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0719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 刘顺龙刘顺龙 孙仲堪孙仲堪21 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一日千里及其对各个领域的冲击,正影响着几代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也正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来临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至各国纷纷更新人材培养观。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2001 年 6 月,我国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从国家的高度明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既反映了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说明了“整合”对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什么是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是指什么?所谓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指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生既能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简单而言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刘茂森教授语) 。信息

3、技术环境下,我们应以怎样的教学模式来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观点是美国乔以斯和威尔所著的“Models of Teaching” (教学模式)里所提的观点: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设计或范型(即有一定代表性、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式) 。为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全体教师紧紧围绕着整合模式这一中心,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我校教育创新的重点,开展整合研究工作。一一、建设动态的教学资源库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建设动态的教学资源库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如果说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整合的

4、前提的话,那么建设教学资源库则是实现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前些年,有些学校误解了信息化教育的真正涵义,以为建立了校园网也就实现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只重视硬件(校园网)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果耗资颇巨的校园网变成了供人参观的高档“摆设” ,对于学科教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是难以实现。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米又何以为炊?教学资源库就是师生所需之“米” ,没有丰富多样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教师就难以为学生设计学习资源,也难以设定好主题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去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对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

5、有可能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因此,建设资源库应是建成校园网后最重要的整合条件之一。如何去建设校际的教学资源库呢?我们学校在开展整合模式研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等作为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而构成学习环境的要素则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种理论对资源库的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创设学习“情境” ,为学习者的学习

6、过程提供“会话”和“协作”的平台。教学设计理论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它要求资源库的资源覆盖面必须广且必须具有有效性。学科教学理论是以某门学科教学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这种理论对资源库建设提出的要求是,资源必须为特定的学科教学服务。根据这三种理论的指导要求,我们在建设校园资源库时,以目的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更新性作为建库标准,采取拿来、购进、借力开发和教师开发等方法来建设资源库。 “拿来”就是指教师通过互联网,把网上的质量较好的且适合学科教学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全部下载,加以改进后,为我所用。如生物科,在网上有许多用 flash、author

7、ware 等软件制作的课件,我们的生物教师在学习鱼类一文时,就使用了下载的鱼类课件。由于这一课件采用了虚拟手段,将现实中鱼类的生活通过计算机平台呈现出来,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来领悟、掌握抽象的知识,深受学生欢迎。为使这一渠道更加畅通,学校于 2002年 11 月开通了宽带网,为教师查阅资料,下载所需课件、资料,创设了条件,也为学生上网浏览,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可能。 “购进”是指从一些软件公司购进教学软件和学校管理方面的软件。我们依据实用性的原则,自 2001 年下半年以来,相继从广东省迈达威公司、广东省教育实业公司、东北师大下属东师理想

8、集团购进了中学信息资源库试题库、校园管理系统、东师理想信息化教学素材库(可升级)等教学软件。其中,东师理想集团的信息化教学素材库,是东师理想集团专门为初中的教学而设计的,这一软件极大地充实了我校的教学资源库,也成为我校教师最喜欢的素材库,是我们教师制作课件的好帮手。所谓“借力开发”是指我们与东北师大合作,利用东北师大雄厚的信息技术力量,为我们教师“度身定做”教学素材或课件:我们教师根据学科实际,用文字形式将所要制作的课件写成脚本,通过网络发送到东师信息技术研究院,学院教师则按我们教师的脚本去制作课件或素材,再通过网络发送给我们。 “自主开发”则是教师在网上或其他途径都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资源的

9、情况下,教师自己去开发制作。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制作的课件水平或许比不上网上的课件,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更适合学科课堂教学。通过以上手段,目前我校的资源库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科教师、学生使用的习题库、理论库(由教师每学期所撰写的关于整合的文章组成) 、课件库、课例库、口语库等系列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成及不断完善升级,为我们的整合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二、更新教师观念,增强师生信息素养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关键、更新教师观念,增强师生信息素养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关键韩愈在他的师说里对什么是教师作了如此的概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概述十分精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师

10、也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体力行者。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教育领域的人材培养观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教师”的概念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职能由原来的主导课堂进行传道、授业,转变为现在的重在“解惑”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如同全国各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样,我们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同时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实践者,他们已经习惯了黑板、粉笔、纸和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作为长期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基本都是以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为中心,多考虑为提高课

11、堂教学质量而采取什么手段、措施、方法。渐渐地也就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内心深处也逐渐确立。这是传统教育导致的一方面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重教学,而较少顾及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时间一长,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甚至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脱节。对于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实,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并予以改变。一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师位置观,使他们明白,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和在此基础上的解惑,而是要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知识建构的指导者,解

12、决学生在信息技术下,在自主探索中、协作学习中所遇到的“惑” 。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材观。网络环境下,可供学生学习探究的知识广博而混杂,泾渭分明而又犬牙交错,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学生甄别。三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黑板、粉笔已不再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或工具,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和与互联网相通的计算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其实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四、增强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整

13、合研究的关键,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又是整合模式研究的基础,用黄怀荣教授的话形容,就是“离开了人,技术什么都不是” 。这是因为,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就难以使用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也就是说,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为了实现我们教师在以上四方面的转变,我校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培训自学交流的形式来实现。培训包括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与整合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也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的制作,资源的调用、查阅等;还包括用参与

14、式方法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让教师自己动手设计用于整合模式研究的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等。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多次邀请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学院的专家到校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为充分发挥集体合力,在教师掌握了设计技术、技巧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实行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的措施,用集体智慧来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学主要也是理论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内容。交流则主要是根据实际,组织教师外出到一些名校参观、学习、交流,以求自我促进、自我提高。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我们的教师已实现了对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化,如同他们用笔一样,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实现了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变和

15、课堂结构的变革。教师的信息素养固然是影响整合研究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整合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不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开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采用了“中心带动,两翼加强”的教育措施。 “中心带动” 就是以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育为中心,传授给学生以信息技术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两翼加强”的“两翼”是指开展第三课堂信息技术活动和定期举行信息技术竞赛,以提高、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第三课堂

16、信息技术活动以兴趣班的形式出现,兴趣班不限人数,只要有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而学生自身学习时间又是允许的,都可随时参加,学校专辟时间给学生,同时安排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限)到场进行个别或集体等形式的辅导;此外,为检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至少两次的信息技术专题竞赛,班际信息技术竞赛则由级、班自由组织,学校提供设备、场所。通过举办 “文字输入速度比赛” 、 “网页设计比赛” 、 “课件制作比赛” 、 “信息技术理论检测”等大型专题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三三、构建怎样的学科教学模式是重构教学模式的依归、构建怎样的学科教学模式是重构教学模式的依归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模式如何构建?构建怎样的模式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必须要考虑并须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什么是教学模式?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简略分析过,按照国内教育界专家的观点是: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指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某种教学效果,而根据教材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如果这种运用达到相对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