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19282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鲁甸县手足口病防控监测工作预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16、4、5、9、10 型,B 组的 2、5 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V 71)最为常见。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与流行方式(一)(一)传染源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

2、病人粪便排毒 35 周,咽部排毒 12 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二)(二)传播途径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三)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

3、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2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 岁以内占发病数 85%95%。每隔 23 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四)流行方式(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

4、伏期一般 27 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 12 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 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 5 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

5、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3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二)合并症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 EV71 较 Cox Al6 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 2 岁以内患儿多见。(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6、:本病主要诊断依据: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 7 个血清型、6 5 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

7、疹,偶4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 CoxA 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手足口病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三、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1、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2、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3、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 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4、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

8、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5、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6、医院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合并症,5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 B、C 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

9、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检测。四、加大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工作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和诊治工作1、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诊断。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

10、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病例诊断,包括:当地幼托机构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发病对象以学龄6前儿童为主。2、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3、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二)加强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二)加强疫情的监测与报告自

11、2008 年 5 月 2 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乡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方案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网络报告。1、托幼机构及小学校要切实落实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的要求立即报告辖区疾控机构。2、常规疫情监测及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有发热、疱疹等症状病例的监测,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时进行诊断和报告。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及疑似病例后,应于 24 小时

12、内进行网络直报;县级疾控机构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在调查核实诊断后 2 小时内审核通过网络直报。3、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县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工作人员要7加强对托幼机构、医院(重点是儿科门诊和住院部) 、学校、妇幼保健机构等重点机构疫情的主动搜索,早期发现重大疫情隐患。4、县级疾控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或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查明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三)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三)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

13、情,并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疫情。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3、手足口病流行地区要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4、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5、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6、对新发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五、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一)散发疫情处理(一)散发疫情处理1、重点机构的防控措施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动员家长对其子女进行8家庭隔

14、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2、手足口病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在疫情散发时,做好手足口病病例的治疗和管理,是降低手足口病发病、防止暴发疫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医疗机构收治手足口病病人后,要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对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应设立隔离病房,县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传染病区,所有手足口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者,经治医生要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或基层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以便追踪管理。病人的排泄物、衣物、食具和其它污染品,要及时进行消毒。要限制陪护,严防陪

15、护交叉感染。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如何防止传染他人的知识教育。3、疫点的消毒处理对手足口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必须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因此,要做好病人、疑似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和处理。4、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9对与手足口病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水型、食物型暴发中有可能受感染的人(特别是 6 岁以下儿童) ,如病家的成员,病人陪护者,聚餐的参加者等都要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

16、 7 天。对已有症状的人要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做培养,以便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二)暴发疫情处理(二)暴发疫情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手足口病暴发(或疑似暴发)疫情后,要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要求及时逐级上报。各级疾控机构要及时采取防制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1、及时开展暴发疫情调查,核实疫情报告,确定暴发疫情的性质,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要及时成立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及时赶赴现场开展暴发调查和采样工作。县疾控机构要对所采集样品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暴发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要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汇报。2、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暴发疫情发生后,卫生部门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全力保护易感人群,防制疫情影响范围扩大,力争短期内彻底控制疫情。(1)设置临时隔离点,集中隔离救治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暴发后,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集中治疗手足口病病例,10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传染源的扩散。(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