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仅供参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23773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题[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压题[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压题[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压题[仅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压题[仅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题[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题[仅供参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仅供参考 高 考 通 讯(2005)第 4 期

2、郴州市教育局主管 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本期内容 郴州市 2005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监测语文试卷分析评价报告(教科所) 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市一中)郴州市郴州市 2005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监测语文试卷分析评价报告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监测语文试卷分析评价报告教科所评价组语文试卷较好地贯彻了我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的精神,尤其是较好地体现了我市关于 2005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调整改革的指导精神,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继承了 2004 年我省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紧扣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命题;既注重

3、考查高一高二所学基础,同时又顺应了高考命题的方向,渗透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全卷看,命题在“紧扣教材,着重基础,强化思维,注重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特点。试卷从总体上看,起到了摸清本届学生进入高三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况的作用,有助于本届学生对高三学习策略的调整,有助于教师对本届高三教学方略的调整和改革,有助于学校对本届高三教师教学的评价改革。本次监测的目的在于监测本高三学生高一高二时所学的基础状况,而不在于对高三教学评价,其功能主要是摸清底子,为本届高三学科教学方略指导和高三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本次语文试卷作为进入高三总复习前的一次阶段性监测,试题的知识面和覆盖面

4、符合高一高二所学实际,考查内容均是语文学科的主体内容,可以较好的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体现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只是在能力层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难度比高考有所降低,这对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是适当的。同时注意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课本学习到综合演练的过渡性和合理性,同时又遵循了高考的模式和要求,导向鲜明。一、试题的具体分析第一至第三大题为客观题,共 42 分,占总分28。基本上沿用高考命题的格局和思路。第一大题六道小题,主要考查语言基础及运用,虽题型沿用高考题型,但题源和题料不少直接取之于教材,有的是课内外结合,既注重了基础,又注重了延伸和拓展,监测效度较好。第二大题四道

5、小题,主要考查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取材于课外,是一篇较典型的新科技说明文。但命题并没有考查新科技本身,而着重考查对语言的感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辨别、提取和整合。虽然命题预设难度不高,但监测实际效度不好,学生失分较多。其原因一是学生还不适应该类文体阅读;二是学生脱离文本阅读,缺乏整体阅读的理念;三是对语言的理解力不够。如本文是对没有完全成为现实的新产品的介绍,产品的许多性能还处于一种设想(或理想)状况。如果不对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点,对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就会失于偏差。第三大题四道小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阅读,取材参照了 2004 年湖南省高考命题的选材形式,改变了以往文言文

6、阅读主要考查传记文体的阅读,而是选用了散文。2同时又注意了课内外衔接,学生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对后赤壁赋应该不陌生。如果是注重课外延伸拓展的教师,可能在上新课前赤壁赋时,将后赤壁赋作过介绍或让学生读过。同时本大题的考查点都是所学过的,紧扣文章和所学内容,不偏不怪。但监测结果反映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特别是文言词汇积累不足,如第 11 题,不少学生将“行”与第五册刚学的“歌行体”的“行”混为一谈。第四大题至第七大题为主观题,共 108 分,占总分72。第四大题,18 分。15 题,文言文翻译,8 分。三句都是选自教材谏太宗十思疏 ,并附该题相关文段。该段文章学生学过,并是要求背诵的讲读课文,学生没有

7、理由陌生;同时附整段文章,对学生理解和翻译文句又提供参照,难度应该不大。但从监测结果看,成绩很不理想。一是对文章的主旨把握不准确,不能把握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二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准确,望文生义,不能做到字词落实;三是表述不通畅,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16 题,古诗鉴赏,6 分。原诗也是选自教材,学生也不应该陌生。这里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思想内容和对诗中表现手法的初步鉴赏。试题虽然只要求对其中两句进行鉴赏,但必须结合全诗主旨和意境。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把握该诗的内容和手法,但阐述却不够准确、全面、到位,得分率不高。其主要原因一是还没有进行古代诗文鉴赏的系统复习,二是原来所学不扎

8、实,三是表述不精炼。17 题,名句名篇默写,4 分。选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同时基本覆盖了所学各册教材,没有难字难句,难度适中。但学生得分却极不理想,反映出学生对高一高二的教材内容掌握不扎实,文化积累不够,对所记名句运用不够。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18 分。选择的是新时期散文,文辞很美,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充满哲理。命题从主旨的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把握,内容要点的概括,写作手法的赏析和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等角度设题,角度平易。不少答案,在文中都有透视信息的关键语句,只要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准确筛选、提炼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整合便可得出答案。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还有一定的距离,如第

9、 19 题对“野性的林的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和“美”的内涵,学生理解不够准确、深刻,不能把握“野性的林美”的特质。第六大题,12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 22、23 题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常规题,考查的效度比较理想。值得一提的是第 24 题,借鉴今年高考其他省对对联的考查,在命题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要求学生根据文段意识,运用对联知识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既考查了语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对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考查了作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对联的掌握。立意角度不错,情景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但学生得分不很理想,一是学生对对联常识把握不准,二是阅卷时有的教师过于拘泥

