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08301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8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28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省市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会昌县迅速启动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全县 75073 名贫困人口的识别及信息录入工作,为推进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摸清家底、找准“穷根”、分类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会昌县委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各挂点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本人也带头深入挂点的周田镇,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对该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周田镇位于会昌县城南部,镇政府驻周田圩,距县城 36 公里。全镇辖 23 个村、2 个居委会,有村小组 335

2、 个,国土面积 244.73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32626.65 亩,人均 0.49 亩, 山林面积276262亩, 人均4.11亩, 森林覆盖率75.2%。 全镇总人口6.72万人,劳动力 3 万人,有五保户、纯低保户 1400 户 2760 人。近年来,周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万担烟、万亩果、万亩优质稻、万亩特色产业的“四万目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人多地少,全镇仍有贫困户 2731 户 9629 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繁重。周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中共会昌县委书记 蔡小卫周田镇全景会县乡论坛292015 年 9 期 292015

3、年 9 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村里不管大事小事都只能向上“等、靠、要”。三是村级债务负担沉重。由于经济管理不到位,入不敷出,很多村都有不少债务,但现有收入除了运转外难予偿还旧账。(二)群众脱贫增收难。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几年上级对周田镇的扶持力度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大, 全镇民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目前,全镇还有 76 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还有不少村民还在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山泉水,连丰、长田、桥塘、河墩、长江等个村近 6000 亩农田灌溉用水没有保障;有 45 个村小组未进行农电网升级改造,一到用电高峰,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就无法正常使用。二是产业规模不大。 全镇虽有一些烟叶、 脐橙、

4、优质稻等农业产业,但受政策、资金、技术等条件影响,发展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对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力不强。比如,烟叶产业方面由于受烤房、种植指标限制,全镇最多只能种植 4000亩左右;脐橙、桔柚产业又受黄龙病影响,规模扩大受到影响,难于实现规模效益;西瓜、橘柚、蔬菜等其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都进一步加大了对周田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镇水利、交通、供电、通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大、县级财政和镇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全镇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村民生活水平偏低,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镇村财

5、源收入少。近两年,会昌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村经济作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并列为考核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工作才刚起步,成效在短时间内还未显现。 一是镇级财政基础薄弱。全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烟叶生产奖励性税收返还和上级拨入经费,收入只能拮据过日子,没有更多的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开展扶贫帮扶。二是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全镇 25 个村居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体经济,集体收入仅有一些土地、 林地的租金或公益林补助,特色产业,大多还是零零星星,不成规模,没有带动力。三是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春季洪涝、秋季干旱,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市场、技术、农

6、资、劳动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贱卖的现象。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多年积蓄返乡创业,但因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盲目投资,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血本无归。(三)自我发展能力差。大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据统计,全镇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占 57%,初中文化程度占 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1%,尤其在偏远山区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更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二是进取意识不强。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

7、后, 缺少致富能人的带动, 思变图新、寻求突破的新风尚还没有全面形成,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目前,周田镇村组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不多, 绝大部分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种养大户不多, 除紫云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外,其它村基本没有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积困返贫现象多。社会事3030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生

8、活条件在全村排倒数。五是因子女不孝致贫。部分贫困户因子女不孝顺,不履行赡养义务,自身又年纪渐长,劳动能力下降或没有劳动能力,导致生活贫困。比如,半岗村贫困户张传富,今年已经 69 岁,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未归,也从未寄钱回家,甚至还要家里寄钱给其医治因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肝, 家里两个老人只能靠做零工维生。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实地察看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现提出以下扶贫对策。(一)扶志气,确保思想先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想法、有办法较强的农民群众,基本上已经脱贫了,目前剩下的贫困户都是“硬骨头”。

9、对于这部分贫困群体,客观原因是没有致富门路,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不强。只有充分激发他们自身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用好教育手段。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利用好乡村干部、乡村“五老”在村里的威望和人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贫困人员亲属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真正把扶志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采取媒体宣传、干部宣讲、文化下乡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用好法治手段。大力推进法治扶贫,以法治会昌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会昌”建设,着力推进业发展相对滞后, 村民

