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107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机智生成,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动态的课堂富有创造性,富有激情,往往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构建动态的课堂,需要随时捕捉课堂的亮点,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本文希望通过对动态课堂的探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键词:捕捉生成资源动态课堂个性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并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教授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

2、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可见,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富有激情的,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往往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构建动态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不用备课,不是盲目、被动、天马行空式地开展2教学。而是教师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地估计他们接触教学内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备课时“宜粗不宜细”,用开放的心态设计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

3、”。教师的准备功夫在做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假设上。由于假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种严密的方案。但教师必须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以便因势利导,支持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随时把握课堂的亮点,不断捕捉,不断调整教学,机智生成。以下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活动谈谈如何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机智地构建动态的化学课堂。一、由错误生成1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人不可能没有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当有学生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及时纠正错误,并可以利用错误,构建动态的课堂。例如:在学习分子的极性时,我要求学生归纳出分子

4、极性的判断,有学生小结说:“单质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因为单质分子内的共价键均为非极性键。 ”我表示认同,很多学生也认同,可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反对,他问:“O3 是非极性分子吗?”我3一楞,怎么没想到 O3 的问题呢?这位学生显然看过一些课外资料。是否把 O3 的结构引入介绍?我想了一下,觉得这是化学班,还是应该把他们的知识面扩充。于是我就把 O3 的结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 O3 的结构用判断分子极性的依据来判断 O3 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同O3 是极性分子。于是大家对刚才提出问题的这位学生表示赞赏,这位学生也非常高兴。接着我引导学生修正刚才的说法,使

5、表述更完善。于是学生把结论改为:“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其实,学生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说明学生不但认真听课,而且积极思考,考虑问题全面,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应该对学生表示赞赏,而不要觉得面子过不去,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加以打压。其实,老师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恰恰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充满活力,随时可以捕捉到生成性的资源,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由于考虑问题的不全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因此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6、,而且从学生的错误往往可以生成资源,形成动态课堂。4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时,遇到这样一道题:在 1.0 molL-1 NaHCO3 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c(OH-)Bc(H+)+c(Na+)=c(OH)+c(HCO3-)+c(CO32-)Cc(Na+)=c(HCO3-)+c(CO32-)+c(H2CO3)Dc(OH-)=c(H+)+c(HCO3-)+2c(H2CO3)有学生很快选择了 C 和 D,我让他讲述分析过程,他回答说:C 体现了物料守恒,D 体现了质子守恒。还解释了 A 和 B 为什么错误。不少学生表示认同,

7、但也有学生反对,认为 D 不正确,因为 NaHCO3 溶液不能应用质子守恒。于是围绕 D 是否正确展开了讨论。我对学生的积极讨论问题表示赞赏,虽然有学生回答错误,但却为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讨论资源。于是我利用这个问题,先对比 Na2CO3 溶液,分析电荷、物料、质子几个守恒关系的式子,然后分析为什么 Na2CO3 溶液可以用D 表示而 NaHCO3 溶液不可以。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如何表示 NaHCO3 溶液中的c(H+)和 c(OH)的关系。学生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终于得出了:5c(OH-)+c(CO32-)=c(H+)+c(H2CO3)的式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也弄明白了几个守恒关系的

8、应用。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由学生的错误答案引起,但由于老师的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没有受到打击,反而由于他们的错误,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从而理清楚了许多模糊的问题,他们感到很高兴。所以,只要老师善待他们的错误,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借题发挥”,构建动态课堂,及时解决问题。3发现课本的错误或不完善我们的教科书有些地方并不完善,可能因为考虑的方向不同,和我们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这时学生要是提出疑问,教师要用接纳的态度与学生共同讨论,有时可以从中生成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例如:在学习配位化合物的时候,人教版化学选修

