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859970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5.1、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P15.2、系统性能及测试 P225.3、光纤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 P355.4、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P455.5、光纤放大器在系统中的应用 P1255.6、城域光网络和接入网 P150,5.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思考题:,(1)本周的传输实验若将S200拨到数字端传输正弦波,该如何设计实验步骤?(2)声音图像传输实验中又该如何?,光纤通信系统工作原理,1、电发射机:过程:模拟信号 PCM编码完成A/D转换 时分复用高比特率数字信号PCM编码:1、取样: Nyquist取样定理:取样频率f2f 2、量化3、编码,2、光发射机(TX) 电发

2、射机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输入接口进入光发射机。,输入接口的作用:(1)保证电、光发射机间信号的幅度、阻抗 的适配,以适合光发射机的要求;(2)进行码型变换,将传送码流转换成便于在光纤中传输、接收及监测的线路码型,使信息和时钟能够共同在系统中传输。,输入接口的作用:(1)保证电、光发射机间信号的幅度、阻抗 的适配,以适合光发射机的要求;(2)进行码型变换,将传送码流转换成便于在光纤中传输、接收及监测的线路码型,使信息和时钟能够共同在系统中传输。,光纤通信中的常用线路码型(1)扰码二进制 :SDH系统采用(2)字变换码: mBnB、伪双极性(CMI、DMI)码 (3)插入型码: mB1H/1C码,

3、mB1P码,(1)扰码二进制概念:通过改变码序列中0、1分布来改善码流的 性能特点:无冗余度、不直接支持误码检测与辅助信号传送实现方法:带有反馈线的m级移位寄存器电路,构成M序列的移位寄存器可以用特征多项式f(x)表示为: 其中系数为1表示这一级有反馈线,反之系数为0时无反馈线。以SDH系统的七级扰码器形成线路码为例,(2)字变换码,mBnB码:特点:码速提高 n/m 倍编码规律:以2B3B码为例,5B6B是我国PDH系统的标准码型5B6B码的优点:A、冗余度较小;B、可以利用计算机的IC-PROM器件直接编、译码,电路设计得到简化;C、连“0”和连“1”数小,定时方便;D、可以实现运行误码监

4、测。5B6B码的缺点是:A、本身的电子电路较复杂;B、耗电较多,中继远供电困难;C、辅助信息的传递较困难。,8B10B码(在应用千兆以太网中),伪双极性(CMI、DMI)码,其中CMI码是PDH四次群电端机的接口码(实验),其编码机制为:0用01编码,1用00或11交替编码。举例:0 0 0 1 1 1 0 1 0 0 1 0 1 1 1 0用CMI编码机制转换后为:0101011100110100010111010011000101010100110001110101000111001101,(3)插入型码: 插入奇偶校验码: mB1P码插入补码: mB1H/1C码,mB1C码00001 1

5、0000 01111 10100 11111 10100 00000 01011000010100001011110101001111110101001000001010110mB1H/1C码:H完成辅助信息的传递,3、光中继器(需要与否视情况而定),作用:信号放大,整形,再生。传统模式:OEO缺点:复杂现行模式:EDFA缺点:无整形再生功能,需考虑色散补偿和放大的自发辐射噪声积累的问题。,4、接收机,(1)光接收机作用:将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再进行放大、再生,恢复出原来传输的信号,送给电接收机。(2)电接收机作用:将高比特率的数字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解复用,然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送给用户。输入接

6、口作用:实现码型、电平和阻抗的匹配。,5、辅助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含告警处理系统)属于电信管理网(TMN)的一部分,包括故障管理(告警监视,故障定位)、性能管理(性能数据的收集,传送,报告,存储)、配置管理(运行系统,业务,保护)、安全管理(注册,日志,口令,安全等级等)公务通信系统:可分为段间和段内自动倒换系统:收无光,收失步,误码率过高等情况电源供给系统:机房中的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及其自动保护电路,供电电源一般为-24V,-48V或-60V,6、备用系统,由于光器件的可靠性比电子器件差,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畅通,整个光路应该设置备用系统,当主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通过自动倒换开关倒换到备用系

