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3889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宋英丽 李世林(通讯作者) 肖艳 (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康复科,湖北 十堰 442012)【摘要摘要】 目的目的 比较针刺联合超短波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 将 68 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4 例(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和对照组 34 例(单纯针刺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 91.2%,对照组治愈率为 73.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愈者平均疗程数统计,观察组为 1.78 个,对照组为 2.44 个,差异显著 (P0.05

2、)。结论结论 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关键词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超短波;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in treating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ong Yingli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Maojian Hospital of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Shiyan, Hubei 44201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3、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with only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68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and t

4、he control group (34cases)treated by acupuncture,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ura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4.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3.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mean duration of treatment was 1.7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2.4

5、4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hort wave on facial paralysi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acupuncture alone.【Key Words】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ure, ultrashort wave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规单纯针刺疗法疗程较长,后遗症较多。近年来,笔者应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本

6、病 68 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予总结分析。1.1. 一般资料一般资料 参照神经病学1确诊为周围性面瘫,除外下列原因者列入观察:创伤、手术后、肿瘤、脑炎而致者;有严重的心、脑、肾合并症及精神病患者;不能按时针刺者。最终入选 68 例,其中男 39 例,女 29 例; 年龄 1672 岁;病程 456d。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病部位之间差2异无显著性意义。2.2. 方法方法2.12.1 观察组治疗观察组治疗2.1.12.1.1 针刺治疗针刺治疗 患侧阳白、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地仓、颊车、双侧合谷,耳后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常规消毒后,

7、诸穴均采用 0.30mmx40mm 毫针直刺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在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穴接 6805 电针仪,选用连续波的疏波,以患者感到患部肌肉轻度收缩为度,每次留针 30 min2.1.22.1.2 超短波治疗超短波治疗 应用 WCH-B 超短波电疗机,功率 40W,频率 50 Hz,波长 6m,将两个直径 8cm 圆电极斜置于患侧耳后乳突处或面部不适区,无热量微热量,每次 20min。2.22.2 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治疗 针刺取穴、操作均同治疗组,但不进行超短波治疗2.32.3 疗程疗程 以上两组治疗均为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2d。两组病例分别按确定的治

8、疗方案进行,不再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痊愈患者统计疗程数。2.42.4 疗效评定方法及标准疗效评定方法及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面肌运动时左右对称;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面部静态对称,仅笑时面口微歪,鼓腮、皱眉患侧稍差;无效:经治疗 4 个疗程后,仍未达到上述指标。2.52.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3.3. 结果结果 治愈率:观察组(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 (P0.05) ;总有效率:观察组(97.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5.3%) ,差异有

9、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痊愈患者的平均疗程数:观察组是 1.78 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2.44 个(P0.05)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n治愈显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431(91.2)2(5.9)1(2.9)33(97.1)对照组3425(73.5)4(11.8)5(14.7)29(85.3%)4.4. 讨论讨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茎突孔内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现代医学则认为本病是因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毒侵袭面部神经和面神经经过部位,使面部神经产生水肿、受压,导致

10、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而产生面瘫1。尽早促使面部3表情肌肌力恢复是我们治疗的目的。针刺是周围性面瘫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针刺处方重点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远部选穴,目的在于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使筋肉得到濡润温煦,以调畅面部经气,疏通经络,活血祛风止痛和促进神经炎性水肿的吸收2。我们采用的电针断续波的刺激可以加强针感,调整面部经气运行。但观察结果显示,单纯针刺治疗对近 1/4 的病人无效或留下明显后遗症。针刺治疗的时机选择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急性期(发病 17d)神经水肿明显,不宜局部针刺刺激;也有人觉得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应为急性期,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3。我们在治疗

11、中发现,就诊时间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疗程也越短,故本病宜早诊断、及时采用针刺治疗,但在针刺手法上,急性期应避免过强、过多刺激。超短波利用电场作用和热效应,改善面神经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防止面神经变性4。我们将超短波与针刺治疗联合使用,起到良好协同效用,明显提高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发生,并且能显著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王维治,罗祖明. 神经病学M. 第 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高洁,李家康. 针刺配合艾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比较观察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2):473 张 冲 万 军. 周围性面瘫针刺时机临床循证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1):934 代玉华. 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J.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6,5: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