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590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招生简章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暑期学校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4 年研究生暑期学校现面向全国重点高校招收报考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交通运输工程相关学科 20名学生。暑期学校安排暑期学校安排1、招生对象全国“985”或“211”高等院校以及具有“国家重点学科”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的大三本科优秀学生。2、报名要求(1)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已有学分积成绩排名在专业前 15%。(2)对申请报考学科有浓厚科研兴趣,有志于从事控制、电气、仪器仪表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有较强研

2、究能力者。3、时间安排报到时间:2013 年 7 月 12 日举办时间:2013 年 7 月 13 日7 月 15 日4、内容安排名师授课、参观及座谈等5、活动地点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自动化学院楼6、联系方式邮箱:电话:029-88431391 董老师相关政策相关政策(1)所有学员在暑期学校期间的食宿均由我校统一安排。(2)学员在暑期学校学习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学员本人承担。(3)凡被录取的正式学员,若有意攻读我校研究生,可填写西北工业大学 2014 年攻读研究生申请表,在暑期学校期间我们将组织专家组对填写过申请表的学员进行面试考核,若面试通过,将根据以下原则录取为

3、我校研究生:A如果学员取得所在院校 2014 年推荐免试生外推资格,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在研究生第一学年享受一等或二等奖助金,此外对于“985 工程”或“211 工程”院校的推荐免试生,根据本科阶段综合测评成绩还可享受我校优秀推免生奖学金。B如果学员没有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参加 2014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若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将直接被录取,不再参加复试工作。自动化学院简介自动化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职教师113人,教授38人,副教授48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

4、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工委511人才2人,国防科工委高等学校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陕西青年科技奖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奖2人,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学者1人,翱翔名师1人,翱翔之星6人。其中,担任各种国内外学术团体常务理事以上职务、重要学术会议主席副主席、学术刊物编委等约17人。留学回国30余人,累计150多人次赴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香港等地访问交流。聘请50余名海外著名学者专家来学院访问交流。学科方向学科方向学院发挥控制

5、、电气、交通、仪器多学科综合优势,面向航空、航天、信息领域的前沿探索、科技攻关以及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以远程预警、飞机型号、载人航天、卫星、导航、高分、高超、信息安全、智能交通等为重点研究领域。信息融合、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智能感知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远程探测预警的多源信息融合重大理论与工程需求为牵引,以探测感知、信息融合、数据处理、大系统仿真与评估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目标探测、跟踪、识别、情报综合等理论与应用研究。建设了“感知、控制、作战一体化信息栅格”、 “基于 HLA 的 ISR 大系统仿真验证平台”等。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

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 项,面上项目、高新工程、863、973、国防预研等 60 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6500 万元。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 29 项,出版专著 12 部,国际期刊论文 48 篇(SCI 56 篇、EI 305 篇) ,论著他引 4500 余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国防科技特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1 部。飞行控制、导航制导飞行控制、导航制导 依托 “导航、制导与控制”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培育) 、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飞行

7、控制与仿真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大运大客、新型战机、无人机等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先进飞行控制与优化、飞行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精确定位与导航、航迹规划与精确制导和飞行器电液作动与控制。承担和完成重大国防型号研制、973、863、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协作项目等 90 多项。直接负责和参与了我国民用/军用飞机、无人机、导弹和航天器在研和预研型号的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航空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发表论文200 余篇,其中 SCI、EI 等索引 1

8、00 余篇。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 2 项。获得国家级和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教材专著立项 2 部。非线性和网络化控制非线性和网络化控制 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面向航空航天国家战略需求中的现代和未来飞行器的过失速等极限飞行控制、多机联合网络化控制、大规模工业系统的网络化优化与控制、民用航空飞行安全和现代机场监控等问题,系统深入研究非线性与网络化系统控制与优化决策的新概念、新理论和直接可以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建立了“非线性综合测试、控制实验台”、 “飞行器综合测试、仿真、验证系统”、 “无人机群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系统研究平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复杂控

9、制系统”、 “网络控制与网络安全性能的测试 Test Bed”、 “Ad hoc 网的实物与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 “地-空图像监视系统”。承担和完成国防创新、973、863、国防预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60 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10 余项,申报发明专利 31 项,授权 5 项,发表论文 400 余篇(SCI 38 篇、EI 177 篇、ISTP 69 篇) 。研究结果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枭龙”、 “歼 10”、 “运七军用型”等飞行试验数据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硬盘数据加密卡”获得国家密码委的生产资质。

10、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 依托“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微特电机的理论研究与设计技术、微特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电力电子驱动技术、微特电机的测试技术与标准化研究、微特电机及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在国家重大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飞机、新型卫星等工程中承担20 多项重要课题,承担了大量国防预研、工程型号配套等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重点型号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86

11、3 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航空预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 8000 多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奖 35 项,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被SCI、EI、ISTP 索引 30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 16 部。研究成果遍及“探月工程”、10 颗卫星、10 种无人飞机,以及歼击机、加油机、运输机、教练机等多种飞机中。建立了“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多多/ /全电运动平台电气系统技术全电运动平台电气系统技术 依托“电气工程”国防重点学科、 “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贝加莱可编程控制器”中奥联合实验室,

12、主要研究方向:多电运动平台供电系统、大功率高速电驱动、电动舵机、运动控制、全电刹车。围绕飞机、坦克、舰船等运动平台多/全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型号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航空预研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飞机发电机控制(GCU) 、电力系统检测与诊断、电源负载管理、飞行器电动舵机(EMA) 、电静液作动器(EHA) 、电动刹车、稀土永磁电机、伺服控制、飞机试飞测试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持完成一项我国航空工业第一部国际标准ISO12384Aircraft-Test Requirements for Characteris

13、tics of Aircraft Electric Power System 的编制,已颁布实施。交通运输研究交通运输研究 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主体,联合航空、航天、力学与土木建筑三个学院组建) ,围绕航空航天的背景,以低空探测与安全监控,深空探测器的空间定位、轨道优化、任务规划方法及城市交通安全监控方法等特色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研究:低空探测与安全监视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交通安全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深空探测与导航方法。近五年来,承担着多项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国防重大科技攻关、新飞机型号任务和横向课题。完成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49 项,其中国家自

14、然科学基金项目 14 项(包括信息学部第一个交通重点基金项目) ;863、973 计划项目 15项;国防重大科研项目 4 项;国防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3 项;得到第一个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培育资金城市交通项目等 30 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5958 万元;获省部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9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 22 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349篇(SCI 12 篇、EI 132 篇) 。 仪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依托“精密仪器及机械”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高性能网络感知与计算” 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

15、方向:惯性仪表与系统、新型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精密机电测试与控制。近五年,在研或完成科研项目 30多项,科研经费近 3000 万元。包括:总装预研、 “863”、 国家重点型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飞行器飞行姿态感知、飞行状态感知、外场声学测试、舱室环境感知和精密机电控制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完成了车载定位定向系统、中低精度激光捷联惯导和光纤捷联惯导等系统的研制。与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美国休斯敦 Methodist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和德国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5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 项。共发表学术论文720 余篇(SCI 6 篇,EI 61 篇) 。出版教材 3 部。生物信息技术、脑电信息处理生物信息技术、脑电信息处理 依托“生物成像与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实验室和“高性能网络感知与计算” 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分别从分子、组织、器官三个层面在生物信息(Bioinformatics) 生物辨识(Biometrics)和生物传感器(Biosensor)领域开展研究,重点研究仿生电子鼻、多模态脑结构与功能融合、生物特征识别,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为疾病诊断、药物研制、反恐安保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