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96474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作者:林妙英,林芳,方楚萍,谢昭雄【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 FREKA 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 624h 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 1 周,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最明显(P0.05 或P0.01),营养前后免疫学指标 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 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2、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通过预见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三腔管 肠道营养 肠肿瘤 护理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1。肠内营养不仅具有营养支持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肠内营养支持简单、有效、廉价,使其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还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现将我院最近实施的 15 例早期

3、肠内营养在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1.1 一般资料本组 15 例均为行开腹手术的患者,男 11 例,女 4 例;年龄 4673 岁,平均 54.6岁。临床表现以腹痛、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血便及黏液血便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体重下降 1015kg,平均约 12.6kg)、贫血等营养不良。病程 29 个月,平均 5.8 个月。肿瘤位于右半结肠 5 例,乙状结肠 4 例及直肠 6 例。手术方式:右半结肠切除 5 例,左半结肠切除 4 例,直肠前切除 6 例。1.2 方法1.2.1 留置三腔管采用 FREKA 三腔管(鼻饲管由华瑞制药公司生产 ),具有胃肠减压和肠内

4、营养功能。术前或术中经鼻插入导丝留置,便于术中操作。术中经胃摸到营养管后,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将营养管通过幽门向下导入约 2030cm 插入空肠上段,后将管内的导丝拔出,固定牢固,并注意防止营养管在胃内盘曲。1.2.2 肠内营养的实施术后 624h 开始缓慢、匀速输入营养液,同时应防止由于营养液的输入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初始浓度以 12%为宜,速度 2030ml/h,滴速用输液泵控制,浓度及滴速逐渐增加,34 天后达全量,即浓度为 24%,100ml/h,1 天总液体量 2 0002 500ml。总的营养支持采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PN 加

5、EN)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的阶段性方案。1.2.3 制剂的选择与配制3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制剂:胃肠道功能正常,选择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不含乳糖,溶液的渗透压较低,约 320 Osm/L,蛋白质源为大豆蛋白或酪蛋白,如能全力,每 1 000ml 提供热量 4 184kJ(1 000kcal),含蛋白质 40g,氮 6.4g;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者,选用易消化的肠内营养配方,渗透压高(470850 Osm/L)如百普素(pepti-2 000)。伴有糖尿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仍然是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2.4 观察方法临床观察: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的胃肠道并发症,包括腹胀、腹痛、

6、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机械性并发症,如咽部不适、堵管等。实验室检验:分别于手术前后 1 天、术后 8 天测定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体重(BW)、血红蛋白(HGB)、血浆蛋白(PP)、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LCC)。1.2.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2 结果2.1 临床观察结果经实施肠内营养,大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而大部分有咽部不适感,见表 1。表 1 临床观察结果(略)42.2 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营养支持后 1 周,患者 PP 和 PA 上升明显(P0.05 或 P0.01

7、),其他营养指标也相应上升,见表 2。表 2 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略)2.3 营养支持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营养支持实施 1 周后,各免疫学指标均升高(P0.05 或 P0.01),见表 3。表 3 营养支持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 (略)3 护理3.1 心理护理由于肠内营养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且留置三腔管引起咽部疼痛等不适,易导致患者产生抵触心理。此外,有的患者对肠内营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对安全有效地施行肠内营养十分不利。针对这种心态,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信任,同时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等心理疏导,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讲解肠内营养的优点和目的,使患者积极

8、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 2 例患者曾试图自行拔除三腔管,经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予多方心理疏导后,取得理解配合。3.2 病情监测在临床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若实施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2。因此,应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出入量、体重、5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同时,正确留取血标本监测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监测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变化。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3.3.1 机械性并发症3.3.1.1 咽部不适由于三腔管刺激引起咽部充血水肿,大多数病人感觉咽部不适,甚至咽痛难忍,本组有 11 例病人出现咽部不适。我们给予金喉健喷雾剂喷喉,每次