9、 3教材中安排了硫酸铜溶液滴加氨水的实验,并写出了以下的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 Cu(OH)2+4NH3=Cu(NH3)42+2OH-这里氨水的书写显然与学生平时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要求不符,我就借此机会,6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氨水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应该写成NH3H2O,所以上述离子方程式应该改为: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通过这样纠正,学生也重新复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巩固了旧知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错误有时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错误,我们可以构建动态的课堂。通过

10、错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去怀疑、去探究、去发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唤醒其沉睡的学习智慧,真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教师还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有意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且在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时有意突出这些错误。在纠正错误时,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常规,大胆探索真理,让学生树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为在未来的学习中主动去探究、去发现打下基础。二、由提问生成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取7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的把握和利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正是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如果抓住这些“

11、问题”作为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引发更深、更广的问题,产生出奇不意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焕发出活力。例如:在复习盐类的水解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HCO3-离子和 AlO2-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于是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理由是它们双水解。马上就有学生表示反对,因为这两种离子水解均为碱性,不存在双水解问题,因此它们可以共存。后一种意见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他们在等我表态。我首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表示赞赏,因为他们大胆把思维过程展现给了大家,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讨论的话题。于是,我借此机会首

12、先把水解问题理清楚,让学生明白 HCO3-离子是和 Al3+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是和 AlO2-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没有发生双水解反应,是否就能大量共存呢?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起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 的反应,问他们为什么生成 NaHCO3 而不是生成 Na2CO3?学生回想起以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学生回答说是因为苯酚的酸性比 HCO3-强,所以 HCO3-不能进一步与苯酚钠反应。经过这样一点拨,学生马上明白 HCO3离子是否与 AlO2-离子反应,取决于 HCO3-的酸性是否比 Al(OH)3 强,而由于 HCO3-的酸性比 Al(OH)3 强,所以 HCO3-离子和

13、AlO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通过这一番讨论,学生理清楚了很多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学生非常关注,虽然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但我也借此机会把“强酸制弱酸”这一说法8的本质向学生讲述清楚,为了巩固知识,我再要求学生分别写出“Na2CO3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 和过量 Cl2 的离子方程式”。让学生从盐酸、H2CO3、HClO、HCO3-的酸性强弱对比中得出正确答案。由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是难点知识,但学生的掌握明显比平时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求知的欲望。教师抓住“学生产生的问题”这一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形成动态的课堂,一方面尊

14、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大胆发表见解,在讨论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叉开老师的思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理解问题并加以引导,因为老师的理解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善于筛选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把其作为有效的资源加以利用,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创造思维,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理解结果的机会,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三、由意外生成虽然教师组织教学要有计划,尤其是实验的准备要充分,要尽可能避免意外,但有时往往会因为实验条件或某些人为的因素,出现一些意外或与实验预期效果不同的现象。这时,教师

15、就要和学生一起因势利导地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可由此生成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9例如:有一次,在做乙醛与新制的 Cu(OH)2 反应的实验时,由于实验用品准备时的遗漏,忘了拿试管夹,没有试管夹,不能直接加热,怎么办?再到实验拿,路途又远,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就用刚做完银镜反应的热水进行加热,结果学生观察到由沉淀蓝色绿色黄色一直变到橙黄色的过程,学生很兴奋,可变到橙黄色就没有再变化了,没有得到课本预期的砖红色沉淀,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明白乙醛与新制的 Cu(OH)2 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也不同。因此,有机反应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在下节课补做了正确的实验。通过这次意外,学生对乙醛

16、与新制 Cu(OH)2 的反应条件印象非常深刻。意外具有不定因素,如何处理意外,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能充分利用意外,用意外生成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令课堂充满生机。当然,在利用生成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截取有用的资源,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深入,延伸太广,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晶体类型时,有学生问:既然原子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单个分子,硼是原子晶体,为什么化学式可以写成 B12?要讲清楚硼的晶体结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于是我对提问的学生表示肯定,但不在课堂上解决,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再找老师讨论。从生成教学的观点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10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而这些生成性的资源是稍纵即逝,稍不留神就容易忽视的,要及时地捕捉它,教师就必须学会仔细地倾听,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