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725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z(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1考点一考点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的制度。 (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2、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 3、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4、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5、宗法等级: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 样的宗法等级。(分为大宗和小宗) 6、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 结。 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

2、内容:周天子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 方 的诸侯。3、核心内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土地和人民)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享有世袭统治权并继续分封,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 供 军赋和力役。5、作用:(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使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 定性和延续性;(消极)诸侯力量日盛,王权衰落,分封制被破坏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宗法制是 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 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3、成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统一 1、过程: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先后先后攻灭韩、赵、 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朝。 2、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 的基础。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2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 皇帝 称号,自称 始皇帝 ,并确立了 皇帝至 高无上的地位。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 “三公九卿” ,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4、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是虚权)。(丞相的设置,开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主线: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之争)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 郡县制 是秦汉行政体制建设的创举。2、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已出现。秦始皇采纳 李斯 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 中央 的地方行政设置。 县 隶属于郡。3、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 皇帝任免,不得世袭。4、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另一个主线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之争的开始。 ) 认识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强化。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概况:唐朝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相权相权分散。 3、作用: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牵制和

6、监督,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相权保证了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3皇权的独尊皇权的独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1、概况:元代确定了以 行中书省 (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 十 个行中书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 腹 里 ,一是 宣政院管辖的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特点: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 央的节制。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 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影响: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省制的开 端

7、,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了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了“世官制” 、 “察举制” 、 “科举制”三个阶段。 1、世官制将官制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是世袭的。 (奴隶社会) 2、汉朝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 仕途,寒门子弟即使有才学也难以担任高官。 4、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 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也

8、有益于 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 朱元璋 鉴于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正式下令 罢除丞相职位 ,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 明永乐帝 设立 内阁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侍机构, 决策权仍在皇帝皇帝手中。 ) 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1、清 雍正 年间,为适应 西北军务的需要 ,设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

9、意旨拟写成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皇帝裁决。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君主 专制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时期。 )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 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它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的发展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注意: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

10、增注意: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 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2、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 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

11、要是为了 ( C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3、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1) 、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2) 、在中央设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 (3)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举例说明汉、唐、宋、明是如 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西汉:频繁更换臣相、设立内朝、起用“布衣”为相;东汉:设立尚书台;唐朝: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设立政事堂;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考点二考点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略与

1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一、1840 年至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5战争名称时间发动 国家主要事件战争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英1841 年, 英军侵占香 港岛; 广州三元里 人民抗英签订南京条约 首先打开中国大门,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第二次鸦 片战争1856-1860英、 法1860 年, 洗劫并焚烧 了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 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度加深甲午中日 战争1894-1895日黄海海战中 致远号管带

13、 邓世昌殉国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1900-1901德奥 英法 美意 日 俄洗劫北京城;中外反动势 力联合镇压 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了解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1、 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割香港岛给英国;赔:赔款 2100 万银元;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2、甲午战争后,1895 年 4 月,

14、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割: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开: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在其刺激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3、1901 年, 辛丑条约签订。主要内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6容有: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

15、关铁路沿线的要地。影响:清政府完全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二、18401900 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了解黄海海战1、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爱国军人奋勇抗敌。邓世昌壮烈殉国。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三、侵华日军的罪行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1931 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 国主义的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2、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进攻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 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

16、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 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1、1937 年 12 月,侵华日军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2、日军侵略者公然违反国际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七三一部队),并在 20 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姚子清、谢晋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的计划)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抗战第一次胜利)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正面战场最大规模胜利) ; 枣宜会战 :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 是 张自忠 一中分校 2010 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