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65670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能流图分析的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策略选择摘要:黑龙江省资源种类齐全,尤其是大庆油田、东部煤电基地等能源基地资源丰富,供给量足。随着资源开发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新能源发展日益紧迫。为了保障能源的充足供应和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能源供给、转换、消费等方面对黑龙江省能源平衡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 2009 年黑龙江省能源流向进行分析,根据黑龙江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及实践,分析了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今后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能流图;能源流向;结构;可再生能源;对策 一、综述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禀赋

2、比较好,能源品种较为齐全,是能源生产大省,同时又是能源消费较大省份。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传统产业大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2011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292028 万吨标准煤(电热当量计算法) ,黑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为 16418.79 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的 5.7%。黑龙江省新能源以风电为主,黑龙江省截止 2012 年 8 月份风电装机 330 万千瓦,但由于电网接入、风电消纳问题风电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一)黑龙江省传统能源资源概述 煤炭: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保有储量 224.5 亿吨,约占东北三省的 73%,且煤质适于发电,其中褐煤储量约 1

3、00 亿吨。煤炭资源 92%分布在东部的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地区。 石油: 黑龙江省石油资源丰富,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8.8 亿吨,还有近 38 亿吨的剩余储量。 天然气:黑龙江省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 1627.5亿立方米。 水电资源:黑龙江省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湖泊、水库 6000 余个,水面达 80 多万公顷。全省水资源总量 652.1 亿立方米,居东北之首,水能理论蕴藏量 739.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 603.2 万千瓦。 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2010 年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

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 年,全省新能源年开发利用量相当于 500 万吨标准煤,到 2020 年,相当于 900 万吨标准煤,可显著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节约能源资源,改善能源结构。但是目前,黑龙江省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2011 年,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很小。 (二)研究意义 黑龙江省市能源供应大省,但随着大庆油田、东部煤电基地的开发趋于成熟饱和,需要重新发展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本文首先对 2009 年黑龙江省能源流向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近 20 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情况,探索和发现能源消费、生产及供需平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黑龙江区域能源发展建议和

5、策略,尤其是新能源发展策略,对黑龙江省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黑龙江省能源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改善中国能源结构与利用水平有着现实意义;最后,根据黑龙江省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及实践,分析了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今后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黑龙江能流图 能源平衡表以矩阵形式的表格将各种能源供应、加工转换、传输损失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反映各种能源在报告期内的流向与平衡关系。但是,虽能源平衡表能提供充分的数据量,却比较抽象,使读者难以对各种形式的能源的供应、转换、消费情况形成直接的印象。因此本文为

6、克服能源平衡表比较抽象的不足,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中 2009 年黑龙江省能源平衡表(实物量)为基准,以调整后的2009 年黑龙江能源平衡表为基础,绘制黑龙江省 2009 年能流图。 为更好的展现黑龙江省的能源流向,从左到右以一次能源的供给、转化到终端消费为主线,绘制黑龙江省 2009 年能流图,如图 1 所示。 三、发展黑龙江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对策 (一)加政策推动和强科学管理 第一,政府加大力度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科学规范和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对全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工作统一领导,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分散性。 第二,在 2010 年制定的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规划基础上,再适时修订和滚

7、动落实。加快制定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行政法规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林区和垦区强制每类行业依据自己的特点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在林区加强生物质电站的原料管理,加快落实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强制新开发的建筑物以及学校、宾馆、医院等单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实行政府采购和定购。在垦区加强用能管理。政府办公大楼及公共施率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二)探索有黑龙江特色的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 由于当前能源约束问题及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大意义。黑龙江省必须构根据自己富油、少气,并具有丰富风能资源的特点,创建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并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黑龙江省风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发

8、展较快,截止 2012 年底已有 330 万千瓦并网发电。相关产业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省内已初步形成风电产业链条。但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黑龙江资源丰富,必须看到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广阔发展前景。加大研发、引进新技术力度,尽快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努力挖掘出其巨大潜力,争取尽早突破。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从外部约束向自愿发展的方向转变,真正使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 当前,以哈电集团为龙头的电站制造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黑龙江省推出了资源换产业政策,上海电气和华仪电气、华锐风电已投资建厂。但是可再生能