10、用于教育、 医疗、婚嫁等方面的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容易积困返贫。一是因病致贫。据调查,全镇因患重大疾病久治不愈、出现致贫返贫现象的村民共有 523 人。比如长田村钟美春,因为患有精神病,原本嫁到了福建省,怀孕时被丈夫一家赶走,患病加重,无奈回到娘家。 后来生下了女儿张金娣,母女俩靠亲戚接济和政府救济过生活,如今张金娣已经就读初中,家里一贫如洗。二是因学致贫。比如河墩村吴庆昌,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上水平,但由于 3 各小孩均考上大学或中专,一年光供小孩读书就要花费5万多元,多年的积蓄全部用光,现在只能借钱供小孩上学。为给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机会,有不少群众在县城租房陪读,仅房屋租金、生活

11、开支等费用每年就要花费 1 万元以上。家中有小孩就读高中或大学的农户,一个小孩每月的生活费至少需要 500 元以上,学费与生活费一年下来至少要 1 万元以上,读完三年高中或四年大学就要 3万5 万元的支出,昂贵的学费及生活开支更是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三是因婚致贫。 村民受旧风陋习影响大,认为嫁女“彩礼”越多表明身价越高、越有“面子”,农村待嫁姑娘的“身价”也节节攀升。据调查,当地的“彩礼”普遍在十多万元,普通家庭一年存 1.5万元,也要 10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存足彩礼钱。多数农村父母为完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帮儿子娶媳妇,不惜花光一家人全部“家当”甚至四处借款、贷款。四是因恶习致贫。部分贫困户有

12、劳动能力, 但由于沾染上不良习气,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或是沉迷赌博,因而致贫返贫。比如,半岗村张裕春,全家每月有 2 千多元的收入,但由于整天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赌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自觉远离赌博等不良陋习,引导群众自觉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脱贫致富上来。针对部分因子女不孝致贫的群众,采取宣传教育和法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家庭和谐。(二) 强基础,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的贫困村组,统筹“三送”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加大通路、通电、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和信息

13、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周田镇通自然村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解决好 76 个村小组不通水泥路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和通达深度,提升贫困村组的公路通畅运输能力。加大农村电网改造资金投入,尽快解决 45 个村小组低电压问题。此外,对生产需要较高电压的农户和小企业尽快想办法解决到位。加快镇村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的做好村组的农村用水问题。结合“烟水工程”,抓好高陂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连丰、长田、桥塘等 6 各村近 6000 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抓好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作,建设和完善镇的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提升

14、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 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居住水平。(三) 抓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引导。周田镇农业要素较为齐全,且有一定发展基础,但缺乏规划,难以形成规模。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进一步完善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以奖县乡论坛312015 年 9 期 312015 年 9 期学生吃上“营养午餐”。要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让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二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 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使用好审爱助学金、周田镇教育基金会等资源

15、,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建议每人每年增加 500 元。将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政府资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一次性补助 6000 元。帮助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确保不出现因学返贫现象。三是解决贫困学生出路。 由县里根据乡 (镇) 农技人员、幼儿教师、 医生编制状况及相关政策,确定贫困生年度定向培养计划。对获得中专以上(含中专)毕业证书的定向

16、贫困生,参加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门的招聘考试,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 (镇) 农技推广机构、 学校、卫生院工作。(五)帮就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根本,更是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对因缺技术、耕地少的贫困群众, 要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一是抓培训、学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电车缝纫、电工、电脑、汽车驾驶等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补助进行专项扶贫补贴;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培训。二是抓对接、保就业。大力实施“金蓝领工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规模发展适合当地实际、周期短、效益高的烟叶、生猪、优质稻、脐橙(橘柚)、瓜果蔬菜等扶贫产业。二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集中,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在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由县财政再增加部分补助 ;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行类似周田紫云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