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87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摘要: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以人为本”和“发展是第一要义”思想,强调要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内在地包含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容,从而把 “两型”社会建设内容和要求提升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因此,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形成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机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增长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政策机制发展方式 Summary: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the ecology civil

2、ization construction receives the thought of “humanist” and “the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 essential meaning”,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accord development, stressed that must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unceasingly, thus intrinsic contained saved the

3、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content, thus constructed “two” the society the content and the request promotes to implement and realize thoroughl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altitude, entrusted with “two” the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brand-new content. Therefore, the co

4、nstruction “two” the social need cultivates and sets up the ecology civilized idea in the entire society, speeds up forms the promotion nurse resources,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policy and the mechanism, transforms the development way, the growth and the expense pattern positively, realizes the pe

5、rson and the nature, the economical and societys harmonious coordinated with continues forever to develop. Keywords: Ecology civilization; Ecology civilized idea; Policy mechanism; Development way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并首次把“两型”社会建设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6、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2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可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两型”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 1 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统一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们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

7、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以人为本,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机制和体制,还包括人们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方式、开展

8、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这一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然带来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实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仅仅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迄今存在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的变革。 ”2人类需要且必须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绝不是人3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一定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被扬弃,人类文明必将进到更高的阶段,人类需要且必须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 可见,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包含

9、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实现环境友好的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型”社会的要求统一提升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赋予了建设“两型”社会崭新的内容和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普适性和广泛性。建设“两型”社会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又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既包括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又包括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长方式和不健康的消费模式。具有内容上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其次是全面、协调、高效、可持续性。生态文

10、明建设强调要重塑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通过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和生态秩序。遵循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到和睦型、从征服型到协调型、从污染型到恢复型、从破坏型到建设型转变的“两型”社会建设轨迹。 2 “两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我国许多地方相继提出了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的目标,国家环保总局也推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这既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物质技

11、术层面的。这突出表现在: 第一,节约优先的方针落实不力,环保边缘化现象依然严重。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态文明观念和价值的缺失。节约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这是国4家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总方针,是一切相关政策所应当遵循的政策。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切实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具体工作实际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环保边缘化现象和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环境保护在发展决策过程中的“边缘化”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如故,对环境保护采取“口惠而实不至”的消极态度和做法普遍存在。社

12、会法制意识淡薄和环境执法不力,导致环境违法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普遍。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一方面,存在立法空白,有的重要领域尚无法可依。在循环经济、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方面,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规范空白。另一方面,立法质量不高,修改不及时,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若干法律法规,提倡性的规定多,约束性的规定少;原则性的要求多,可操作性的规定少;行政命令控制性的规定多,经济激励性的规定少;对政府部门设定的权力多,制约性的规定少;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多,权利

13、少。 第三,缺乏促进资源节约的环境经济政策和鼓励节约的长效机制。在控制机制上,“政绩制度”与经济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冲突。为体现“政绩”,不少干部在任期内把 GDP 增长放在第一位,而生态环境往往成为“政绩攀比”的牺牲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行为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不明,动力机制缺乏。环境经济政策的短乏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5赔偿。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实成本,资源

14、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 第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转化水平不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够,缺少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第五,全民节约意识不强,消费方式不合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使超前消费、奢侈消费、面子消费等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相适应的过度消费行为

15、大行其道。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重视消费数量,忽视消费质量。一部分人在物质消费上相互攀比、炫耀,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心理扭曲,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 3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3.1 培育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

16、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 (理论体系)系统。6观念文明(思想意识)在整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系统中具有统领全局、支配全局的作用。观念文明决定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相关社会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因此,建设“两型”社会必须首先加强生态文明观念建设,克服“重实体、轻观念”的思想。生态文明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还必须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 要充分从道德角度进行考虑问题,尊重自然内在的价值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又要反对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孤立的过程,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使整个人类的发展在生态平衡的范围之内,既要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又要体现社会的和谐,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让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一切工作和生活之中,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