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656700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线与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已加入 WTO,我们的工业企业及相关组织深入贯彻 GB/T19001-2000 标 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并实现其有效性,已成为质量工作者及技术管理人员的 迫切要求。但如何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如何将我国传统的技术文件管理与国际 上实施的技术状态管理相结合,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 GB/T19017-199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定义为“在 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所达到的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这就要 求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对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都在文件中做出相应 的规定,而且要求产品必须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加工生产,并使产品达到文件 规定的特性要求。技术

2、状态管理则是对技术状态运用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在产品寿命 周期范围内对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和审核等进行管理和监督。技术状 态管理要求将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标识并形成文件,严格 控制技术状态项目及其文件的更改、记录与报告更改过程及其执行情况。技术 状态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目的,就是全面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 及其满足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要求的状况,并形成文件。同时也要求确保参与 项目工作的所有人员,在项目寿命周期内的任何阶段,都能够保持并使用正确 的文件。从而确保产品技术状态的确立和更改正确无误,以

3、最优的质量、最短 的周期和最经济的手段,研制并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已成规范。早在五十年代 美国在研制“宇宙神”战略火箭时就已提出。目前美国的军用标准中,对技术 状态管理已形成系统文件,实施中已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工业企业对技术状态的确立与控制,在实践中已得到实施,但对有关术语与概念还很生疏,迫切 需要深入贯彻 GB/T19000 系列标准,进一步明确其内涵。早在 87 版和 94 版 GB/T19000 标准中都对技术状态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 GB/T19004.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 1 部分:指南的第 5.2.6 节技术状态管

4、理中指出:“质量体系应包括适当范围的技术状态管理形成 文件的程序。技术状态管理始于设计阶段初期并贯穿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技 术状态管理有助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使用等各项工作及其控制,并在产 品寿命周期内使管理者能清楚掌握文件和产品的状态”。在 GB/T19004.1-1994 标准的第 8.10 节设计的技术状态管理中,也对技术状态管理提出了相应的 要求。在 2000 版 GB/T19000 系列标准中,虽对技术状态管理未做出详细说明, 但在 GB/T19001-2000 标准的第 7.5.3 节的注解中也明确指出:“在某些行业, 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的质

5、量工作者、 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应研究技术状态管理,并与组织的产品实际相结合,切实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自成一家”的基本原则,从而提高组 织的技术管理水平。我们的工业企业如何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实现其有 校性,应注意开展如下质量活动:一、基线管理与技术状态的确立一、基线管理与技术状态的确立技术状态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基线的管理。在 GB/T19017-1997质量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基线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正 式规定的产品技术状态,是后续活动的参照基准”。在 GB/T19004.1-1994质 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 1 部分:指南的第 8.6

6、 节中指出:“应对最终的设 计进行评审并在规范、图样中反映评审结果,这些规范和图样构成设计基线”。 这一条款还指出:“确定设计基线输出的全套资料要求由受产品影响或对产品 产生影响的相应级别的管理者批准。”这就说明技术状态基线是由批准的文件 所组成,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任何特定过程所规定的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 性。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有必要规定作为下一过程工作起点的参照基准时, 应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前一过程技术状态的输出应是下一过程技术状态的输入, 是下一过程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基准。美国的国家军用标准和美国国防部规定,在技术状态管理中有如下几种基 线:(一)功能基线功能基线主要是对研制任务书规定的

7、产品功能特性和性能特性,做出详细 说明和对有关问题的约束形成技术要求。这就是最初的功能技术状态标识。以 硬件产品为例,相当于我国产品设计中的初步设计阶段所确立的文件。主要内 容包括:1.所有必须的功能特性;2.证明达到功能特性必须的试验;3.产品接口特性;4.产品关键功能特性和关键件;5.设计限制条件,如包线尺寸、部件标准化等。(二)分配基线分配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分配技术状态标识。也就是通过先行试验等活动和 确认,将产品或系统的功能分配到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给出装配图,形成 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任务书,这是方案设计的结束。以硬件产品为例, 相当于我国产品设计中的技术设计阶段。分配基线包括:

8、1.确定从较高一级功能特性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2.各种验证或试验;3.接口要求;4.限制条件。(三)产品基线产品基线是最初批准或有条件批准的产品技术状态标识,是经过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和鉴定等阶段后,形成产品批量生产使用的成套技术文件,如产品分 解图样(零件图)、工艺、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一整套完整统一的技术文 件。以硬件产品为例,产品基线的确立相当于我国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阶 段。产品基线主要包括:1.产品的物理形状、配合和功能特性;2.产品验收试验所规定的功能特性;3.产品验收试验。从美国国防部技术状态管理条例对基线的概括可以看出,基线是指在产品或系统寿命周期内某一特定的阶段正式指定或

9、规定的技术状态标识的文件。产品设计过程中最终的设计评审结果,应恰当地形成确定产品设计基线的技术规范和图样,这种活动就称之为“确立设计基线”。基线管理是贯穿于产品研制全过程的管理,前一阶段的结果便是下一阶段 的开始。前一阶段所形成的文件,便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在技术状态管理 过程中,既要确立同一阶段的基线,又要保持研制全过程设计的连续性和继承 性。前一阶段的工作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或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就不能 转入下一阶段。为保证设计质量,必须注意确立基线转移的检查和评审,不允 许有任何超越开发设计程序的现象发生。对于一经批准确立的基线不应轻易变 更,在特殊情况下需进行技术状态变更时,必须按