9、源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动态过程,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其核心是建立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和产业机制,形成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达到做大做强产业,必须大力打造产业链集群。产业链是维系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的动力,黑龙江省可以依托省内丰富的风能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区域内或区域间的配套企业集群。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担当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在一些核心项目重大项目上带好头,起好步。政府示范项目要成功运营并不断做大,国有企业则要担负起占领市场、展示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果,拉动产业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的责任。通过政府政策完善,税收优惠,通过政府资金助力、

10、大量培育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可再生能源产业链顺畅,发挥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的优势。 四、黑龙江风电发展战略选择 (一)进一步加强风电电源、电网统一规划 根据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区域资源情况,综合考虑各地市电网消纳风电能力、负荷特性、电网及其他电源规划,制定统一的风电规划。风电规划阶段,坚持电网规划与风电发展规划相结合原则,高度重视配套电网规划和论证,保证风电送出和消纳;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在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同时,积极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积极开展电网调峰和风电消纳能力研究,通过建设荒沟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峰、调频电源,改善区域电源结构,促进风电与其他电源

11、的协调发展,满足风电发电大规模并网运行的需要。黑龙江省规划十二五末发展 720 万千瓦风电,为达成此目标应尽快落实较大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核准、建设。向国家能源局协调落实风电基地跨省区输电规划方案及调频调峰电源配套方案,与风电基地同步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风力发电调度工作 黑龙江省电网网架薄弱,尤其东部地区负荷小送电半径长,风电接入难度大。在考虑市场消纳能力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科学安排风电资源开发时序及建设进度,风电项目开发与电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投产,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周期差异,保证风电项目与送出工程、输变电项目的协调推进,避免投资浪费和弃风损失。加强风电项目核准管理

12、,坚持先落实电网接入条件、完成接入系统评审、获得接入电网意见函后再核准的管理程序。 科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发电计划安排,优先调度风电,协调电网之间的调度运行方案,力争实现更长时间范围内的开机方式优化,形成科学的开停机计划、备用计划,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深入推进建立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和风电场运行监控系统建设,提高风电调度运行的精细化水平。充分利用风电场十五分钟、小时、日出力预测曲线,为电网调度部门科学精细化调度提供参考依据。加大跨省区调峰调度,挖掘系统调峰能力,加强火电机组运行管理,深入挖掘火电机组调峰潜力,实时测算火电调节空间,鼓励火电参与深度调峰。 (三)重建市场机制,解决

13、风电、传统能源、用能矛盾 推进变革当前以发电计划电量为基础的电力运行管理模式,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在省内或东北区域范围内建立风电场对深度调峰火电企业的补偿机制,根据负荷特性,鼓励火电企业为风电低谷消纳进行深度调峰,解决传统计划电量的刚性约束与风电发展的系统灵活性需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电力系统内各类不同的发电资源之间的利益冲突。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灵活作用,试点推进风火互补发电权交易。严格执行峰谷电价,在重点区域加大风电富集地区需求侧管理力度,改善系统负荷特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培育中西部地区负荷,促进风电就地消纳。在东部双鸭山、牡丹江地区积极开展冬季

14、低谷期风电供热、风电热泵等扩大风电消纳的示范项目,拓展当地风电的利用方式。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积极开展各类试验示范。尤其在黑龙江省冬季用热量大、煤田产量少地区建设风电供热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1.Stefan Frnsinn, Markus Gnther,Christian Stummer.Adopting energy flow charts for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cess innovationsJ.Technovation,2007(11). 2.周玉刚.产业经济学当前的动态J.商场现代化,2010(7). 3.谢士晨,陈长虹,李莉,黄成,程真,鲁

15、君.2006 年中国能流图J.中国能源,2009(3). 4.朱俊生,施鹏飞.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6(5). 5.Zhi-Yong Han,Ying Fan,Jian-Ling Jiao,Ji-Sheng Yan,Yi-Ming Wei.Energy structure, marginal efficiency and substitution rate: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J.Energy,2007(6). 6.朱晓勤,周敏.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 7.Ming Zhang,Wenwen Wang.Analysis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for 2007J.Energy Policy,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