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13926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孔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近孔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近孔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近孔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孔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小组 走近孔子预习学案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 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 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 和思想倾向。 运用已有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和今人注释,进 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顺畅地将古代散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直至背出,在涵咏中体 验其思想和艺术魅力。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 强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有关工具书,排除阅读中遇到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障碍。熟悉所读 篇章中的精彩片段,能记诵、运用其中有生命力的语言、典故。 高考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高考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3)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预习目标: 1、 了解论语及孔子的相关知识; 2、 通读全文,把握整体内容; 3、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预习内容: 1、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4、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 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与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班级 姓名 小组 易经 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 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 心是“仁” “礼” 。 论语以记言为主, “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 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 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5、2、 关于孔子 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 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 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长达 14 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14 年间,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结果到处碰壁,所以孔子生前,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 可;在他死后,儒学几经起落,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仍然有着 极大的影响。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

6、天纵之圣” 、 “天之木铎” 、 “千古圣人” ,是 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万世师表。曾修 诗 书 ,定礼 乐 ,序周易 ,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 21 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虽然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编篡的语录集,其中的言论也不尽是孔子本人所说,但从 里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那就是礼制、仁政

7、和教化。而这三个方 面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其中,“礼制“是孔子所期求的社会秩序;“仁政“是这一社会的精 神气质;教化是这一气质得以形成的途径,从而也是理想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方式。本文 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在此基础上探寻孔子政治思想的内 在联系。 (一) 、礼制-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堪的失序年代;其时,礼乐崩坏,人心不古。这让孔子着实苦 恼。从个人在民间的生活经验出发,他思考着改进的妙方,并期望着一个有序社会的重建。 齐景公向他请教施政方针,他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维持最基本的纲 常伦理,社会就能够达到一种有序状态。也就是要各就其位、

8、各安本份。(二) 、仁政-理想社会的核心精神 以礼制来整合社会秩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上的手段。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必须以 仁为内在精神。“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得,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孔子看来,德和礼是引导人民最好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而其中,德是最为重要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是为政的根本原则,也是最基本的法则;其 它的治国方略都必须围绕着它而展开。可见,孔子追求的政治状态是一种仁政。实际上, 这一点也是孔子仁的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展开。在孔子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上,“仁“是一个最 高范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才是最根本的,礼和乐

9、都是其外在 的表现形式。因此说,前述孔子所向往的秩序井然的礼制社会,其精神支柱是仁德。“克己 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一个班级 姓名 小组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没有争讼的理想社会。 (三) 、教化-仁者的培养和仁政的实现 孔子将理想政治实现的愿望寄托在读书人即“士“的身上,这也是儒家的一大特色。学 而优则仕,这是读书人的应当选择:“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而士子的责任也就很重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竭尽全力将仁德推行到全社会, 才是合格的士子之所为。当然,士自身的修养和品德是应首先予以强调的。

10、也就是说,士子在人格的自我塑造 上应当严格要求。他们首先要在基本的人伦上作出表率,做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尊老孝悌、洁身自好:“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同时应当心怀高远的理想并能为理想而践行,“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并 且,君子应当对利益持超脱的心态,而致力于道义的实践-“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于利“。 如此等等,方能培养出仁政需要的完美的人格操守。 综上所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有着一个内在逻辑:通过士子对仁德的实践, 在礼制的外在规约下,就能实现一

11、个以仁德为特征的理想社会,一个仁政的社会。这基本 上概括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虽然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编篡的语录集,其中的言论也不尽是孔子本人所说,但从 里面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那就是礼制、仁政和教化。而这三个方 面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其中,“礼制“是孔子所期求的社会秩序;“仁政“是这一社会的精 神气质;教化是这一气质得以形成的途径,从而也是理想社会秩序得以实现的方式。本文 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在此基础上探寻孔子政治思想的内 在联系。 3、 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梧( ) 曲肱( ) 千乘之国( ) 饥馑( ) 哂( ) 俟( ) 冠者( ) 沂( ) 舞雩( ) 喟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