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231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议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转 化摘 要: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班集体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作用,因而班级管理者如何发挥其正面作用,消除负面消极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教育管理学角度探讨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及特点,并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提出了教育与转化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 含义 特点 成因分析 教育转化措施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组织。在班级中,除了班委、团队、学习小组等正式群体外,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自发形成的无固定形式、无固定成员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影响着学生

2、个体的成长,对班级的管理也具有重大作用。如何对待这些非正式群体,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及特点 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由于兴趣爱好、某种观点相同,或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情感共鸣,或从事某种活动利益一致、相互吸引而自发形成的组织称之为“非正式群体”。这种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的性格、爱好基本一致,共同特点相似。 成员们往往本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和处理问题,行动常常整齐划一。 2、成员的结构相对独立、松散,人数较少。 成员间的交往是以“义气”、兴趣的相投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2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 3、一般

3、都有“头领”或“核心人物”。 这个“核心人物”非正式选举产生,都是自然产生的,在成员中的威望比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 4、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经常聚集在一起活动,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 一般表现为从其中某单个成员与教师、班级的对抗,发展到以群体形式与班级、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对抗,因此破坏力很强,后果很严重。 二、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转化措施 1、常规管理和情感感化相结合 加强对班级非正式群体成员的管理,是促使班级非正式群体转化的前提条件。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及早发现他们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教师对其成员漠不关心及家长对有劣迹孩

4、子的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这些学生便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故我们需要与家长配合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才能打破他们行动的协调性。 要用师爱来激发学生的自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非正式群体也是如此。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不能对他们另眼看待或置之不理,而应该把心态放正,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加关心。对非正式群体学生要依据制度来批评,但事后也要给予人文关怀,安抚学生受伤的心,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主动向班级集体靠拢。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赢得学生的爱,搭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我们才有可能做好非正式群体学生

5、的转化工作。 2、抓住亮点,因势利导 3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一味的围追堵截不如进行一定的因势利导,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亮点”、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学生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亮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些甚至是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 3、抓住核心人物,及时转化 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是这个群体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成员的响应。加强对这些学生核心人员的思想教育与转化,是转化的关键。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也就

6、迎刃而解了。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焦躁。转化时要找准时机,消除其对立情绪,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完成任务,使他在成功的鼓励下顺利转变。只要做好了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整个非正式群体的转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要有耐心和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级管理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从一开始观察这个群体起,要充满期待、充满关注,让其情感的归宿落实在班级中。对此,班级管理者不能急躁,不能失去信心,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有严父的批评,又要有慈母的关怀,才能逐步见效。教师的付出他们是可以感知的,回报的结果就是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生管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陈静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2003。 4安秋玲王小慧班级内青少年非正式群体认同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6(1)。 5林进材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