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69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摘 要:大学文化对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关键词:大学制度;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一、大学制度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是大学制度的凝练和大学文化的升华大学制度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形成的墓础,没有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不可能形成具有一定品位的大学精神。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主要包括文化习俗、文化传统以及政治文

2、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等。 “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及其产物的同义语;“狭义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的精神产物。由于人们在对大学文化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一些人仅把大学文化理解为大学的精神文化,其实这仅仅是对大学文化狭义的理解和表述。教育界对大学(校园)文化也有诸多解释,一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大学的精神文化;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大学的制度文化;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大学的环境文化。即,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从而“大学精神、人文环境、管理制度”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

3、要内涵。大学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的内隐文化,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2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础,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制度文化作为文化整体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它一方面构成了师生员工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是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运行主导系统,是大学精神依附的体制平台,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的

4、组织文化形态。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物质文化也叫做外显文化,它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能够通过一定程序化的组织活动将大学精神显现于学校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缺一不可。如果按国内外文化学专家公认的“三层次说”划分,物质文化为表层,制度文化为中层,精神文化则属深层。大学文化整体性是通过层次性反映出来的,表层是以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中介层是以各种校规校纪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深层是以校园氛围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

5、在这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系统的基础,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条件;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系统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系统的主导,它保证和决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精神是大学制度及大学文化的凝练和升华,它既存在于大学文化之中,又游离于大学文化之外。所谓“大学精神”足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3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它是学校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和时代、地域密切相关,是

6、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产物,也是学校各种文化碰撞的结晶,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校风、学风及大学精神和它们在校内文化各方面的具体表现汇聚成学校的文化传统,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不竭的源泉。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子系统。作为大学文化的中介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在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之间承上启下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制度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它限定了个人行为选择的范围和机遇,为个人的活动提供了规则、标准,将个人的活动导人可理性预测的轨道,为大学内部人的行为活动提供了实际空间,制约并引领着人的行为方向,从而将办学理念转变为人的行为实践,并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

7、动提供了诱导和激励机制。因此,科学合理的大学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对规范每个大学人的行为举止,引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会逐步转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文化,升华为一种精神即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所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营造大学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制度的凝练和升华形成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二、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精神形成的保障,没有完善的大学制度,就没有高品位的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培育不可或缺的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没有科学完善的各种规制,就不可能有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更谈

8、不上大学文化的形成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从微4观方面来看,制度为大学内部人的行为活动提供现实空间,规范并改变着人的活动。改变人的活动包含丰富的内涵,但根本的是改变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潜能发挥的状态。制度对人的行为规范的调节实质上是明确了人的活动条件,它为个人提供了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怎样做人效用最大化等有关信息和理性预期。从宏观上讲,制度的作用还表现为“对社会各种力量的整合”。大学制度具有双重品格:一方面它是办学理念的凝聚和客体化;另一方面也是办学理念所规定的用以组织教育教学的客体。因而,大学制度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它通过规范调节,把自己确立的办学理

9、念内化于大学人员身上,使他们按照办学理念的方向活动,变个人的活动为符合理念所期望的发展的存在,使理念这一原本存在于客观世界之外的力量转变成为现实性力量。另一方面,大学制度凭借其力量,把个人活动中的实践理性反映到办学理念中,通过支持或反对某些理念而扬弃主观世界的某些方面和规定,使现实活动在对象化过程中获得理念的表征,以形成新的理念和文化,从而进一步升华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正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规范生活在大学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逐步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过程。大学制度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具体表征,对大学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具有支撑作用,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大学制度的建

10、设和创新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为大学制度的建设、实施、创新,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生活和工作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大学中的每一个人,既是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的参与者,同时也受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他们主动地参与大学制度的建设,自觉遵守和实施大学制度,不断进行大学制度创新,并逐步形成一种大学的制度文化。这种超越大学制度之上的大学文5化和大学精神,像一条无形的红线,将大学的一切联系在一起,将各种教学资源和力量进行科学地整合,随之产生一种新的资源和新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大学文化的形成和大学精神的培育,推动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制度建设既要符合依法治校的目标,又要体现

11、人文管理精神,制度建设本身也体现学校的品味、水平和价值取向。在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规范约束”和“弘扬个性”的关系。不能因为规范而遏制了富有创新的个性,也不能因为个性而打破了必要的规范。过于灵活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过于僵化的制度也不利于增强学校的活力。因此,大学所建立的制度,要使师生员工既感受到创新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又具有制度化体系的规范约束。从大学建设的设计层面来看,制度建设对于一所大学建设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从大学运行的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大学的管理又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精神培育的支撑,本身就渗透并深藏着文化的内涵。其中,管理理念

12、是大学管理的灵魂和精髓,而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大学管理需要文化支撑,也必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大学管理实践中,通过对管理经验、教训、管理理念、感悟等的总结和提炼,衍生出丰富的管理文化,丰富着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管理的精髓其实在“理”而并不在“管”。人是精神的载体,同时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管理的目的在于理顺关系,激发活力。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权威性与稳定性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大学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大学制度文化的共性。而大学自身的管理和经营形态则体现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反映出大学制度的个性。总之,制度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精神传播的重要载

13、体。它不仅制约着大学的价值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形象与大学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塑造着6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着青年学生准确、有效地“内化”社会规范,使个人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三、 “以人为本”是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原则,是培育大学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学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意味着大学制度的设计、安排和运行要以现实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人们建设大学制度、培育大学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大学的发展,其目的不是为了制度建设而建设制度,而是为了给大学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使大学和大学内部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是大学制度的主体和目的,制度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

14、具。大学内部人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对自由和个性的强烈诉求,制度一方面是实现自由、张扬个性的工具和途径;另一方面又是独立于个人意志的非人格机制,是任何个人难以支配和控制的“前提性结构”。根据制度的这一特性,从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大学内部的制度应给人的选择和自由发挥留出充足的空间,以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行为自主性。进行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对大学内部自由秩序的重构,一方面,拓展主体的自由空间,解除大学内部落后的“知识生产关系”的束缚,充分解放和发展“知识生产力”。大学内部的成员如果能始终富有积极性、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学便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和自我更新的能

15、力。另一方面,整合各种个性化力量,构建各种力量互动的平衡点,以使追求自由和自主的个性力量形成高效率的有机联合,有利于促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培育,推动大学的发展。“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趋向和理念,要将其转变成一种现实的师生生存状况,必须通过制度将其转化为大学的办学实践,并通过大学的良好发展为其提供制度化的环境支持。就高校内部制度建设而言, “以人为本”建设大学制度应着重解决以下7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干部人事制度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大学制度建设要按照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合大学特点的干部人事制度。制度的构建要形成正确的导向性,产生正激励效果,激励和引导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校

16、的建设和发展中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二是学术制度要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是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适宜场所。我们在尊重个人价值观多元性的同时,更应该坚持学术的自由性。只有在学术上获得真正的自由,各种文化和文明才能有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机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结晶。教师视自己的专业和学业为其所有,学术自由是个性张扬的基础,只有坚持学术的自由性,才能体现和实现教师的个性。学术自由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三是学校的所有制度建设都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原则。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大学的一切制度都要体现育人的目的,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强调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要重视诚信、守法、文明及自信、自尊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爱国、责任、诚信、自律”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要重视社会思潮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反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