10、原文件审批程序和级别重新 进行批准。因此,技术状态基线与经过批准的更改,共同组成现行获准的技术 状态。二、技术状态标识二、技术状态标识在 GB/T19017-199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标识定义为: “确定产品结构,选择技术状态项,将技术状态项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以及 接口和随后的更改形成文件,为技术状态项及相应文件分配标识或编码的活动” 。因此技术状态标识就是在确定组织的产品结构后,按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 确立和选择需要标识的技术状态项目。规定这些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 理特性以及控制随后的更改。应根据组织的规定,给出编码规则,对不同的技 术状态项目文件和随后的更改进行编码和标

11、识。组织进行的技术状态标识,应 注意开展以下活动。(一)技术状态项目选择技术状态项目是指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或者它们任一独立部分 的组合。它们被指定用于技术状态管理并在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中作为单一实体 来处理。技术状态项目的选择是通过一个分解过程进行的。一般是通过自上而下将 整个产品分解为逻辑相关的且有隶属关系的下一级的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 服务或他们的集合体。这种分解是为了要进行技术状态管理而确立的。较高级 技术状态项目的选择应在项目的最初阶段进行,如可行性分析和定义阶段。较 低级的技术状态项目的选择应在可行性分析或研制各阶段的早期完成。技术状态项目选择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哪些功能、

12、性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被 单独管理的项目。技术状态项目选择的繁简程度,应以组织的产品适用为准。技术状态项目 的选择过多、过于繁琐,会影响对产品的整体认识,过于零乱,并会增加产品 成本。技术状态项目选择过少或对产品分解不充分,则会增加后续管理的困难, 包括增加维护或服务的成本等。技术状态项目选择的一般准则是:1.与高风险、安全、任务成功或其他因素有关的关键特性;2.新的或改进的技术、设计或开发研制;3.同其他项目的接口;4.采购条件;5.后勤与维修状况。(二)技术状态项目文件在 GB/T19017-199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文件定义为: “确定技术状态项的要求、设计、建造/生产和验证所必

13、须的文件。”根据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确定的某一技术状态项 目所必须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以及相应的技术接口、更改、偏离或超差等, 都应形成标识清楚的正式文件。这些文件包括规范、设计文件、各种表格、软 件数据清单以及使用维修手册等设计和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的文件。这些文件 的数量取决于需要控制的等级,但所有规定的文件都应符合更改和可追溯性的 要求。(三)技术状态编码为便于技术状态标识,应制订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以及更改的编 码规则,以保证识别编码的完整、统一,并使编码必须具有唯一性。编码规则 应考虑目前共同使用的或供方的编码程序。具体规则应注意如下内容:1.在技术状态组成内

14、,在技术状态项目之间的等级关系或隶属关系;2.在每一技术状态项目中,其零件或部件的等级或隶属关系;3.项目与文件关系;4.代表性的文档结构;5.其他分组要求。通过以上讨论,已经完成了技术状态项目的选择,编制技术状态项目文件 及进行了技术状态编码,至此已完成了技术状态标识的全部过程。在此基础上 应及时地在规定点通过正式程序建立基线,并将其作为正式技术状态控制的起 点。对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标识,就已表明这一产品可以投入试制或批量生产。三、技术状态控制三、技术状态控制在 GB/T19017-199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控制定义为: “在技术状态文件正式确定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的更改进行的活动

15、。”因此, 在技术状态文件发布以后,应控制任何更改。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根据需要进 行必要的更改,应将更改建议形成文件,并说明将要更改的技术状态项目名称 和修订状态,将要被更改的文件或软件,建议者的姓名、机构和提出日期,更 改的原因及更改说明以及更改的必要性。为便于追踪和标识,对每一更改建议应分配一个统一标识的识别编码。并应记录更改过程的状态和有关的决定及处 理意见。需要时,可以说明更改的步骤。对技术状态的更改,应注意更改评审并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应包括以下内 容:1.建议更改的技术指标或参数;2.对互换性、接口等的影响以及重新标识的必要性;3.对合同、进度和成本的影响;4.对制造、试验和检验方法

16、的影响;5.对采购的影响;6.对维修、用户使用手册、备件和备件手册的影响。对更改进行适当评审后,须经具有批准权的人员或小组对所评价结果进行 最终评审,做出批准或拒绝更改的决定。更改及其批准的职责和权限应做出明 确规定。批准或拒绝更改的决定,都应形成文件并通知到有关部门或人员。对已批准的更改应注意更改的执行和验证。验证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更改实 施过程中,技术状态标识更改是否已被正式批准,受影响的部门是否已采取适 宜的措施,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是否已进行符合性验证等。四、技术状态记实四、技术状态记实在 GB/T19017-199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中,将技术状态记实定义为: “对所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建议的更改和已批准更改的实施情况所做的正式 记录和报告”。因此,当技术状态资料被形成时,就应开始技术状态记实。适 宜的技术状态标识和更改控制是正确进行技术状态记实的先决条件。技术状态 记实应提供所有技术状态标识和偏离规定基线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对基线更 改的可追溯性。技术状态记实是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有关信息及相 关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