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24756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的跨国体验,教改导向的师资进修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在德国进修期间对校企合作的体会选萃 发布时间:2012 年 3 月 7 日 访问量:535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年 4 期 吴全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吴全全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质体现为,既要具备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综合地、全面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德国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有一套为国际职业教育界所认

2、可的成熟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此,中德两国政府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旨在提高教学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师赴德进修项目。 自 2004 年中德职业教育师资进修项目启动以来,已历时 8 载。截止到 2011 年年底,参加项目的中国教师总数近 2 800 名。这样大规模地派遣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在我国职教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自 1983 年中德在职教领域里开展合作以来的一次创举。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是提高教师基于职业岗位及其发展趋势来确定职业人才所需的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二是提高教师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掌握相关职业领域里的专业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能力;三是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德国职

3、业教育是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履行教育义务、共同开展教育工作的校企合作的典范。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表明,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重视专业教育又强调培养综合素质,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说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在西方工业大国中能始终保持健康前行的“武器” ,那么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就是制造“武器”的能工巧匠。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的职前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体系完整,制度完备。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功底,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实际工作进行教学筛选、提炼并开展教学设计,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同时,德国企业基于人力资源储备的战

4、略目的而开展职业教育,开展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可以顺利进入职场承担工作。而企业教师和职业学校的教师,通过实施实践导向的学习,可将工作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将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完成工作所必需的关键性知识、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要点。这就使得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实现了工学的有机结合。 尽管中德国情不同,然而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经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领域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展开的路径,再根据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融人教育因素来开发和设计的,实现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

5、的集成。这是校企合作的宏观构想在微观课程层面的具体落实。 我国教师赴德国进修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把握德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教师在回国后,能够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开展企业调研,与企业的能工巧匠组成教学团队,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 进修项目的整体目标,在于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将进修成果灵活运用到本校教学改革之中,建设符合国情、区情和校情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水平,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6、提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114 号)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开展师资培训,其中包括选派教师出国学习。2011 年,已有近 400 名职业院校教师赴德国相关职业教育机构进修。赴德进修的内容,是在中德专家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设计的。 项目在执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出国前首先选定课程设计项目,然后在国外进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设计。这种项目导向的学习,取得了明显的学以致用的效果。 为总结和交流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的有益经验和学习成果,也为了使项目具有更大的辐射效应,此次所选取的

7、 8 位教师的学习总结,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在德国学习的情况、收获和心得,这些赴德国学习的教师,已成为借鉴德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种子” 。我们相信,在新春伊始之际,这些种子必将沐浴着教育规划纲要的春雨,在我国职业教育广阔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体验德国双元制经验,思考职教教学改革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张全福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2011 年第一期数控二组的培训学习,时间从 9 月 7 日到 11 月 5 日共两个月,分国内出国前集训(9 月 7 日-9 月 10 日)和国外培训学习两个阶段(9 月 10 日-11 月 5

8、 日) ,国外的学习在德国埃尔福特市手工业协会培训中心,通过日常课堂学习及实训、外出参观学校、考察企业和学员讨论与评价等形式学习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现代专业教学论、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充分认识和了解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

9、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和跨企业培训机构按照框架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行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注重资讯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熟悉了行动领域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方法使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更加清晰 行动领域课程开发首先要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访谈,确

10、定毕业生适合的企业和适应的岗位(群) ,并通过对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实现由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到职业行动领域的归纳;根据职业成长及认识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实现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实现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创新教学内容。德籍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方法,使我明确了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按工作思路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校的课程开发工作中。 3了解了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学校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提供很好的范例 学习领域的教学情

11、境设计需有三个以上相同的载体,相同的是步骤,不同的是内容,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教学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重教学条件、教学情境的分析,加强专业内容的科学分析、专业教学法分析和方法论思考,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强化教学的主导目标、粗略目标和详细目标,合理选择媒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使教学工作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并加强教学检查和评价考核,等等。特别是培训最后一天的成果展示,为学校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4学习了宏观与微观教学法,为学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重点学习了四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工作法、 “6-

12、3-5”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并学习了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应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等 6 个普适性的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学校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过程中,可结合学校实际注重运用有效的教学法,发挥教师主导、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感悟德国职业教育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 彭佩烘 我们在德国的培训地点是黑森州技术进修处,也称格罗斯盖劳培训中心。在德国的 8周零距离培训期间,开设了职业教学法、专业教学法(自动化技术 LOGO) 、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可再生能源等课程。 我们先后

13、参观了劳特巴赫教育技术中心 BZL、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法兰克福西门子电子电气技术集团、凯尔奔卢卡斯一努勒公司 LN、波恩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BIBB、斯图加特国际机电设备展、曼海姆西门子公司、沼气发电园区、怀特斯塔特太阳能发电园区、梅赛德斯奔驰卡车公司,还在本校观摩了欧宝汽车公司实习生的机电实训课,观摩了医学实验课。每周末,系主任以及当天下午的任课教师都会召集我们进行总结座谈。 通过学习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观摩、参观实习,我们感受深刻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双元制”教育特点是:两种培训机构(企业、职校) ,两种身份(实习生、职校生) ,两类教学

14、内容(职业技能训、专业理论) ,两种教材(实训教材、理论教材) ,两类教师(实训教师即师傅、理论教师) ,两类考试(行会考试、学校考试) ,两类证书(资格证书、毕业证书) 。 教学方法上印象最深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此教学法特点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特别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

15、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在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围绕行动导向教学、行动能力开发、关键能力培养,对头脑风暴法、旋转搭档法、思维导图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系统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等,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德国职业学校的社会责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永萍 德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其“双元制”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在此次的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中,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对“双元制”的实施过程,特别是职业学校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中,有国家层面相关部门、联邦州政府、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学校等共同参与。其实施十分规范,从职业设置、每种职业要学习的课程、企业培训的相关要求以及考试等各联邦州政府都有相关法律规定。 德国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企业的学徒,二是全日制学生。对于企业的学徒,实施的就是“双元制”模式,这些学徒是企业的学徒工,学校对其只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训,学生 6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的管理权属于企业。 全日制学生又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实施“双元制”的职业,如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