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4907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16《报任安书(节选)》学案(2)(语文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般情怀言辞中 万般情怀言辞中 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思考领悟】【思考领悟】 司马迁强调,“士节不可不勉励”,“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 对,定计于鲜也”。读了报任安书,你怎样评价古人“刑不上大夫”的观点? 古人一直崇尚秉笔直书的“良史”精神,主张史书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 “善恶必书, 是为实录”(唐代刘知几史通)。但司马迁却列举大量史实,说明“此人皆意有所 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种“愤而著书”的思想是否有违“良史” 精神?应该怎样看待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 司马迁以非凡的毅力,忍辱负重,“就极刑而无愠色”,完成了巨著史记,为人类 文化

2、留下了宝贵财富。但三国演义中,竟出现了“武帝不杀司马迁,致使谤书流传 于世”的语句。从历史的另一个侧面看,我们该怎样评价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反而任命 他为中书令这件事? 【鉴赏评价】 万般情怀言辞中 浅析报任安书的抒情艺术 万般情怀言辞中 浅析报任安书的抒情艺术 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 转之笔, 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 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辞气沉雄, 情怀慷慨。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 识去就

3、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 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 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 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 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 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 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

4、将相 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 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 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 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 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 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 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

5、诉了人 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 形象地说明了 “士节” 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 真是痛彻心脾。 其他像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真切的表达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时奔 放激荡,不可遏止;有时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 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 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应用拓展】【应用拓展】 一、基础演练一、基础演练(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下列加

6、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曩曩者(rn) 剖剖符(pu) 系系狱(x) 倡优畜畜之(x) B.阙阙然(qu) 愠愠色(wn) 卜卜祝(b) 定计于鲜鲜(xin) C.桎梏梏() 倜傥傥(tn)强强颜(qin)怯怯夫慕义(qi) D.囹圄圄(y) 沉溺溺(n) 赭赭衣(zh) 贪生恶恶死(w)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蝼蚁 槛井 震恐 文史星历 B.文采 诎体 发愤 王侯将相 C.缧绁 钳奴 绳墨 义气用事 D.鞭箠 枝体 辞令 权倾五伯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迎接全国十运会的召开,今年以来,南京市下大力气整顿市容,画地为牢画地为牢

7、,分区管理,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据扬子晚报11 月 8 日报道,经过历史学家近段时间的考证,扑朔迷离一千多年的唐 代书法家、 政治家、 军事家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藏之名山, 埋葬于江南小城句容境内的龙山。 C.从 11 月 5 日起,美军和伊拉克部队在伊西部哈赛巴镇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 实施重于泰山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 6 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 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 毛九牛一 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 18 亿美元之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来自

8、 60 多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卫生专家和官员将于 10 月上旬左右在华盛顿召开会 议,讨论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以共同对抗由 H5N1 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而可能会引发的人类 流感疫情。 B.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前不久对俄罗斯的成功访问, 对今后俄中两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开 展合作开创了良好前景。 C.在花费了 2000 万美元后,美国富商奥尔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顺利进入国际空 间站开始观光和科考之旅,成为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 D.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并通过了由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 新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赞美为“大东亚战争”, “

9、是为了自存自卫”。 二、精段精练二、精段精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 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 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10、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称焉 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通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通邑大都 B

11、屈原放逐,乃乃赋离骚 今少卿乃乃教以推贤进士 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道,难为俗人言也 D近自托于无能之之辞 亦欲以究天人之之际 3选出加粗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 ) 唯倜傥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唯倜傥非常非常之人称焉 圣贤发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仆窃不逊不逊 网罗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是以就极刑极刑而无愠色 A B C D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12、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 B C D 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 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 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 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

13、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拓展训练三、拓展训练 阅读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而世戾, 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 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 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 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

14、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 归一矣! 注:复礼:合于礼的要求。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i,伟):善。吁(x)嗟 (ju):感叹词。才:品质。哲:哲人,明智的人。炤(zho)炤:同“昭昭”,明白。 否(p):运气坏。还周:循环。还,通“环”。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恒克克己而复礼 克,约束。 B信信美恶之难分 信,相信。 C好贵夷夷贱,哲之乱也 夷,轻视。 D没世无闻闻,古人惟耻 闻,闻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志行之之无闻 非有剖符丹书之之功 B人理显然然,相倾夺兮 素所自树立使然然也 C徒有能而而不陈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

15、之中而而不辞者 D炤炤洞达,胸中豁也也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悲”的内容的一组是( ) 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A B C D 4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赋的抒情叙事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从内容看,应该是司马迁受刑之后的作品。 B这篇赋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又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衷曲,传达出作者的 爱国之志、磊落胸怀和内心渴望。 C全文围绕“悲”字展开,最后以“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的悲叹结束,表达出作者对社 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