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45391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中国古代政治复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 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 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夏商秦 两汉三国周西晋南北朝东晋隋 唐五代十国 两宋元 明黃帝舜 禹尧约4600年前中华五千年历史线索示意图前2070前1600前1046前221前202220-265 265-316 317-420420-589581-618 618-907907-923960-12

2、791206-13681368-1644清1644-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时间公元前( )年秦: 公元前( )年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7-10世纪是( )朝清朝:( )世纪-( )世纪统一的朝代有:中国古代政治(参考两张张表格 复述理解)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改革人物其他 原始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 唐 宋元明 清关于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度:分封制(国家治理方式)1.目的?封建由来“封建亲戚,(分邦建国)以蕃屏周”2.分封内容:土地及人民 全部土地?3.分封对象?占大多数的是?4.义务: (三方面四句话)贡赋=租

3、税?5.分封示意图西周的封国(2)宗法制(家族核心权力财产土地等分配方式)特点:影响:瓦解原因:“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 伦。”该联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制度。 叶氏宗祠(3)礼乐制度(周礼 克己复礼维护以上两种制度工具)宗法制的影响(当时和以后) 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森严等级。世卿世禄,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对以后中国封建政治产生很大影响主要 表现嫡长子的皇位继承制、等级制, 裙带作风等等宗法制对社会生活影响注重家庭建设, 提倡尊老爱幼,有利社会安定,形成强 大民族凝聚力。但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划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的平等和 法制意识。战国

4、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 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 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 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 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 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 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 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封邦建国 中央集权世卿世禄 职业官僚贵族制度 官僚制度秦-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发展 顶峰1. 含义 2.产生原因 3.评价 三个方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斗争皇权与相权矛盾

5、斗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张传玺先生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 征中将封建国家的特征概括为:皇帝”家天下 ”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以及“多民族 ”和“大一统”。其中前三个即为中国政治制度 的特点。皇帝“家天下”制度的特点包括皇权至 高无上、皇位世袭制度和皇族特权制度;中央 集权制度分为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和监察制度 ;官僚制度中的选官制度也是保障中央集权的 重要方面。理解含义: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集权制产生与存在的必要性(1)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 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地主阶级

6、也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以维护其 即得利益。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 建经济基础决定的。-林甘泉在论秦汉专制主义经济基础(2)黄土与中央集权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 土地区割成两半,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所 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 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 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 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 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黄仁宇中国大

7、历史(3) “农业”与“游牧”受气候影响,以“15英寸等雨线”为分界线中国 形成了农业和牧业两大文明地带.中国的农民和塞外 的牧人连亘了两千年的斗争纪录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 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 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 千古。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 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 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还有两个因素也非常重要:(4)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

8、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5)思想根源: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1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2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 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3有利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促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4.奠定了辽阔的疆域基础,是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能得到统一的重要前提保证极大推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皇权专制暴政、腐败,阻碍

9、历史发展 独尊一家,箝制思想;地方自主能动性小 阻碍资萌芽 海外市场开拓,与世界隔绝利弊同时存在消极影响:侧重于专制主义中央 政治 制度 的演 变变秦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汉汉朝汉汉承秦制 有所变变化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执行机构魏晋南北朝先尚书书,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 先尚后中门门 ) 隋 唐中书书省 职职能门门下省 尚书书省及六部 宋中书门书门 下: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的 军权军权 三司分割宰相的 财权财权元中书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写出从秦至明清中央、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明 朝君 主 专专 制 强 化裁撤中书书省 废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务: 内阁阁明成

10、祖时时确立;票拟权拟权 ; 非法定中央一级级行政机构与决策机构。清 朝达 到 顶顶 峰仿明,设设内阁阁六部 康熙帝时时中枢权权力三分,最后集权权于皇帝 雍正帝时时,设设立军军机处处 专专制主义义达到顶顶峰 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特点相权权不断削弱,皇权权不断加强(行政权权的分属监监察制度 五三P8第8题题)地 方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变秦郡县县制 边边疆四郡 汉汉汉汉初,郡国并行制 景帝:平七国之乱 ;汉汉武帝:推恩令 唐节节度使藩镇镇割据 宋行政: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负责监负责监 督 兵权权收归归中央 全国精锐锐部队队悉集于禁 军军 财财政:转转运使 元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路府州县县

11、边远边远 民族地区:宣慰司管理 西藏地区: 宣政院管理 明废废行中书书省,设设三司及职职能 演变变 特点地方权权力收归归中央,加强中央对对地方的管理五三P10第8 第9题题写出秦至明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 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 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 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 亦鳃鳃然日惟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 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原法一家之法代替天下之法中央和地方关系,及中央内部权力的分配问题 是自古以来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问题。理想状况:“

12、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维。”历史状况: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 中央与地方失衡状态现实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中央与地方权力如 何分配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反思: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周朝:世卿世禄制(出身)2.秦代:官僚政治的建立(军功)3.汉代:察举和征辟(德、才)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5.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文才)专制和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必然阶段。专制曾在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有助于我 国古代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 成和

13、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经济、文 化的发展和创新。之所以这样,是 由于制度的理性特点比较突出。这 在制度上保证了上下一体的有效管 理,可以稳定社会秩序。要实现现代化,可以 借鉴古代制度体系中经过时间 检验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技 术手段和操作措施,但需要 本质上的制度转换。人治下的分权制衡向法治下的分权制衡转化。商鞅变法的措施 特点 历史局限2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 改革不完全彻底3文化高压,箝制思想措施 经 济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军 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政 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 司 法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文 化燔诗书而明法令习 俗禁

14、止父子兄弟同居,推 行一夫一妻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压迫, 特别连坐法4重农抑商,最终抑制农业发展(1)最全面:涉及经、政、军、司法、文化等(2)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4)推行力度最大:严惩旧势力改变“刑不上大夫”(5)成效最明显:秦国最强,为统一奠定基础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商鞅变法 特点秦始皇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影 响 政治 中央:皇权权至尊、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县制 边边疆:四郡建立专专制主义义中央 集权权制度思想 文化统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书坑儒促进进文化发发展 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经经 济济统统统统一度量衡、一

15、度量衡、货币货币货币货币促进经济发进经济发 展交通 修筑驰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进交通发发展军军事 征百越、击击匈奴;修筑长长 城奠定基本疆域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绩:1.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局面,建统一、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2.确立一整套先进制度(政、经、文)过失:暴政时期 主持 者二 改革措施及特点 区 P13-15前期后期冯 太 后孝 文 帝移风易俗易服装 讲汉话改汉姓 通婚姻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 迁都洛阳创建 新制全面 汉化孝文帝改革背景:矛盾尖锐 民族融合 鲜卑落后三 改革影响:经济 政治 民族 未来唐太宗贞观之治原因 主观: 唐太宗雄才大略 臣民 作用客观: 隋朝制度、经济基础等表现 政治方面:A 吸收隋亡教训 治国思想“存百姓” B 善于用人纳谏 C 民本思想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D 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度文化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