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7632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我 国大学生失业的特征 ( 一) 大学生失业群体的特征 大学生失业群体的特征, 是指与 其他失业群体相比、 大学生失业群体 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根据不同的标 准, 可以将我国的失业人员分为不同 的群体。下面 , 我们就比较一下大学 生失业群体与其他失业群体的区别。 1 年龄特征 。 按年龄大小 的不同 , 可以将我 国失业人员分为青年失业 者 、 中年失业 者和老年失业 者 。在我 国, 男性劳动者 6 0岁、 女性劳动者 5 5 岁就达到退休年龄, 虽然存在着老年 人需要就业而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但 数量极为有限。4 0 5 O岁失业现象 是中年人失业的典型形式。 尽管学术 界 和现

2、实生 活 中一直对 青 年人 的年 口 黄 敬 宝 龄界定存在争议, 但大学生属于青年 人的范畴是没有异议的。 与中老年失 业者相比, 年龄较小是包括大学生在 内的青年失业群体的主要基本特征。 从这个基本特征 , 我们可以延伸出三 个具体的特征: 一是突出个性。现在 的大学生都是 8 0 后、 9 0 后 , 随着时代 发展 , 现在的年轻人、 尤其是独生子 女 , 自我意识可能更强, 更强调 自我、 突出个性 , 而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相 对薄弱。二是大胆创新。青年人的思 想顾虑较少 ,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 虎, 敢作敢为, 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负担较轻。从生 命周期来看 ,

3、中年人“ 上有老、 下有 小” , 是家庭的中流砥柱 , 经济负担较 重 ; 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 , 一般没有 扶养老人和孩子的负担, 甚至有些大 学生还能得到父母较为丰厚的资助 , 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较小。 2 学历特征。 按学历高低的不同, 失业者可以分为文盲 、小学学历 、 中 学学历和大学学历的失业者。 随着经 济和社会发展 , 与其父辈相 比, 现在 青年人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条件较 好, 更多的青年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 育, 从而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处 于学历金字塔的顶端 ,相对较为稀 缺 ;由于他们具有较多的知识 和技 能 , 以及较强 的组织性 、 责任感和荣 誉感 ,故他们的就

4、业竞争力较强, 被 低学历竞争对手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在 提高,但 2 0 1 0 年大学生毕竟只占人 基金项 目: 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学科建设攻关项 目“ 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研究” ( 1 8 9 0 3 0 4 0 3) 。 8 0 2 0 1 2年第9期 嶷业 我国大学生 力 资源 的 2 6 5 , 大学生仍 是社会 人 力资源中素质较高的一部分。 现实中 出现了大学生工资与农 民工趋同的 现象 ,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和农民工 劳动力市场 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 致 ,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 , 高学历者还 是拥有更强 的就业优 势。 3 经历特征。 按是否有工作经

5、历 , 失业者可 以分为下岗失业者和新增 劳动力失业者。前者曾经工作过 , 但 现在失去了工作 , 虽然存在员工“ 炒 单位的鱿鱼” ,更多的则属于员工被 单位“ 炒” 的情况。 后者主要是由于年 龄原因, 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却没能 找到工作。我国以 1 6岁作为劳动年 龄人 口的底线 ,低于 1 6 岁属于未成 年人 、 不算劳动力 , 如果雇佣 , 只能算 童工 ; 满 1 6岁、 他们才首次面临正式 就业的问题。大学生的 1 6 岁一般是 在中学度过的, 高等教育又使他们需 要找工作的时间推迟了 3 4年 , 大 学毕业生的年龄一般在 2 2岁左右 , 但仍是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 , 还

