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08825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高职高专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和深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的专业加英语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英语教育必须加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和 ESP 理论,从社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学生需求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加强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施教学改革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理论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2、高级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其英语教学方针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教育应有自己的特色,即突出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教育部在 2000 年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这一基本要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提出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了基础英语课程之后,应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的实际需求,学习专业英语课程,进一步提高未来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使所学英语满足实际应用,满足

3、就业后岗位对其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既要重视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的基础英语,更要着重教授与学生特定职业或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绝大2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处于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失衡的状态,重基础英语轻专业英语,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英语水平仅仅停滞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 应试层面上,英语应用能力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必须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才能确保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英语是要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普遍现象,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而专业英语则要

4、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没有掌握或尚未完全掌握的专门语体内英语知识和技能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某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在职业范围内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 开设专业英语教学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的直接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无疑将起到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增强高职毕业生竞争力的作用。 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把英语教学从“学科型”或“知识型”中解放出来,放到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重新定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5、应树立为服务于学生职业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语教学资源(时间、师资、设备)和学生的态度都集中于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形成和熟练上来。 二 ESP 理论 ESP 是 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的缩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大学和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3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国际旅游、科技交流等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交往空前频繁。国际大交流呼唤一种能担当此重任的交流工具。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成了国际交往中的主要通用语

6、言。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正在日益得到加强,世界出现了学英语热。为了满足各类人员学习英语的需要,ESP 便应运而生;学英语热的持续升温导致了 ESP 的迅速发展。“ESP 不是某种专门语言和方法,也并非某种专门的教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Hutchinson Waters 2002)。ESP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ESP 学习者均为成年人,要么是正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如科学家、工程师、工业企业家、医师等;要么是在岗或者正在接受培训的各类人员,如从事商业、金融业、旅游业、航空、航海等

7、行业的各级各类人员;要么是在校大学生,包括学习大学英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包括学习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新闻等课程但同时又学习英语的英语专业学生.其二,ESP 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如各类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是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 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以提高教学效果。ESP 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其主要成员包括:1.EOP/EVP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Vocational Purposes):学习者为远洋船员,国际航空工作人

8、员,外经外贸人员,国际旅游工作人员,以及医生、技术员等。他们在工作中和在专业活动中经常使用英语,他们要学的也是与他们的工作或职业密切有关的内容和技能。2. EAP/EEP学术/教育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学习者主要为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和其他在学习中需要使用英语的学4生。在教学中,重点是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同时也要适当地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3.EST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 是 ESP 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但量大,而且特点鲜明。EST 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从业人员

9、最多,研究最广泛、最深入,成果最丰硕的一个语言学领域。大学英语是我国 ESP 的主战场。在经济大潮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一专多能、富于机动应变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英语教学向 ESP 靠拢已势在必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应定位为职业英语(EOP)范畴,其内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用为主。ESP 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工具目的。ESP 学习者不是为单纯的语言目的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为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能熟练使用,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ESP 这一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本质上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客观实际。将其引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转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社会需求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伴随中国社会的这一历史性变革,中国英语教育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 1978 年为历史转折点,在这之前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在这之后变为发展经济。中国的英语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改革开放之后则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