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7017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 应用论文关键词:公共教育学 案例 案例教学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运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公共教育学,是各类师范院校为非教育专业本科、大专以及一些教师培训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目标不明、教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

2、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在工商管理界和法学界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案例应该包括实际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从教育学的独特角度,可以这样来给案例下一个定义:所谓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即教

3、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2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于教育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是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

4、效途径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精选案例。依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期刊、杂志、相关案例选编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选编了几十个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力求保证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鲜明的目的性、问题性和丰富性,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案例基础。 2)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仔细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明确案例的背景,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然后还要思考学习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遇到的问题。最后,还要评

5、估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还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习者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习者的思维。1总之就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保证案例3教学的顺利实施。 (2)学习者的准备。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由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次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有对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的责任,应该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习者应熟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内容,有时还要写出个人阅读笔记。总之,学习者既

6、要做好分享成果的准备,也要做好为别人提供可以分享的成果的准备。而且,还应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 2.课上的实施 (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案例:给学习者印发文字案例;教师自己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事先将文字资料发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准备,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案例。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是为了丰富案例引入形式,使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例如,在讲到教师与学生这一部分时,引入“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案例。 首先由老师讲述引出第一段: “相同的是,

7、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 10 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 然后带感情地愤怒地讲述第二段: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4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 ” 第三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事先将材料发给学习者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王老师,其他同学扮演下面的学生: 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

8、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 10 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 10 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

9、(2)提出问题。将案例以各种方式呈现以后,教师会向学习者提出几个让他们讨论的问题。一类是案例概述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整体上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这类问题如:“在案例中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或原理?你认为中心的问题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学习者将教育知识原理和案例事件联系起来,在运用原理对案例事件分析的过程中达到既深化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对案例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认识。这类问题如:“你认为在该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第三类是教学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情境提出的,其目的是希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

10、过程中,发展学习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5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对他们以后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类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案例中的教师,你如何处理她在课堂上遇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这节课后你又会怎样做?谈谈你这样做的依据。 ”3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就是通过以上几类问题来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 (3)小组讨论。事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 5-6 人,上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坐座位。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习者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

11、补充。同时,要求学习者认真听取每位组员的见解,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价值的观点。在学习者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督促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讨论,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4)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是学习者展示他们关于案例的小组讨论结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讨论解决各小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本次案例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首先,教

12、师通过对案例所设问题的回顾,把课堂引入正式讨论阶段。然后选出 2-3 个案例的中心问题让学习者有重点地进行讨论,其余的做出一些提示。在就某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时,一般都选定一个小组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为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教师发言不多,尽量把时间留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多发言、多思考、多做出决定。教师也不会批评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只是在学习者6作无谓争论时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最后,经过一番斟酌、思考甚至是辩论之后,留下 2 到 3 个备择方案。 (5)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述。即对案例分析以及学习者

13、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总结,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主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案例讨论中的闪光点,并提出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注意穿插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教育原理,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如上例,教师总结评述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重点强调教师的爱与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二是从学生观的角度,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受其学生观的支配,重点引出学生的基本特点;三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重点揭示师生关系内容中的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在个别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指导发动学习者自己来做评述总结,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

14、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全班讨论时,师生最终确定出 2 到 3 个备择方案,但教师在总结时绝对不会否定前面小组讨论时的备择方案,都会向学习者声明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结述评后,还要求学习者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释疑的问题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原理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要求 500-800 字。 三、提高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教学目标的

15、典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得到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应与教育工作者、师资培训人员和其他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来收集和编写案例。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7积极性,编写和选用更具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经验,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2.处理好案例研讨与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 教师应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要素、因果关系、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的本质;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与其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

16、的案例认识上升过渡到相应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中,直至把对具体案例的钻研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而为一,使案例教学产生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最大的教育功能。4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案例背景应该非常了解,有一些专业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经验和教学技巧。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以案例教学的实施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管理和评估,重视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案例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领域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广泛参与,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案例教学是笔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教学的实践表明,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