6、属 于新增劳动力的范畴。 由于缺乏工作 锻炼 , 工作经验不足成为大学生失业 的重要原 因。 4 分布特征。实现收益最大化是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 这里的 利益是广义的, 既包括工资、 奖金等 货币性收益, 也包括福利、 社会保障、 甚至户 口等非货币性收益 , 既包括短 期收益也包括长期收益。 经济发展不 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 如何实现最 优选择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 一,就业地区分布。 调查表明, 北京高 校大学生首选在北京就业的超过了 6 0 , 选择在上海和广东就业 的有一 定 比例 ,而选择其他沿海地区的较 少, 选择中西部地区的非常少。这种 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就

7、业期望选 择, 客观上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就业市 场过于拥挤 , 失业状况严重 , 出现了 大量“ 北漂” 、 “ 上漂” ; 而其他地区则 人才 相对缺 乏。 就业 地区分布的不均 衡性成为大学生失业 的一个突出特 点。 第二 , 就业城乡分布。 我国二元经 济结构突出,农村以农业经济为主, 技术落后 、 市场化程度低 , 自然经济 占有较大的比重,就业机会较少 , 工 资较低 , 社会保障较差 , 稳定性较差 , 晋升的空间有限; 而城市以工业和服 务业为主, 技术先进 , 市场化和现代 化程度高 , 就业机会较多, 工资较高 , 社会保障较好 , 稳定性较强 , 晋升空 间较大。 除了农学、

8、 兽医等专业之外, 大多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城市就 业市场更为接近, 因而 , 城市成为大 学生就业的主战场 , 导致就业城乡分 布的不均衡性。 第三, 单位性质分布。 我 国的用人单位有体制 内和体制外 之分,前者一般能够解决户 口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较高 , 后者一般不解决 户 口, 没有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水平 较低。 由于体制内单位具有较强的稳 定性,而且有助于将来子女入学 , 对 大 学生具有较强 的吸引力 。事实 上 , 很多大学生选择 了工资水平并不算 高的公务员 , 造成了 日益升温的“ 公 务员” 热, 而对广大个体 、 民营企业的 招聘比较冷漠 , 就是大学生单位性质 选择分

9、布不均衡的体现。 ( 二 ) 大学生失业个体的特点 1 主观性。现在 的大学生更 强调 自我和个性 ,加上 自身的学历较高, 还受到作为“ 天之骄子” 传统观念的 负面影响, 使他们产生一种就业竞争 优势上的一种优越感 , 在职业选择方 面具有更强的主观性。也就是说 , 当 某个接收单位与某大学生的兴趣爱 好 、 专业知识以及未来的职业设想不 完全相符时, 他更可能不愿意委曲求 全 。 由于大学生 的生活主要集 中在相 对单纯的校园, 可能与现实的职业生 存环境存在较大差距 ,当他们的就业 预期偏高 ,而且不能随着现实的变化 而做出及时调整时,就会拒绝接收现 有的工作岗位, 从而进入失业的行列

10、。 2 过 渡性 。 尽管 大学生可能进入 了失业大军,但 由于他们的学历和 综合素质较高 ,有一种较强的 自我 调整能力 ,使得这种失业具有较强 的过渡性 , 不会长期存在。如果这种 失 业 是 由客 观 的宏 观 环 境 造成 的 , 如 2 0 0 8年国际金融危 机导致 的总量 性失业 ,会随着经济周期阶段的变 换而逐步得到解决。如果这种失业 是 由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造成 的 , 即他们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学习的 重要性 ,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太少 , 经 历失业之后 , 他们可能振作起来 , 抓 紧补习所缺失的理论知识 ,或者通 过“ 干中学” 积累工作经验。如果这 种失业是由自己的就业

11、预期太高所 致 ,他就会根据不断碰壁的经历来 找到一个合适 的定位 ,从 而降低就 业意愿 , 实现一个现实的最优选择 。 如果他们看不上现有的接收单位 , 同时又拥有了足够 的知识和技能 , 就可能 自主创业 ,开创一片新的职 业 天地 。总之 , 失业大学 生会 主动想 方设法寻找就业的出路 ,尽快结束 失业时光。也就是说, 某大学生不可 能长期处于失业状态。而从宏观的 角度来看 ,由于每个大学生都可能 2 0 1 2年第 9期 81 NoR THERN ECONOMY :学 术 视 点 存在短暂的过渡性失业 ,很多大学 生的过渡性失业的叠加便使大学生 群体的失业具有一定的长期性 。有 研

