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630835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三国两晋时期的江淮农田水利建设论文关键词屯田;芍陂;堰塘; 论文内容提要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战乱动荡,衰退, 重心开始了第一次南移,随之农田水利建设也向江南推进,这一变化不仅直接促进了后来“苏 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当时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们今天合理开发利用江南水利资源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行屯田,只数年即收到仓满粮丰”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的效果曹操在许昌屯 田引用的灌溉水源是颖水支流,如洧水眆水等,由于有完善的水利建设,所以当年就 得谷百万斛,于是设置典农中郎将,专管农田开发,州郡都设属官,形成“

2、有数千万斛以充兵戎之 用”的局面,可见军事目的是明显的后以淮水为界南北分立,淮河流域的开发和水利 建设多和屯田有关,而这些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直接为军事服务在南方任命刘馥为 扬州刺史,在江淮间大兴屯田,修治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堰塘灌 溉稻田各地官吏亦相继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如豫州刺史贾逵兴汝水水利并 开运渠三百余里;沛郡太守兴汴泗水利,开稻田;正始二年邓艾用军队屯田淮 颖水利,准备伐吴的军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占据江东的孙吴,地广人稀,亦患缺粮,因此也很重视屯田,史载取荆州后,曾在澧水支流 涔水旁开涔坪屯,筑坝拦涔水溉田数千顷,促进了这一带早期的开发西晋以后内地 屯田减少,而南北分裂时,江淮间仍有屯

3、田,如芍陂历代屯田东晋时开始在东阳石鳖 屯田,并延续到后代,“淮南军防粮廪充足” 屯田主要是引水灌溉,水利工程多是沿江沿河修建一些灌溉沟渠而江淮之间 多立塘堰引水灌溉历史上这一地区所属县邑,多以屯田都尉治理,为了发展,屯田官 吏组织百姓修建了大批塘堰水陂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吴陂塘(在今潜山), 七门塘(在今舒城),东兴塘(在今巢县),涂塘瓦梁堰(在今滁县和县),陈公塘 裘塘邵伯埭(在今扬州附近),白水塘(在今淮阴南),射陂(在今淮安东),洪泽 陂(在今淮安西),破釜塘(在今洪泽湖内),芍陂(在今寿县),还有固始县的古期思灌区和茹陂等 除见于史书记载之外,还有许多民间兴修的中小型水利设施 史载东汉

4、章帝时马棱为广陵太守,就开始修陂湖灌溉献帝初年陈登为广陵太 守,十余年间在扬州淮安之间大兴水利,“浚搪筑陂周围九十里,灌田千余顷陂水 散三十之汊,为利甚溥”1(P1102)后代流传下来不少有关他开发水利的事迹 陈登兴修水利多在今江苏北部,稍后于陈登,刘馥于建安五年任扬州刺史,在今安徽 中部,“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 ,以溉稻田”,2(P254)前后经营七八年; 茹陂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现代这里有一个灌区但茹陂仅存遗迹;七门堰在今舒城 县西南七门山下,相传创始于西汉初,延续了两千多年,明清时和另外三堰一起可灌溉农田两 万余顷,现今纳入淠史杭灌区;吴塘又名吴陂,在今潜山县西二十里刘馥以后,朱光为

5、 庐江太守,“屯皖(今安庆),大开稻田”以后入吴,也在这里种稻,三国志吴书 华 传载西晋咸宁四年,晋兵破皖城,同时破坏了临近的屯田据点,一次竟然“焚其积 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这些被破坏的稻田,可能都是利用吴塘灌溉的稻田更有名的是芍陂灌溉,芍陂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志,东汉王景曾引此水灌溉 庐江稻田刘馥修治以后,西晋初刘颂东晋末年毛修之等都修浚过芍陂,东 晋时人称之为龙泉陂,史载“龙泉之陂,良畴万顷”水经注肥水注中有对 芍陂较详细的记载,当时陂围长一百二十余里,有五个水门,西南一门是主要水源,泄水分淠水 入陂的口门,其余四个门是引水灌溉的水门,其中东北和正北的两门和肥水可以通流后 世历代都对

6、芍陂进行修治,1949 年以后在此兴建了淠史杭灌区芍陂至今仍灌溉着 近六十八万亩的农田,是安徽省境内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之一魏晋时期历代统治者 都比较重视农业例如东晋朝廷为了在江南站稳脚跟,巩固偏安政权,对农业生产也 不敢放松,曾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所以地方 官吏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业,东晋王朝又偏安于江南,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 源丰富,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除了寿春的芍陂外,吴兴乌程的荻塘吴兴塘,襄 阳的六门堰石堰马人陂,均是灌田数千顷数万顷的著名水利工程 正是这些完善的水利工程,使东晋末年才再度呈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 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

7、足”3(P34)的局面“今之会稽,昔之关中”3(P1358)的说法,正 是当时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淮北流域水利工程的发展,也为淮南水利建设提供了基础史载曹魏时邓艾在 淮颖沿岸屯田,从正始二年开始,全部采用军屯,屯军共五万人,其中淮南三万人,淮北 二万人,在淮南是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眊水四百余里”,2(P255)就是东从凤阳 定远一带,西至淠河四百多里是屯田的范围,利用芍陂在内的一系列湖陂引灌水经注淮水注记淮南这一带的陂湖有今霍邱境内的穷陂;今寿春县以 西,颖口以东的苍陵灌区,南朝梁时曾于此大兴屯田,灌田四千余顷,每年收谷百余万石;钟离以 东,有今洪泽湖地区的白水塘石鳖屯也

8、是邓艾所建,据说他还在附近筑塘四十九所 东晋永和五年,北中郎将徐州刺史荀羡“北镇淮阴,屯田玉东阳之石鳖”,当时屯田的 灌溉水源就是白水塘有八水门,溉田一万两千顷刘宋元嘉二十七年,曾蓄 塘水,计划灌北魏兵北齐时复修石鳖屯,每年收谷九十万石后历代都修茸 臻治,成为洪泽湖流域的一大水利工程 同曹魏一样,吴国也推行了屯田制度同曹魏屯田制度有所区别的是,吴国的 屯田表现出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的特点如在太湖屯田区建东南海塘修太 湖东缘湖堤开凿塘河整治江南运河;在丹阳屯田区建圩田;长江地区北岸 有引巴灌区,南岸有阳新(引富水)灌区等等,而且无论是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的非 恢复性的,集中表现了这一时期

9、水利技术的创造性提高,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修 建一些用于防止水害的水利工程例如在丹阳建的“湖田”,就是江淮人民因地制宜,把 治水和治田结合起来的独特的农业经营方式,既能引水灌溉,又可以将水泄入江中,这是后代 江南圩田的滥觞因此,虽然总的来说吴国在屯田规模上远不及曹魏,但这些开创性 的工作,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这 一地区的水利建设在两晋之际仍有很大进展,史载陈敏在曲阿(今江苏丹阳)遏马林溪筑练湖, 仰受句骊山长山之水,幅员广四十里,溉田之外,还可补充调节江南运河水量 西晋时修复的元门碣“浸园田万余顷公私同利,众庶赖之”3(P673)东 晋晋陵内史张闿,因“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灌田八百余顷,每年丰稔 ”3(P1341)殷康在乌程南筑荻塘,溉田千顷孔愉在会稽修复汉时 旧堰,亦溉田 200 余顷,这些水利工程在当时都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