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3381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9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2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书 院 系:商学院商学院 项目名称 对大学校园“考证热”现象的研究与分析对大学校园“考证热”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姓 名 刘朋 年 级 04 级 专业名称 财务管理 项目负责人 电话 13820895710 Mail L 姓名 年级 专业 确认 刘朋 04 级 财务管理 高尚 04 级 会计 单慧金 04 级 财务管理 项目组成员 研究目标及 成果形式 我们试图通过此次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其给大学生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当代大学生理性地对待考证现象提供一些有价

2、值的帮助和启示。我们拟以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展示我们的成果。 指导教师(附职称) 第一指导教师 邢志杰博士 签字确认 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3研究计划(可另加附页)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高校连年扩招使毕业生人数剧增而就业机会并未相应地增加,因此,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伴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以及职业准入制度的初步确立, 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大学生们心目中的择业 “通行证” 。大批在校生在专业学习之余,纷纷加入到“考证”行列中。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推出了各行各业门类齐全的资格认证。 莘莘学子们为了一

3、纸证书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考证大军正呈现前仆后继之势。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 随着政府对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大力推行, 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上岗前便具备某些专业素质的期望,有专家分析,中国将逐渐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转型。 作为南开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 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这股考证大潮带来的冲击, 正是因为我们自身也感到迷惑和彷徨, 我们才更加期望能够通过深入地调查和研究, 透视 “考证热”的本质,分析它给当代

4、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利弊得失,为同学们理性地对待“考证”现象并作出正确的抉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对 “考证族” 的日常行为、 价值取向、 心理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由“考证”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期望通过分析和校正有关“考证热”的“收益成本分析模型”得出一个科学有用的结论,并提出针对“考证”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课题的主要思路和主要观点 二、课题的主要思路和主要观点 (一)当前“考证热”现象的普遍存在及其原因调查分析 (一)当前“考证热”现象的普遍存在及其原因调查分析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 90 个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

5、度。甚至有人断言:“21 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为了迎合“持证上岗”的需要,为了在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生几乎把参加五花八门的培训以考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作为自己的一门“必修课” ,以为自身的人力资本添加“多功能的附加值”从而更能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4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 。在这个“人力高消费”的社会,这的确可以称的上是权宜之计,尤其是对于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而言,他们对于“考证”更是推崇备至,因为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他们对就业前景不持乐观态度,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考证”就成了他们最可能的选择,以增加自己的底气和自信心。即便对于持乐观态度的

6、同学,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了达到自己更高的工作标准和消费要求,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考取相应的证书来作为个人职业生涯的“敲门砖”,从而为以后的工作上“双保险甚至是多保险”。当然,在“考证族”也不乏一些从众者,他们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都在忙着考证,从而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以为自己如果不考的话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之地,为此,他们也开始紧张的准备这样或那样的资格考试,“不管有用没用,先考了再说,多一证就多了一份自信,证多不压身吗”,这无疑壮大了考证的队伍,使考证的现象愈演愈烈,同时又进一步促使他们参加更多的资格认证考试,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 “考证”想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

7、能单纯的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身上的问题就盲目的得出结论,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和分析来透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 (二)成本分析(二)成本分析 1.高昂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1.高昂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种类繁多的参考书目, “考证族”们不得不重新分配和规划自己可以灵活支配的时间以及上课时间,有的甚至为了应付“急考证”在课堂上翻阅参考书乃至逃课,这样就给他们带来了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一、时间是有价值的,无论把它投入到任何地方都希望能够获得收益, 而大量的时间投入无疑为证书带来了较高的时间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证书价值的提升。时间带来的价值提升应该是大于时间成本的, 至

8、少在“考证族”的头脑中应该是这样,否则,他们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去投入时间。二、为了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必须全心的投入复习,例如:参加培训讲座、自行阅读参考书等。既然他们把精力(时间已单独讨论)放在这方面,那么其他专业课程和知识的吸收就要为此让道,由此而带来的便是昂贵的机会成本,尤其是对于基础学科的学生而言,他们错过专业课学习的机会,要想不落人后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方能有可能不落下的知识补回来, 因此, 他们的机会成本更是昂贵。 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金钱费用等,可能这种分法有重合的地方,但为了思路的清晰和说明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5问题的准确,我们暂且这样分. 2.高昂的金钱费用以及投入与产出的

9、配比 2.高昂的金钱费用以及投入与产出的配比 一般的证书考试如四六级考试的费用较底, 但要参加含金量更高的证书的考试的费用是高昂的,例如,在天津 GRE 报名费就要 950 元,等等,既然人是现实中的人,是理性的人,那么有一定的投入就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产出做回报, 并且要求产出投入, 谁也不想做亏本的事。 参加证书考试, 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对证书的预期收益是高于它的成本的投入的, 否则,他们是不会做出这种选择的(在这里,我们假设理性的人做出的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投入与产出才不会脱节,才能很好的配比。 3.效益剖析,1+1+1+1N? 3.效益剖析,1+1+1+1N? 证书的预期收益(精神收益、物

