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723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节约型学校的提出及其内涵初探 内容摘要:对于穷国办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的中国来说,已是承受不起,而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如雪上加霜。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建设节约型学校尤为必要。节约型学校是指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包括学校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并能不断促进自身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学校发展模式。关键词:教育资源;浪费;节约;节约型学校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规模、质量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与各级各类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规模扩张、质量提高对教育资源

2、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这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增长的无限性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缓解上述的基本矛盾,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0519 号)和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 号),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做好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何谓节约型学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目前学术界尚未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为此,本文拟对节约型学校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进行论述,以期引出建设性的探讨。一、学校浪费与我国的现实状况2(一)校园浪费情况近来,媒体不时有校园浪费惊人的报道

3、。首都大学生环保社团评出了大学校园八大浪费现象;它们依次为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我身边的十大浪费现象”网上调查,结果大学生们认为校园十类浪费现象最为严重:整天开电脑挂 QQ 升级;食堂内大量的剩饭剩菜;不用套餐盒,餐餐用一次性的饭盒和一次性的筷子;生日、节日时大肆铺张请客;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不及时报修;白天进教室依然开灯,为支持“超级女生”等娱乐活动不停地发短信;花钱无节制,购买经济能力无法承担的奢侈品或经常高消费;食堂附近的水池,公共厕所以及宿舍水龙头未拧紧,水白白浪费等。复旦

4、大学团委的问卷调查也表明,52的同学在寝室中会一直注意随手关灯,拔掉电器插头;而 42的同学则是“想起来就去关,想不起来就随它去”。我们再来算算关于中小学课本不重复使用的浪费。全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 2.2 亿人,按每个学生每学期需用课本 1500 克计,若能连续使用 5 年,可节约 528 万吨纸。而每生产一吨纸,需 100 吨净水、600 度电、3 立方米木材、1.2 吨煤、300 公斤化工原料。若以中小学生人均课本费 180 元计,扣除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316。8 亿元;如果能重复使用 5 年,可节约 1584 亿元!而美、日等许多富裕国家都有重复使用课本的传统。以上种种浪费凸显了三

5、个问题:一是节约意识问题;二是管理机制问题;三是学校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建设节约型学校正是要回应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3(二)我国的现实状况建设节约型学校不仅是因为浪费严重,更是由于总体上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均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供给,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稀缺及非均衡性。受此“瓶颈”制约,必然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面对压力,学校做出最好的选择便是走节约发展的道路,这是节约型学校形成的内在要求。教育在回答世界性挑战、走向未来的时候,首先需要立足我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依靠有限的经济实力支撑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以及受此影响的教

6、育资源投入紧张,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从人口方面来看:到 2005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 13075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68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617 万人,出生率为 12.40;死亡人口 849 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 5.890。这三大人口年龄阶段的人口将分别形成庞大的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正规教育需求、庞大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和培训需求、老年教育需求,从而构成超大规模的教育需求。从经济方面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技术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尤其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城市化

7、进程中,大量农村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去,这就要求教育系统给予必要的补偿教育和培训,以使他们适应新的岗位。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还很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居高不下,超过 40的危险警戒线。4从而影响了人均教育的投入,严重制约了教育应有发展。从教育资源投入来看:基于国家财力的限制,目前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教问题专家杨东平教授在2005 中国教育蓝皮书发布暨教育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很突出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在 2003 年和 2004 年,连续两年财政教育经费占

8、 GDP 的比重出现连续下滑的趋势,2004 年教育经费的比重下滑到2.79,下滑的幅度比较大。下滑的原因就是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普查,分母较大,但总的来说,教育经费严重的不足。2003 年提出来教育经费占 GDP 的 4,这个目标还要推迟几年,现在提出来要在 2010 年实现 4的目标,我个人看还是要花很大的努力,因为现在才是 2.79。 ”美国、韩国等都超过了 7。即使与 2000 年的巴西、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4.3、4.1、5.4的财政投入相比,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例也存在显著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制约了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二、节约型学校的内涵与特征学

9、校承担着育人和科研的任务,且涉及的师生众多,抓好节约型学校建设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节约型学校?目前学术界尚未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尽管不同学科从各自的研究对象和需要出发,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和描述,但迄今为止,还难以用一个标准来全盘否定或者肯定某种回答的正确性。因此,笔者对节约型学校的内涵作出尝试性的界定,以期为建设节约型学校尽一点绵薄之力。5(一)节约的含义辞海中对“节约”的定义是节省,节俭,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也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资源不足以及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情况而言的。但这种界定是不完整的。 “节约”不仅是对自身“

10、做减法”,还是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 “节约”的智慧含量与技术含量都在提高。 “节约”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1)针对浪费现象提出节俭,减少使用资源及不必要的消耗,即有形节约,亦可称显性节约;(2)针对资源不足情况而实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即无形节约,又可称隐性节约。 (二)节约型学校的内涵众所周知,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资源不足与浪费惊人的现象。为此,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 号)中提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十分重视节能节约资源新技

11、术的运用,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技术资源;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以科学手段高效利用土地,实施多功能复合用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等等。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学校,建设节约型学校,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应有的社会责任。2005 年 6 月 30 日,温家宝总理在所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报告中指出: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6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和社会效益。 ”同时强调:“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可见,节约型学校是推行节约型社会的根基和必然逻辑。由上,笔者认为,节约型学校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包括学校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并能不断促进自身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学校发模式。节约型学校既突出强调了学校资源利用的节省与高效以及以学生为本注重质量的内涵,从而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成本;又强调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校注重质量的同时,适度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以满足更多人的受教育需求。(三)节约型学校的

13、特征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教育需求性质和形态的根本性变化。譬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教育在规模、数量、速度上迅速发展,围绕经费、创收等财政视角的改革,以及围绕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都使人们感到了明显的变化。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触及制度变革的核心问题,官本位、行政化、城市化、精英化倾向依然严重;高收费、不公平、质量滑坡、学校建设追求豪华、高额举债等,致使教育的社会声誉降到二十年来的最低点。这与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因此符合社会要求变革的新型发展模式节约型学校,一般而言应兼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时代性特征。节约是我国的传统习惯,但新时

14、期的节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7衣缩食,而是强调高效性与可持续性。节约不是学校中少数师生、员工以及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也不是一段时间内的时尚话题,而是一种需要全体学生和教职人员等长期共同坚持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对社会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着不足与浪费的严重性。节约型学校的提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更是学校发展的社会责任,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特征。在节约型学校中,学校作为主体不仅要关注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更要珍视和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源,兄弟学校提供的资源,乃至社区提供的资源等,为学校的发展

15、增添活力。因而,节约型学校不是自我封闭的,而应呈现出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姿态,建立有效的对外联络机制,从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3.合理性特征。节约型学校的这种合理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即通过宣传教育减少学校资源的显性浪费,主要是指学校的物质资源,如水资源、电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节约使用,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其次表现为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优化配置既包括学校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优化,通过优化配置来减轻学校的隐性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4.创新性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节约型学校则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这种特征主要体现

16、在学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之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科研、基建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深入推进改革,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有利于节约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同时这种创新性还体现在加强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开发。使学校处8于一种积极开拓、不断革新的动态发展的进程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5.可持续发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规定主要是从教师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来考虑的,只有教师的教育质量高而且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量的规定主要是从资源利用来考虑的,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而限制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源因素,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强调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性。三、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目标及意义(一)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目标建设节约型学校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