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7337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归纳.txt 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 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中国地理 知识归纳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 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 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 60 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十尔高原高原时差 4 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差 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

2、 的相交处(135E 多)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E) ,东西相距约 5000 千 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N)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3N)多,南北相距约 5500 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 15 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 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锡金、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 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12 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

3、沿海 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5000 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 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 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 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 6 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 分。中英两国政府于 1984 年 12 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4、实行“一国两制” 。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 1987 年 4 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 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 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 13 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 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 74,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 26。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 3000 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 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5、,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 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 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 人口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 1500 多万。人口在 400 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 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 形 1

6、、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 国面积的 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 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 1000 米一 2000 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 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 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 流人

7、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 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 2 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 2 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 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 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我国最大、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 充足。内蒙

8、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 1000 米左右, 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 海拔为 1000 米一 2000 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 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 “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 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 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

9、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下,周围面 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 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 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 J 人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四)气 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

10、热 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 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 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 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 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 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于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

11、成因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 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 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 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 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 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

12、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 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 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 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 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 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系,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 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

13、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 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 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 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 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 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

14、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 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 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 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 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南

15、、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 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 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 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 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 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 长 6300 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 注

16、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 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雷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 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 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 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 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 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 年 12 月 14 日正式开工,到 2009 年建成将安装 70 万千瓦 的发电机 26 台,年发电量 846 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 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 1000 吨提高到 5000 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 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