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506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摘 要:对近年来认知发展的研究趋势做了分析,指出受认知科学和新皮亚杰主义的影响,认知发展研究呈现出较为综合的研究趋向。认为注重创立理论和概念体系对于认知发展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认知发展;认知科学;新皮亚杰主义一旦步入认知发展这一领域,人们就不能不提到皮亚杰这位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被誉为所有认知发展理论中最有见解和解释力的思想,是发展和教育心理领域里的里程碑。然而,由于认知科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以及当前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批评和挑战,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盛行于西方的皮亚杰认知理论如今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

2、新近的认知模型或逻辑形式为根据指明了认知发展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对人类认知发展做出了新的解释。一、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1认知科学倾向认知科学家根据自己对心理如何工作、成长的解释原则,提出了新的心理隐喻,把认知发展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知识自身变成与之相同的信息,智力是一个信息加工和管理过程。信息加工观把人类认知看作是信息的筛选、译码、储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重视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如何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和处理信息。到后来随着神经网络观,即平行加工观(PDP)的兴起,信息加工观开始让位于2PDP 模型,后者认为人类只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知识并不是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而是永远变化的“文本”(t

3、ext),学习是对已获得知识的再评价和再建构的过程。在 PDP 模型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经验所允许的充分指标,而经验却是。这两种模型在认知建构上有不同的观点,对人类学习持不同见解。而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是通过环境的一个双向建构过程,其机制是:同化、顺化、平衡。上述两种认知观在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上各有千秋,因此研究者试图把这两种不同的甚至是似乎不相容的观点在学习和教学上予以整合,因而就出现了关于新概念存在必要性的估计问题。在按信息加工模型描述认知发展时,认知主义者和发展心理学家似乎没有看到统治人类认知的自身调整原则(selfmodifying principle),但PDP 模型没有误导人们

4、提出像信息加工观那样“固定”的认知发展观。相反受认知主义或行为主义传统影响的研究者都承认建构观,并试图形成关于认知发展的错误概念理论(misconception theory)。专家新手的区别以及迁移概念就是皮亚杰主义概念再形成的两个例子。它导致了人类学习的教师中心观。哈特莱特(artnett)等关于儿童早期数概念的学习就是一个明证1。儿童当前的概念被看作是新的理解建构的基础和疆界,儿童克服了这种倾向去同化新知识于已有知识中,这被看作是一个概括或迁移。近年来,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发展心理学有了长足进步,一些研究者如amiloffsmith 开始用“模糊”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发展2,可谓是对传统认知

5、发展观的叛逆。2新皮亚杰主义在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近几年来新的趋势对经典认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阶段到风格 当前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已试图从皮亚杰的发生主体论转移3到强调个体历史和背景发展的研究上,为了强调人们的知识以及它与世界联系的多样性,研究者开始研究在什么时候这种多样化固定为一种风格,以及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种风格如何导致形成一定的态度和策略。此外,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显示认知成长能根据不同的路径和情境的复杂性而变化。对人类发展风格的研究其目的是寻找普遍法则和个体变量之间的结合点,例如:魏勒特(einert)等人用纵向研究方法研究儿童的认知成绩,他们认为:在

6、某一时期个体的稳定性不管用什么方法测验,都会表现出来3。 (2)从去情境化到情境知识 源于经典发展理论的第二个新取向是越来越强调认知的情境性。与差异研究相比,情境取向支持知识和特定情境相关的观点,因而知识的建构和实现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这一观点对皮亚杰的抽象或形式思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挑战。总体上讲,认知的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混合到分离、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它们都与外界不可分割。因此,形式思维者之所以老练不是因为他们能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去用客体思维。认知的情境取向找到了人类认知发展中特定情境中的知识和一般情境知识的结合点。 (3)从特定领域知识到一般领域知识 认知

7、发展的第三个转变是强调加工和知识的领域特殊性的概念性转变。根据这一观点在特定的领域,专门知识或学科知识范围内知识日益独立于情境。但这也不能决定认知发展是一般领域的还是特殊领域的。按照普遍性/个别性、情境特殊性/情境一般性、领域知识/非领域性知识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新皮亚杰主义发展心理学家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对认知发展的一般权衡,认为:注视的焦点越狭窄,对整个发展图画的描绘就越支离破碎。二、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贡献4根据近来的认知模型和逻辑形式主义观点,新皮亚杰主义者对认知发展理论做出了修正。1新逻辑主义者的贡献新逻辑主义者杜弥修(Demetrion)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

8、理划界结构(SCS),用特殊领域和一般知识之间的联系阐明了结构选择的动力性。杜弥修的理论认为:较一般地讲,心理是一个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的多维结构实体,个体的经验、思想和个体的大脑是一个结构型的组织,个体的认知作业也就是结构性组织的直接反映。倘若人的经验或思想以不同的数量或不同的形式的结构加以组织,那么,这种结构组织变化也会在个体完成任务、解释、加工和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认知作业的变异受制于个体经验组织。由此,杜弥修认为,结构不一定是单一的,它源于对认知作业的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是基于探索性或验证性的因素分析之上的,是一种经验式的抽象。鉴于这种认识,杜弥修的结构只是一种“经验结

9、构”,并且,具有四个特征:经验源于结构;结构反映个体对所面对和作用的现实进行组织的途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被个体感受到;结构或许能被个体认识到。显然,杜弥修的“结构”抽象性更低,更为接近经验现实。这种经验结构包括加工潜力的加工系统、在不同领域内引导加工的五个结构系统、监控所有其它系统功能的超认知系统。这些结构的组织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这些组织原则可以看作是认知系统的组织要点和枢纽,它一方面可用以说明为什么一定的认知能力聚合在一起并形成更为一般的能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些原则预测可能的能力聚合,对各种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做出推定以更精确地解释该任务。能量的领域特定性原则从心理的主体性入手,考虑到5