7、统上来。备用模式:1+1或N+1,5.2 系统性能及测试,1、误码性能1)误码性能参数误码率:表示传送的码元被错误判决的概率,常以长时间测量中误码数目与传送的总码元之比表示,所以又称长期平均误码率(BER)。误码秒百分数(ES):长时间观测中误码秒数与总的可用秒数之比。误码的时间百分数:BER超过某一门限值的次数与总观察时间内的可用时间的比。其中有劣化分百分数DM、严重误码秒百分数SES,64Kb/s业务误码性能指标,块(EB):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称为块。误码块:当一块内的任意比特发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差错块,有时也称误码块。误块秒(ES) :当某一秒内具有一个或多个误块时,就称该秒为误

8、块秒。误块秒比(ESR):对一个确定的测试时间而言,在可用时间以内出现的ES与总秒数之比称为误块秒比。 严重误块秒比(SESR):当某一秒内含有不少于30%的误块或者至少出现一种缺陷时,就以该秒为严重误块秒。对于一个确定的测试时间而言,在可用时间以内出现的SESR数与总秒数之比称为严重误块秒比。,2)误码率的计算,在n比特序列中发生m个误码的概率为: n比特序列中出现不多于k比特误码的概率为:,2. 抖动性能,1)概念:数字信号(包括时钟信号)的各有效瞬间对于标准时间的位置偏差,称为抖动(或漂动)。10Hz以下的相位变化称为漂动, 而10Hz以上的则称为抖动。2)原因:随机噪声产生低频振荡的相

9、位调制,加载到传输的数字信号上,产生抖动。3)抖动的单位:UI, 表示单位时隙,当传输信号为NRZ码时,1UI就是比特信息所占用的时间,它在数值上等于传输速率的倒数。4)影响:使判决时间偏离最佳的判决时间,5)抖动性能参数,输入抖动容限:系统容许的输入信号的最大抖动范围。PDH各次群输入接口的抖动容限必须在图中所示的曲线之上,b) 输出抖动:系统无输入抖动时输出口的信号抖动特性。,复用设备STM-N接口抖动产生,c) 抖动转移特性:系统输出信号的抖动与输入信号中具有对应频率的抖动之比。,SDH系统与其它数字通信系统相比又引入了二种新的抖动源,即映射抖动和组合抖动。 映射抖动: 支路信号映射进S

10、TM-N时引入的抖动。在无指针调整时,在支路口测试。 组合抖动: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结合引入的抖动。在特定的指针调整序列下,测试支路口的输出抖动。,3.系统性能的测试,1)主要的测试仪表:误码测试仪:误码测试误码分析仪:误码测试,误码分析,BER,ES,SES,DM。数字传输分析仪:另外包括抖动发生器,可产生测试所需要的各种幅度可调低频信号,并将其调制到发码上,产生带有抖动的数字系列,接收部分还可测试抖动。SDH分析仪:除可测试误码和抖动性能外,还能分析和检测SDH设备的帧结构和复用映射结构。另外还有光频谱分析仪、光功率计等。(实验室设备状况),误码测试仪原理框图,2)误码率、灵敏度和抖动的测试

11、,a )灵敏度:在保证一定误码率下光接收机所需要接收的最低平均光功率。测试仪器:误码测试仪、光衰减器、连接器、光功率计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原理图,长光纤,测试方法如下:, 按图示接好测试系统,误码仪的发送部分按规定送 出 或 伪随机码,用来调制光发射机; 增大光衰减器的衰减量,同时监测误码,直到误码仪指示的的误码率为某一要求值; 断开光纤连接器,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接收光功率,即为要求误码率下的接收灵敏度。,b )动态范围:,先测出要求误码率下的接收机灵敏度;逐渐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量,直至误码仪指示为要求的误码率,此时接收光功率为最大输入功率,动态范围可表示为:,c )输入抖动容限:,所用仪表

12、:低频信号发生器、可变光衰减器、抖动测试仪(还有什么仪器可用来代替?)思考题:该系统能否测试输出抖动和抖动转移特性?,测试方法:,如图所示接好测试系统,开关K1置1,K2置2,由误码仪发送 或 伪随机码。监视光端机的误码率,调整可变光衰减器的衰减量,使光接收机接收的光功率恰好在无误码的基础上增加1dB,使误码性能有所好转。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发出测试的低频信号加于误码仪的发送端,调制伪随机码,造成光端机输入信号的抖动,逐渐加大低频信号幅度,直至将要发生误码为止; 将开关K1置3,测出此时的抖动值,即为此频率下输入抖动容限;改变低频测试信号的频率,重复上述过程,逐频点测量,最后画出输入抖动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