12、 究 表 明 ,很多 大学 生毕业 时 尚未 形成明确的职业倾 向,往往通过不 同工作岗位的变换来体验 、寻找适 合 自己的理想职业 ,因而体现出较 强的不稳定性。 3 多样性。首先, 大学生失业的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2 0 1 o年基于北 京 1 8 所高校的调查表明,工作经验 不 足成 为最 主 要 的影 响 因素 、 占 1 1 4 , 预期太高 占 9 4 , 专业不好 占9 1 , 就业形势严峻占7 1 , 专业 或者处于失业的时候选择考研究生 , 很多大学生考研并非为了从事科研 工作 , 而是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强 自己 的就业竞争优势, 以便将来找一份好 工作。 当考上研究生时 恰又

13、找到了 满意的工作, 他更可能放弃读研。第 二种情况是准备出国。有些大学生、 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 可能选择出国, 不论是在国外读研还 是就业 ,都退 出了我 国劳动 力市场 , 不能再算作我国的失业人员了。当 然 , 将来他可能 回国、 再次进人我国 劳动力市场。 第三种情况是非正式就 业。 这种情况似乎模糊了就业与失业 知识不足 、 身高相貌不理想、 政治面 貌没优势 、信息不畅分别 占 5 9 、 5 5 、 4 7 和 4 7 , 求职技巧、 性别 、 英语计算机、 社会关系、 户籍制度 、 组 织协 调能力 等也有 一定的负面影 响 。 其次, 大学生结束失业的方式是多种

14、多样的。对于一般的失业者来说 , 其 主要 目标就是到达失业的对面实现 就业。 而大学生失业者却拥有更多的 结束失业方式。 第一种情况是准备考 研 。 有些大学生在对接收单位不满 意 8 2 2 0 1 2年第 9期 的界线。大学生没有正式工作 , 也不 是一点事都没有做。比如, 在假 日经 济的影响下 , 某大学毕业生在国庆节 期间做了一周的手机销售员 , 国庆节 结束后他又没事可干了。可见 , 从事 非 正式 就业具 有较 强 的临时性 和不 确定性。 大学生应对失业状态的方案 有多种 , 从侧面也体现出他们拥有更 大 的选择性 。 二 、 结论与建议 通过 以上分析得知 , 大学生失业

15、群体具有年龄较小、 学历较高 、 经历 不足 、 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 大学生失 业个体具有主观性 、 过渡性 、 多样性 的特征 。 ( 一) 正确看待大学生失业 失业的实质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失业也会给当事人和社会发 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 应该给予较 多的关注和帮助。另一方面, 由于大 学生的年龄较小和家庭负担较轻, 失 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大 学生失业具有过渡性 , 这种失业形式 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由于大学生 学历较高,自我解决失业的能力较 强。因而 , 我们也不必将大学生失业 问题看得 过于严 重 。而且 , 这种 失业 是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和国民素质 的大

16、幅提高为前提的。 ( 二 ) 多方促进大学生就业 要根据 大学 生失业的不 同特征 , 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措 施 。根据主观性,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 生的就业指导, 尽快落实开设就业指 导必修课 的政策, 使大学生尽早树立 就业意识 , 认真学习, 主动了解社会 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 形成一个合 理的职业定位 ,避免期望太高而失 业。根据经历不足 , 高校应该加强实 践教学环节 , 通过社会实习实践来弥 补工作经验的不足。根据分布不均 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 政支持 ,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的扶持, 促进二元经济向 一元经济的转变 ,打破体制性分割, 弱化单位性质对于大学生就业 的不 利影响。 (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