10、现实并非整齐划一和固定不变,因而认为特定的物理存在或功能就会制约人们建立心理联系的类型和范围,具有相同特征的因素可能以同类的关系结合起来组成一种现实领域,并且在心理上与具有不同特征和关系的因素所构成的领域有所不同,人们的认知系统往往通过确立功能系统或概括现有现实的能力而使其反应具有特定性和选择性;能量的形式程序特定性原则认为,既然不同的能量指向不同的知识和现实领域,那么,不同的认知系统也就具有各自形式上的特征;能量的象征偏好原则认为,既然能量既受制于不同的现实领域又受制于不同形式的和加工的特征,那么,能量对于某种符号系统也有偏好;能量的主体差异原则认为既然能量是一种功能性“心理器官”,因而在表

11、现自己这种功能性特性时,便与其他心理器官有天然性不同。杜弥修的新逻辑主义观点与皮亚杰逻辑主义观点存在一些差别,皮亚杰总是认为在心理和心理的逻辑结构之间存在基本的平衡,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相互连接的运算结构都源于相同的结构集合,可以用一种逻辑进行模仿。相比较而言,新逻辑主义提出了心理的多维结构,他们认为,在认知功能和成长中的发展性变量和心理测量变量在语义和逻辑水平上要求有较大的差异。我们也认为,实际上,发展出现在许多水平上并有许多的表现。为了把不同发展阶段的成绩归纳为一种逻辑结构,皮亚杰把不同类型的能力归结为“逻辑主义”模型,作为衡量认知发展的标准。新逻辑主义的等级结构却认为,多维模型阐明了特殊

12、领域和一般领域知识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结构选择”,可以根据当时的目标和需要激活相关的结构和加工过程,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结构选择是作为时间的连续性出现的,当刚遇到任务的时候激活和环境刺激模式相对应的结构,因此结构选择是在特殊领域中进行的。和任务的重复联系逐渐地产生了直觉,指导个体超越最初的 SCS 任务映射,一旦熟悉了任务,个体就会决定哪一个特殊的 SCS 和手头6的任务最相近,在这些情况下,超级系统(super ordinate system)承担和引导结构选择。这一模型虽然清晰的阐明 SCS 能包括一般的稳定的运算子和加工技能以及过去运算的产品,但是在超级认知系统中对领域特殊性或元知识的概括

13、性表述得不是特别清楚。2自我修改产生式系统模型何佛德(Halford)等人从认知科学对现实世界的表征出发揭示了新概念的潜在性。PDP 模型对说明学习(尤其是归纳学习)、类比推理、人类加工能力、不同年龄表征的变化等过程的新的解释原则非常有用,PDP 模型提供了一个次序的动力性模型,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被认知主义和发展阶段论者所忽视。在这些假说的基础上,何佛德和斯坦沃德(Steward)设计了过渡性推理策略的自我修改产生式系统模型。这一模型对皮亚杰理论做出了补充,就儿童的发展来说,皮亚杰认为幼儿不能解决像守恒这类问题是因为他们不能同时操纵两个或更多的维度。因此皮亚杰把发展阶段界定为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

14、系统。虽然很多研究者承认这种观点,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卡斯(Case)假定:认知操作水平与任务复杂性之间具有一致性4。他用一个整体层级结构来描述。镶嵌水平的数量决定加工过程的负荷,越复杂的任务,在达到最高目标之前就越需要更多的次级目标。但是这一观点有一个缺陷:如果任务被分解成较小的步骤,那么就减轻了认知加工过程的负荷,其实, “嵌套矩阵的水平”越多,问题就变得越难,因为要设立的次级目标太多。因此概念复杂性应该根据关系的数量或维度的数量来界定,何佛德和斯坦沃德认为应从四个关系水平上去界定概念的复杂性,即,一元的、二元的、三元的、四元的。这基本上同皮亚杰的阶段论相一致。和皮亚杰的阶段论一样

15、,不同年龄表征存7在差异,年龄越大表征的分化程度越高,因而年龄越大就越容易理解较多维度的概念。总之,Halford 和 Steward 以及卡斯指明不同阶段的基本加工过程,他们用复杂性说明了发展阶段的非连续性,这种观点和皮亚杰的平衡理论基本上相同。他们的主要贡献是揭示了信息加工模型的一些内部局限,从四个方面对发展主义和认知主义间的争论做出了解释:1)对短时记忆是思维加工的场所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2)认为加工能力和储存能力应该区别开来,工作记忆不应被用作指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以备后用。3)指出把信息加工能力看作是组块数量或维度数量的函数而不考虑组块或维度所包含的信息的数量和大小是不正确的。组块和

16、部分增加可利用能力的有效性。4)PDP 模型是知识如何选择、巩固和再组织的窗口。当证实了事件之间的关系时表征就会被加强,反之减弱。三、新皮亚杰主义研究的一些启迪新皮亚杰派认知理论诞生以后,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借鉴,并且成为当前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有生力量5。近年来,新皮亚杰主义者所取得的新成果不断修正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学派已成为国外关于认知发展研究的主导方向。新皮亚杰派之所以能成为当前认知发展研究的主导思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较为成功地结合了皮亚杰学说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他们多承认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结构思想,承认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并试图揭示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仅注重认知发展的质变和普遍规律,而且注重发展的微观机制,研究发展的微观过程和细微机制。因而可以认为,新认知发展观大都属于信息加工认知发展模式。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8的不断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心理科学的研究,所以心理学研究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地位越来越突出。新认知发展的这些成果,应归功于研究者形成和借鉴了利于深入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