10、质收益)可能比较乐观,但实际的效益是高于、低于或等于预期收益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谁也不可能完全控制未来事件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 因此,效益的高低是不确定的,理想固然是美好的,但却无法掩盖现实的残酷性。通过此次研究与分析,我们确信能够对证书的实际效益有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从事实出发得出可靠的结论,为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指导。 四级证书、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CPA、GRE,当前,在职场上 “证书成为求职的砝码” 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证书的数量真的能代表能力的提升吗?真的能为求职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吗?曾经有一个经理深有感触地说: “他(求职者)拿着那么多的证书来应聘, 我们不知道他更

11、擅长于哪个方面, 不知道该把他放在哪个岗位上才能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 。可见,证书的数量使用人单位迷茫了,不是他们不分主次,而是眼前的证书使他们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他们的茫然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他们对眼前的那张面孔的怀疑, “你到底能做什么呢” 他们最后终于说出。 证书数量的相加是否等于效益的相加呢?我们需要研究和验证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1+1+1=N、 1+1+1N、 1+1+1N, 究竟该选哪一个呢?我们一定会给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选择。 4.如何权衡利弊得失 4.如何权衡利弊得失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 “考证”也是一把“双刃剑” ,利弊兼有,得失并存, 1)1)利与得 “考证热”当

12、然是有积极影响的,大家的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一方面,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6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在校大学生为了方便今后找工作,在大学尽量多考取一些证书, 这是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上海团市委书记陈靖认为, “这说明我们的青年学生是积极进步、追求向上的,我们应着眼于青年对自身价值实现、潜能开发、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证书是社会对人才具有某方面素质的一种基本评价。所以,在短暂的供需双方短暂交流的过程中,求职者提供能证明自己具有某方面能力、学识的证书,也是有必要,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着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 大学生通过考证

13、来平衡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也未尝不可, 同时也可为以后的发展多积蓄一些资本, 证书是一方面是权威性机构的职业技能评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大学生“一专多能”的知识架构,更重的“砝码”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2)弊与失 一些教育界的业内人士认为,证书多并不代表综合素质高,有时却恰好感应了部分学生的浮躁心理, 浪费了大学时期宝贵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机会。 很多学生几乎都忘了“考证”本身的实际意义,往往强迫自己去考那些其实“含金量”并不高的等级考试,把它当成了一种求职的工具, 陷入了为考证而考证的误区, 这样只会让他们自己对真正的能力培养丧失兴趣。大学里的“逃课”现象愈演

14、愈烈,随着“考证族“的壮大, ” “逃课族“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逃课之后,有的在读各种英语培训班,准备考托福、雅思;有的在学习电脑知识,为计算机等级证书而忙碌,还有注会、律师、报关员、公务员、驾照等。有的甚至说专业课不及格还有补考的机会, 可是能证明自己实力的各种证书却不能没有。 他们只花费少量时间对专业课应付了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用来获取各种证书。本末倒置,违背了“考证”的初衷,倘若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的话,考证又对应聘有什么用呢?这是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何权衡利弊得失,如何找到一个均衡点,由以上分析我们设想了一个模型,我们试图通过此次论证来提供一套方案: “考证”收益成本函数分析模

15、型 “考证”收益成本函数分析模型 G(Mo、P)=F(TC、M、OC)= G 表示收益 Mo 精神方面收益,主要是心理感受(自信心、底气等) G(Mo、P)=F(TC、M、OC)= G 表示收益 Mo 精神方面收益,主要是心理感受(自信心、底气等) 南开大学教务处制 7P 物质方面收益,主要是薪金水平的提升,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 P 物质方面收益,主要是薪金水平的提升,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 TC 时间成本 M 金钱费用 OC 机会成本 绝对指标 Mo 和 P 用大学生的主观感觉来衡量,采用五个指标(1-极差、2-差、3-一般、4-好、5-极好) ,而 TC、M 则分别采用直接的时间单位衡量,OC则

16、同样采取五种指标衡量(1-低、2-较低、3-一般、4-较高、5-高)我们拟采用总体比率作为衡量标准即 FG(最终收益)= Mo*PTC*M*OC* 但 FG 的测评标准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取证、分析与研究相关数据方能最终确定,所以这里暂时不给出。 相对指标 我们采用百分比的形式,Mo+P=1,TC+M+OC+=1 这样就更具有可比性,可以在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得出最佳方案。具体的评价方案也未最终给出TC 时间成本 M 金钱费用 OC 机会成本 绝对指标 Mo 和 P 用大学生的主观感觉来衡量,采用五个指标(1-极差、2-差、3-一般、4-好、5-极好) ,而 TC、M 则分别采用直接的时间单位衡量,OC则同样采取五种指标衡量(1-低、2-较低、3-一般、4-较高、5-高)我们拟采用总体比率作为衡量标准即 FG(最终收益)= Mo*PTC*M*OC* 但 FG 的测评标准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取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