9、2 喷,每日 4次。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指导病人勤漱口。经上述处理后,病人咽部不适明显减轻。3.3.1.2 三腔管脱落妥善固定三腔管:由于三腔管管径较普通胃管粗,且卧床病人洗脸次数减少,脸部油脂分泌使鼻尖及脸颊变得油滑,所以胶布很难贴牢固。我们先用 1cm 宽的布胶布在三腔管出鼻腔的管径上包扎 2 圈,接着用细棉线打“8”字形结于布胶布上,棉线两端各穿上剪下的一段 10cm 左右的输液管挂于两侧耳朵,打上死结固定好。此法固定效果好,方便病人洗脸。本组无一例三腔管自行脱落。加强巡视及心理疏导,预防患者自行拔除三腔管。3.3.1.3 三腔管堵塞由于肠内营养液营养成分高、黏稠,容易造成物质沉积而堵塞管

10、腔。在每次输注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应用 40ml 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持续管饲过程中每隔 4h 应用 20ml 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保持管道通畅。若发现管道堵塞,先用6温水冲洗,无效可采用碳酸氢钠、胰酶制剂冲洗。本组 1 例出现堵管,经处理后管道恢复通畅。 3.3.2 胃肠道并发症3.3.2.1 腹胀、腹痛、腹泻控制营养液的浓度、速度、输注量和滴注温度。术后 624h 开始缓慢、匀速输入营养液,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初始浓度以 12%为宜,速度 2030ml/h,滴速用输液泵控制,浓度及滴速逐渐增加,34 天后达全量,即浓度24%,100ml/h,1 天总液体量 2 0002 500ml

11、。滴注过程营养液的温度用加温器控制在 3537,避免因温度过低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肠内营养管每 24h 更换 1 次,管道接头处连接紧密,瓶装营养液放置不要超过 12h,避免造成肠道感染。出现腹痛、腹胀者,轻者予腹部按摩或热敷,促进胃肠蠕动,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管饲 12h,腹痛明显者,可给予山莨菪碱 10mg 肌肉注射。本组出现腹胀 2 例,腹痛 1 例,腹泻 1 例,程度均较轻,经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肠内营养后症状缓解,给予调整输注速度或营养液浓度及用量后均能继续耐受肠内营养。3.3.2.2 恶心、呕吐监测胃液变化,必要时可开放胃管减压。对于因三腔管刺

12、激引起的恶心,将新鲜柠檬切片置于病人鼻孔处,让病人嗅闻柠檬气味,减轻恶心不适。本组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4 讨论4.1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优点750%8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其中大肠癌发生率为 60%,超过 20%患者最终死于营养不良,癌性营养不良可显著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力,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不利于手术的预后3。肠内营养的吸收以空肠上段为主,且大肠癌术后吻合口位置很低,实施肠内营养不必顾虑吻合口的影响问题。肠内营养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特别是肝脏的蛋白合成与代谢调节;肠内营养的营养物质经肠道消

13、化吸收,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可防止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所致的肠道细菌移位;肠内营养时可增加门脉血流量,促进肠蠕动及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4。本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各营养、免疫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 PP 和 PA 上升最快,1 周后恢复正常,说明积极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从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4.2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交流,重视患者家属的支持,耐心解释肠内营养的优点和重要性,取得理解配合,使肠内营养能顺利进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主要有:机械性并发症如咽部不适、营养管脱落、堵塞等,胃肠道并发症如腹胀、腹痛、腹

14、泻、恶心、呕吐等。文献报道5有 30%大肠癌患者术后不能实施肠内营养,主要原因与并发症有关,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肠内营养的关键。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应随时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出现的并发症程度均较轻,经处理后,均能继续耐受肠内营养。总之,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它符合生理需要,有助于肠道黏膜的8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是肠外营养不可替代的。且操作简单,安全,明显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费用低廉,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89.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3.3郝希山.腹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9.4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5吴肇汉.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时机和方法J.Surg Concepts Pract,2003,8(3):178-1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