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1860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91主蒸汽管道硬度偏低问题的试验分析与恢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月 第%卷 第$!期电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 +“, 该机组在安装前检验过程中发现部分主蒸汽管道局部硬度值偏低而且分布很不均匀。由于标准上未给出硬度值的下限值, 但硬度与强度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硬度偏低强度也就偏低, 因此该批管道能否直接应用就存在很大的疑问。该批主蒸汽管道是由德国曼尼斯曼公司制造生产, 材质为 “#$, 规格为 AB . C .9 DD。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常规的力学性能等试验和热处理试验, 对管段局部硬度值偏低问题进行试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3!343%3!343“3$4 33 974 :3 34$: 9%43: 34 %$ 934 “: 34 3; 9

2、34 %3!34 35!34 531!:# +7%表 $?, 其次为 5:=区域的硬度值。很明显,相邻的 5:=区域和 73=区域的硬度值比其他角度的硬度值明显偏低, 这是由热处理过程中管子局部受热不均匀造成的。个纵向拉伸样和 ; 个横向拉伸样、 G( 73=):;:!:3!5:63!:3!5:;6!:3:;:!:3!F/( #?7 的要求为 33+ A屈服强度 !*+, - 3$#+#“ 标准对 #+#?7 的要求; 8“+1块料靠近内壁的高温纵向屈服强度满足 :; 3$#+#“3 标准对 #+#?7 的要求。*+#“ 冲击试验在“+1、 8“+1块料上加工标准的夏比缺口冲击试样, 进行室温

3、冲击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 5 所示。由表 5可知, 室温冲击功都在-+ E 以上, 其中“+1块料的冲击功比 8“+1块料的冲击功大; 纵向试样的冲击功比横向试样稍高; 在管段的外壁、 中部、 内壁不同位置处所取试样的室温冲击功几乎没有明显差别。表 ,“ 室温冲击试验结果( % 3$#+#“3 #+#?7 冲击功 “FG#( 纵向) 恢 复 为 -+- 6;、 #“# 6; 恢 复 为-# 6;, 硬度值均符合 BC(D CB$3 CB$3( !“#中的要求。表 .“ 热处理前后横截面硬度对比截面位置硬度值近外壁 近外壁中近内壁中 近内壁平均值“+1( 未热处理)#4“#54#5$#5$#59

4、“+1( 热处理后)-+2-+-+2#“-+-8“+1( 未热处理)-#99#93#4“#“#8“+1( 热处理后)-#+-3-+2-#4-#% 注: BC(D CB 8$3 CB 8$3( !“# 标准规定布氏硬度!-3+ 6;。 *,*“ 室温拉伸性能的变化试样经热处理后的室温拉伸性能如表 9 所示。由表 9 可知, 试样经热处理后, “+1块料和 8 “+1块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分别从 354 (!) 和 539 (!) 上升到599 (!) 和 4+$ (!), 室温屈服强度分别从 $3+ (!)和 3+$ (!) 上升到 33$ (!) 和 343 (!), 而断后伸长率略有下降, 拉伸

5、性能均符合 BC(D CB$3 CB$3( !“# 中的要求。!“# # #电# 力# 设# 备第 $ 卷 第 %)? 4!%-%224 标准的要求, 这是由于热处理不当所造成的。( !)对硬度最低及硬度较高部位取样参照有关标准进行重新热处理试验, 结果金相组织均正常, 同一部位的横截面硬度也恢复正常而且分布均匀, 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符合 :;)? 4!%-%224 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 参照规范的热处理工艺以及严格控制热处理各环节的质量, 管道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均可恢复到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 #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手册 编委会.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手册 ) . 北京: 中国电力

6、出版社. ? ;A./ %4/92.88 B/; +KR! ,UKR%,_ VU! UKR%, a:8 ;AU! G+K) ;:! !4( ;:! !4) LX+KQ+HQ. AB A+HQKBLL W+FGB +KQ XBKLUFB ,HC,BHXUBL CP XAB FCYBH +KQ AURABH A+HQKBLL FCI+XUCKL ICB M+ID XC KCH+F LX+XB XAHCGRA AB+X! XHB+XBKX Bb,BHUBKXL +KBY, +KQ XAB BX+FFCRH+,AUI XULLGB UL +FLC KCH+F. X UL +MWUCGL XA+X +F

7、F Bb,BHUBKX HBLGFXL CP XAB ,U,B XAHCGRA AB+X! XHB+XBKX +KBY +HB UK +IICHQ YUXA :;) ;:! !4( ;:! !4) *2% LX+KQ+HQ. X UL LACYBQ XA+X XAB A+HQKBLL +KQ XBKLUFB ,CH,BHXUBL I+K ICB M+ID XC XAB KCH+F LX+XB UP XAB AB+X! XHB+XBKX XBIAKCFCR ICKPCHL XC XAB LX+KQ+HQ +KQ XAB ,HCIBLL fG+FUX UL ICKXHCFFBQ LXHUIXF. !“#$%&(:+UK LXB+ ,U,B; A+HQKBLL; BIA+KUI+F ,HC,BHX; AB+X! XHB+XBK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