贬低“钉金沁”是什么作者之意。“钉金沁”又称“洒金沁”,古代玉器学者谈到玉器十三沁,未谈到“钉金沁”;现代玉器学者才提到“钉金沁”,有的称“洒金沁”。关于玉器色沁的形成原因,古今玉器学者有不同的论点和见解。有的认为是由玉的松软处慢慢

2、渗入体内所致;有的认为是玉质内受金属元素所致。沁色的种类中,“钉金沁”较特殊,大多受沁的部位都是金黄色,呈金点或金斑“钉”在玉面,乃是土中氧化铁与氧化锌所沁成。古玉学者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说:“受沁之原,不易深究”,总体来说,玉质、地热、温度、压力和不同地区所存在的化学物质与矿物质等因素都是影响玉色沁的重要因素。关于“钉金沁”和玉器色沁的形成原因,笔者同意刘大同先生的观点:“对古玉受沁之原,不易深究”。一个稍有物理化学知识的人都懂得,物质三态的变化必然是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下形成的。单纯强调某一方面的论点是片面的,也是违背科学道理的。所以,关于“钉金沁”是什么文中所述:“敲打后染色法”

3、的论点,难以令人赞同。但“钉金沁”是什么作者的论点“钉金沁”是什么?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非外部无畏沁入,玉材内部金属元素游而出融于器表,青绿玉多见”也很难令人认可。不过最后一句话:“青绿玉多见”尚符合实际。鉴别一件古玉的真假,首先要看沁色的真假。沁色种类繁多,有百种以上。一件古玉上有时仅有一种沁色;也有几种沁色并存于一器的情况;还有玉器表面洒有大小不一的星点状金黄色沁,现称“钉金沁”或“洒金沁”。真沁色渗入玉体内与玉浑然一体,透明不减,使玉器显得朴拙、庄重、富有内涵。如果长期把玩,其色还能向四周晕散,俗称“活色。再加上温润的宝石光泽,真是美不胜收。假沁色是人工染色而成,即如“钉金沁”是什么所

4、说的“敲打后染色法”。其色滞不自然,透明度差,无论怎么磨玩也不会发出光泽。除此之外,鉴别沁色的真假还有一个关键之处:真沁色玉器表面有蚀斑,而假沁色玉器表面无蚀斑。蚀斑也是由于玉器久埋地下受化学成分的侵蚀形成的。其表现在玉器表面有轻重不同的腐蚀和剥落,有的形成坑坑点点凹陷状。也有的形成较深的孔洞(俗称蛀孔)。由于沁色和蚀斑形成的机理相同,所以,有沁色的地方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蚀斑,而且其深浅、轻重程度与泌色往往成正比例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沁色是顺着玉石的纹理而渗入的,形成一条纹理状的沁色(如牛色纹、碎瓷纹或乱柴纹等),用放大镜观看沁色表面,必然有微微凹下去的痕迹。如果只有纹理沁色而没有凹下去的痕

5、迹,一般认为是假沁色。而蚀斑也有真假之分。真蚀斑是在玉器结构相对松散部位形成的,所以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无,有的轻,有的重。假蚀斑是人工外力作用制成的,一般多是均匀地分布在玉器表面,深浅、轻重大致相同。沁色与蚀斑的关系虽不是绝对的,但绝大多数玉器的沁色与蚀斑都是相互联系的。笔者藏有一块古玉璧,材质颜色是沉黯的青黄绿色,沁色有紫、黄、黑、棕红和绿等五色。璧面是金黄色“钉金沁”,金黄点大小不一,似星罗棋布,形态自然。表面有深浅不一的斑纹,斑点和蛀孔,璧体内有轻重不一的牛毛纹,沁色与蚀斑相辅相成,渗透体内。以上意见如有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LansLansLans collectorcollectorcollector“汀金沁汀金沁”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创建时间:2004/12/11 19:53:00 第 2 页 共 2 页摘自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鲁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