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505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 考【英文标题】 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udies in Rural Youth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内容提要】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青年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已经对农村青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现实而严谨有据的结论,以及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为分析和把握农村青年的生存发展状况和现实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以后农村青年研究以及青年研究都将起到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当然,农村青年研究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讨论之处,研究领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者和研究机

2、构之间的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摘 要 题】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英文摘要】 A review of the findings in the studies of rural youth reveals that researchers have done much exploration in the problems faced rural youth, and have put forward a lot of conclusions which are targeted accurately at the objective fact and are of high accuracy

3、and sufficient evidence.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raised in these studies. All of these may be a good preparation for analyzing and locating the situation of survival and growth and some real issues for rural youth. They will also be actively influential to further

4、 studies of rural youth or youth in general. None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points to be debated around theory and methods utilized in these studies, and scope of study for rural youth can be further extended. Furth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or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lso needs t

5、o be strengthened. 【关 键 词】改革开放/农村青年研究/生存发展状况reform and opening/rural youth/situation of survival and growth 【正 文】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样2庞大的农村青年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农村青年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习惯上,人们区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是以户籍所在地而不是生活所在地为依据,学术界所讲的“农村青年”也是以户籍为标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 “农村青年”实际包括

6、两种情况,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另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城市的青年1。这两类农村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共通性的问题,而又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青年,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一、研究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青年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第二阶段是从 90 年代中后期至今。这两个阶段,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样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理论、方法和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变化。第一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研究者多侧重于分析农村青年改革开放后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

7、变化。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1)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包括价值观和信仰问题;(2)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变化,特别是婚姻中的消费问题;(3)农村青年的入团入党问题;(4)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中,对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和如何对他们进行适应城市生活的教育问题,转移渠道和进城务工青年的权利保障等问题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多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描述性研究居多,并停留于经验研究层面。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三农”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甚至提出,3要真正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同时,一些国际基金组织

8、,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卡特中心等,为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提供资金,鼓励和支持“三农”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青年问题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尤其是近几年世界银行与中国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合作,共同关注中国农村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农村青年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既包括对以往各研究方面的深入探讨,又出现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观点多元化,理论和经验分析都更加深入。第二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包括对农村青年的基本生存、生活状况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与分析的宏观研究和对具体问题的微观分析。研究集中于八个方面:(1)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包括价值观、伦理观和信仰问题;(2)农村青年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情况,包括早婚

9、、婚前性行为、生育观和婚仪观念等;(3)农村青年的心理状况;(4)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包括村民自治和政治参与等方面;(5)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农村青年的教育、就业等,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6)农村青年组织建设,如农村“青年中心”;(7)进城务工青年的权益保护和社会支持;(8)农村青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进城务工青年的报复社会行为。这一时期的研究总体上分为社会学和政治学两种学科视角,并侧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纵观两个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可以说在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助益。但是,两个时期的研究理论深度都不够,简单的数

10、字罗列和粗浅描述多,双变量及多变量的相关统计分析相对缺乏,建设性应对策略更少。一些问题和现象诸如农村青年的闲暇生活状况、政治意识走向、维权问题、隐性失业现象、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农村青年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4二、重点问题的研究回顾农村青年生存和发展的有些方面,是政府、社会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围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而展开的各种问题。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变化、生存状态的变动、权益保护和社会支持、政治和社会参与乃至违法犯罪等问题,都与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相关。因此,我们重点回顾围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而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情况,简要介绍一年中半年以上生

11、活在农村的农村青年的婚恋等方面的研究状况。1.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农村青年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其自身的收入。但是,由于政策体制、社会保障、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就业市场、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障碍。这些问题主要是: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动渠道的单一性、流动方向的盲目性、流动手段的非法性、从业的低层次性和受歧视性2。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导致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困境的归因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制度、经济、文化、子女教育、土地、转移

12、成本等多种观点3。在制度上,由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传统城市用工制度的负面影响,以及有待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无法及时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拉大,劳动力流动受到阻隔,是农村青年进城的根本障碍。在经济上,城市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空间有限、速度缓慢,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农村青年向城市转移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从而阻碍了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在文化上,农村青年总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农村城镇化5所需资金积累不足、发展受限,以及就业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进城务工青年家庭教育社会互动系统的缺陷、子女成长的需要与家庭环境以及与其父辈自身素质低下的矛盾都构成了农村青年劳动

13、力转移的障碍3。有的学者提出“土地”也是制约青年外出就业的重要因素4。现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既没有土地产权,也没有确定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以及继承权,使农民很难对土地进行流转和集中,也很难对经营土地作长期打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农民向非农领域流动。同时,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育滞缓,大部分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较低,劳动力供求双方信息不畅通,致使劳动力流动成本相对较高,极大地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困境的解决方法,出现频率较高或具代表性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非农产业与城镇化的联动发展,以小城镇工业为依托,拓宽投融资渠道,紧密结合劳动密集型工业与

14、技术密集型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加快改革城乡分割、地区封闭的户籍制度,建立对人口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户籍制度,充分尊重农民自主就业的权利;(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开发,拓宽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的视野,在农业内部围绕农林牧生产,建立各种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服务企业或组织;(5)突出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依托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帮助青年农民工摆脱进城困境,维护其合法权益;(6)抓好职业技术培训,从单一型向广泛型辐射,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2.青年“民工荒”和权益维护问题农村青年大规模涌入城市以来,

15、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资被拖欠、缺乏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等问题一直就存在,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民工荒”现象的6出现,因劳资纠纷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和报复性犯罪事件的增多,这些问题才受到各方面的重视。2003 年下半年,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特别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短缺形势尤为严峻。业内人士指出, “1625 岁”是大部分企业招收普通民工的基本要求, “民工荒”实际上是指“青年民工荒”,而 25周岁以上的民工还是充足的。学者们从“民工荒”现象出发,透视潜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把研究的视点集中在了农村青年回流现象的分析和维权问题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

16、国出现过两次青年农民工回流现象,第一次出现在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乡土情结、相对剥削感以及回乡创业的需求等原因所引起5。当时国内学者对此现象正面评价较多,普遍认为,农村青年回流对农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中国乡村的文化改革,启动了乡村的产业革命,促进以经济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模式取代了人伦关系模式6。在“民工荒”问题上,有的学者仍承接这一思路,认为自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以来,农民的经济负担相对减轻,农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城市中的歧视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都促使青年民工的回流。另外,从这一时期青年民工的总体特征来看,他们是“生于 80 年代的青年”,此阶段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独生子女较多。他们进城打工并不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多半是为了见世面,但由于赡养父母的需要,以及他们的收入水平不足以在城市中成家立业使得“回流”又是他们的最后选择7。“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基于多种因素,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欠缺和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