10、于“参考答案”中提供的“示例” 。第七大题,作文题,60 分。从命题形式上改变了目前高考考查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是采用给出材料进行命题作文的形式。从写作要求上看,虽具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但比话题作文具有更强的限制性。命题“留住阳光”的寓言,学生比较好理解,同时命题本身充满哲理和诗意,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话可写。其次,材料比较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遐想。但学生长期话题作文训练较多,反而对命题作文的写作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对命题作文的限制性把握不够。命题作文,虽然是较传统的写作考查形式,但作为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却是一种比较实用方式,复习时不能忽视。二、全市得分情况郴州市 2005

11、 届高三第 1 次质检人平成绩统计表单位单位项目项目语文语文客观客观语文语文 单位单位项目项目语文语文客观客观语文语文单位单位项目项目语文语文客观客观语文语文文科 18.4 82.7 市一中文科18.4 82.7 市三中文科16.0 68.2 理科 20.0 86.9 理科20.0 86.9 理科16.6 71.1 市一中最高 36.0 119.0 最高36.0 119.0 最高33.0 104.0 文科 18.8 75.6 市二中文科18.5 74.8 资兴市一中 文科理科 19.9 80.0 理科19.8 81.1 理科苏仙区最高 39.0 117.0 最高36.0 112.0 最高3文科

12、 17.3 72.8 市立中学文科20.6 82.7 桂阳一中文科16.5 77.5 理科 18.7 76.8 理科20.2 81.4 理科16.5 74.9 北湖区最高 36.0 117.0 最高33.0 113.0 最高33.0 111.0 文科 18.8 75.9 桂阳三中文科19.0 82.9 永兴三中文科20.7 79.3 理科 19.3 79.4 理科19.5 82.5 理科19.1 77.7 资兴市最高 33.0 113.0 最高36.0 115.0 最高33.0 99.0 文科 16.8 77.4 永兴一中文科19.1 79.4 宜章六中文科17.2 71.9 理科 17.5

13、75.9 理科21.1 82.4 理科18.6 72.9 桂阳县最高 36.0 115.0 最高36.0 110.0 最高33.0 107.0 文科 19.3 80.0 宜章一中文科18.7 80.4 汝城二中文科16.9 73.8 理科 20.3 81.9 理科18.8 81.9 理科15.0 64.9 永兴县最高 36.0 110.0 最高39.0 123.0 最高33.0 103.0 文科 17.3 74.2 嘉禾一中文科18.2 76.3 市十二中文科17.3 71.2 理科 17.4 74.3 理科18.5 77.3 理科16.0 67.3 宜章县最高 39.0 123.0 最高33

14、.0 115.0 最高33.0 113.0 文科 17.8 77.5 临武一中文科16.7 80.4 临武二中文科17.7 76.3 理科 18.5 78.5 理科19.0 88.6 理科17.0 73.0 嘉禾县最高 36.0 118.0 最高36.0 117.0 最高33.0 101.0 文科 17.1 78.6 汝城一中文科20.1 80.3 明星学校文科21.1 84.2 理科 18.4 84.1 理科19.9 82.7 理科22.2 87.2 临武县最高 36.0 117.0 最高36.0 112.0 最高36.0 117.0 文科 18.7 77.5 桂东一中文科18.1 81.9

15、 苏仙预科文科22.2 90.0 理科 18.5 77.6 理科18.9 86.6 理科22.0 88.1 汝城县最高 36.0 112.0 最高36.0 124.0 最高39.0 117.0 文科 18.9 84.2 安仁一中文科19.9 89.5 理科 19.3 87.1 理科19.7 86.9 桂东县最高 36.0 124.0 最高36.0 120.0 文科 15.3 79.8 市五中文科16.5 72.1 理科 14.8 81.5 理科15.8 68.0 安仁县最高 36.0 120.0 最高33.0 117.0 文科 17.7 76.9 桂阳一中 文科16.5 77.5 理科 18.

16、3 79.3 理科16.5 74.9 全市最高 39.0 124.0 最高33.0 111.0 三、教学建议(一)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中学阶段,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与数理化等学科的链条式结构不同,而是一种阶梯式结构,只有到高中毕业总复习时,才有可能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高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因此,进入高中毕业复习时,尽快理清中学语文知识序,使中学语文知识形成网络。如果不够完整,应尽量及时“补火” ,完善知识构架。(二)树立大语文观,摆正课本与考试的关系高考语文试题,一般不直接从课本的具体材料中命题,这使一些同学产生了疑惑,课本究竟还有什么用处?有些同学在复习中甚至完全抛开了课本,埋头于一些复习参考书中,做一些模拟试题。如果没有掌握好语文知识网络就是做模拟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