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532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制度体系的重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体系及 制度体系的重构内容提要: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新世纪全人类的最高宪章。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需要全方位重构物质生产活动及精神生产的价值取向,重构政治价值和人生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点。党的“十六大”为我国现阶段如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行动纲领。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价值目标,可以使制度的构建有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切实的路线。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制度体系;重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

2、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73 页)。随后,在资本论第 1 卷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49 页)。1877 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将这一社会概括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1

3、30 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些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尤其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的声音淹没了任何关于“自由”、 “个人”的呼声。多年来,我国2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很少涉及。2001 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阐述“三个代表”理论时,突出地提出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问题,其最显著的创新之处正是在于将“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真正统一为一个整体,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则为在现今历史阶段如何切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4、,构建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行动纲领。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从农耕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转变。传统的价值系统已不能继续整合中国社会,中国出现了价值系统的分裂、断层乃至某种真空。代之而起的,在价值理性层面上,是对“大同世界”的执著追求;在工具理性层面上,则是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抗击一次次外来侵略者,通过暴力革命与国内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为压倒一切的直接需求。斗争、造反与革命,本来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与人民解放的手段。而在当时的中国,斗争特别激烈,造反特别广泛,革命特别艰

5、难,经历了消灭私有制(包括资本家所有制和农民手工业者小生产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以尽速建成“大同社会”。人为地设置对立面,斗争被绝对化、扩大化,加上价值目标的过于高远,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实践中价值的混乱与迷失。经由一个半世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积累,经由从自然经济、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艰难摸索,经由从被迫、被动卷入世界市场发展到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由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构建,特别是在继续努力实现从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同时又在迎接3知识经济的挑战,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

6、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点,被明确地确定下来,这在中

7、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次。这里所解决的,正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现时代及未来的新价值系统的终极目标或价值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个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即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年版,第 516 页)在具体解释这“三个方面”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消灭关

8、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分工的消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年版,第 516 页)他们还指出:“只有交往和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变成4了它们的梗桔的时候,分工才会消灭。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现代的个人必须去消灭私有制,因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它们在私有制的统治下竟成了破坏力量,同时还因为阶级对立达到了极点。私

9、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所建立的基础上的联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年版,第 516 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取决于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而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又有待于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悖论如何解决?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

10、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44 页)中国目前的生产力远未发展到消灭分工和全部私有制的水准,社会分工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在相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反过来说,只有坚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给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最可靠的保证。只有通过这两者的积极互动与自觉配合,才能最终达到消灭私有制5与分工,使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社会交往变成人

11、们自己的自由的生活。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引导我国未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构建意志、思想的新的价值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制度构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作为处在生产力和社会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如何发展时强调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

12、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年版,第 515 页)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形成的制度范围内发展自己,依靠这一制度确保人们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历史发展是新陈代谢的不息过程,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正因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水准与交往程度的限制,人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孤立的行为,它必须与社会和群体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先前,当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们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时,人们或

13、隶属于氏族与部落,或隶属于家庭与家族,或隶属于等级与阶级,从而为某种异己力量所支配。今天,生产力和人们的交往关系已经为形成新的自由个人的联合体提供了可能。从6前人们所结成的氏族或部落、家庭和家族、等级和阶级,作为一种集体,对于被支配者来说常常是一种梗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发达的生产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新的联合,将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84 页)因此,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

14、构建起来的新的价值体系,很自然地便要求整个社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优越、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制度性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本世纪头 20 年如何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了切中肯肇的全面论述,从而为现阶段如何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通过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高屋建领地勾画了宏伟蓝图。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价值目标,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制度构建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各方面的建设包括制度的构建,具

15、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更加切实的路线。一些论者常常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解释为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能力(包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甚至解释为同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安排一切:早晨打猎,下午捕鱼,傍晚畜牧,饭后写批评文章;今天在这个部门工作,明天到另一个部门劳动,他们的个性、能力、性格、意志、气质都能得到自由施展的机会。应该说,这些解释所列举的各种情况都可能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些表现,但是恐怕还不足以说明每7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1857 -1858 年草稿)中论述人的发展时曾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

16、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42 页)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然是超越或克服了“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而使得这种“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得更为充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求重构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人们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越来越克服自身自然属性的局限,而依靠社会属性的不断扩展、不断提升,使其“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不断增强。各个个人的存在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他们终于能够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