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29515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的思考摘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代写论文的融合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多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一是构建有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创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三是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四是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文化场。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人才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包括科学精神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能力教育和科学人格与习惯的培养。高等教育中

2、学术界提出的“科学教育”是一个特有的概念。它不是指哲学、系统科学和具体科学的全面教育,而是特指具体科学教育中的与人文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和心理科学教育 相并列的自然科学教育。就科学教育内部而言,各具体学科的目的与功能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育人,全面弘扬人性,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广义地说,也包含了社会科学的教育、美学艺术的教育,通常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强势与衰微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下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人文教育包含科学教育,在高等教

3、育中居于中心地位。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从任务上看,前者是为了探究人生的价值,后者2是为了揭示自然规律。从目标追求上看,前者追求生动性、丰富性、综合性和情感体悟性,后者追求精确性、简练性、分析性和理智逻辑实证性。从标准要求上看,前者是多变的、多元的和个性化的,后者是稳定的、规范的和统一化的。从强调的重点看,前者强调人的需要满足、人的完善、人的发展、人的主观感受和求善求美,后者强调客观事实、尊重规律和求真务实。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同价值和性质决定了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价值的不同。自然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人文科学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自然科学教育主要是为了

4、提供一种工具,是启智的过程,而人文科学教育则更是目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人文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科学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以自然规律为本。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科学教育的目的则是教人做事。 纯粹的科学教育是不存在的,如同纯粹的人文教育不存在一样,它也充满了人文教育因素。从生产力模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因素在生产力系统中交融在一起,使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充满了科学技术与人文要素的色彩,成为二者的融合载体。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的要求与制约,因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

5、变革。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在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人们对其不合理的利用也产生了诸如环境危机、能源短缺以及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是难以满足需求的,相反将使问题加剧。在这种情况3下,唯有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才是适应社会现实需求的正确选择。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割裂已严重妨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职能的实现。进入新世纪

6、,高等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主动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充当好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促推器”和社会变革的“智囊团”。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道路,必须在加强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将大学发展成为传递科学知识与体现人文关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创新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一方面有赖于科学乃至科学教育提供

7、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需要人文教育提供人文素养与精神财富。从一定意义上讲,追求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乃是生命意义的真正所在。同时,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思维力,而且还必须有创造的激情、动力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当今社会,只具备一种文化素养的“单面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正是满足个体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客观要求。 三、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 41构建有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创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之一的高等学校,无疑将重点体现在

8、学科专业结构的构建上,体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上。为更好地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必须努力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即通过调整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通过调整实现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融合;通过调整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融合。为此,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必须由以往过于注重适应已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向高度重视未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革趋势,注重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要求转变;必须由以往过于强调人的“职业(岗位)适应性”和“就业

9、教育”,向强调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创业教育”转变。 第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应突破学科门类简单相加的模式,向实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紧密结合和深度融合转变,以使不同科类的学生共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最终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三,高等学校要积极设置、发展交叉综合性的学科、专业。这不仅是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新方向,而且也是高等学校依托其强大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学科背景,推动知识的繁衍生长,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此过程中,高等学校还能不断探索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与途径,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发展人

10、文教育和科学教育。 52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平台 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育人的全面性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合作工作与生活中,能够使人真正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在走向自然、探索自然、服务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使人真正学会关心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起高尚的自然道德观。在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使人真正地习得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的能力。因此,高等学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实践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教育。 (1)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品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学校由过去培养精英到培养普通劳动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优秀人格品质最

11、好的载体与平台。 以“爱国、爱党,立志、成才”作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模式,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需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人才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参与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自觉服务社会、关心他人、遵纪守法和诚信的优良品德的创新人才。 分层次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行为训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全体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一部分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校内外的实践环节提高

12、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要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运用科学理论教学生做人成才为主。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面结合起来。加强6校内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指导,结合课程内容推荐读书书目,开展读书辅导和导读讲座,批改读书心得,指导全校各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学习研究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以此构建创新人才政治素养养成的思想环境系统。 3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大学教师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活动的主导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

13、素养与科学素养,将是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融合的关键所在。为此。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大学教师修养水平的途径、方法与机制。 一是提高大学新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其准教师阶段的求学过程中,就要强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训练,使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其源头就能得以改善。 二是采取各种方法途径,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与考核工作。一方面要着力提高高校教师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必要性的认识,使其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由单纯的学科知识型教师向具有综合素质的智能型教师转变的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度保证、机制促进方面下工夫,推

14、动广大教师”扬强补弱”,实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双提高”。与此同时,对教师素质的考核,除注重专业知识、文化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外,也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人文关怀精神的考核。 三是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做到科研、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等学校要积极支持大学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支持教师参与跨学科、有实践针对性的课题研究,这将是推动教师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74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文化场 构建高等学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校园文化场,使大学生被浓厚的人文信息与科学信息所包围,接受持久、广泛而深刻的熏陶。 (1)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

15、新的思维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尝试开放式和讨论式课堂教学实验,改革传统的学习方法,用创新的方法学习创新课程,以创新的思维指导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实际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树立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是创新之人的思想观念。组建创新思维训练小组,开展大学生创意讨论会,以学生上讲台的形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校园文化使学生养成创新的行为习惯。在发扬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结合专业特点的科技、学术活动为重点,以融入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校、院两级品牌活动和校园广场文化活动为依托,着重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努力营造健康、高雅、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讲坛、大学生校园广播站、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体育节,大力开展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建设,创建一个整洁、优美、富有思想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