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安全越冬技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84046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蟹安全越冬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蟹安全越冬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蟹安全越冬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蟹安全越冬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蟹安全越冬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技术越冬技术责任编辑 李振龙中国水产2010年第1期 53目前已进入我国北方河蟹越冬季节。如何做好河蟹越冬管理,保证河蟹安全越冬,提高河蟹越冬的成活率,是河蟹越冬成败的关键。为此,笔者重点介绍河蟹土池安全越冬技术,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一、河蟹越冬的特点及越冬方式1.河蟹越冬的特点河蟹的越冬与鱼类不同,鱼类是以群体在冰层下的水体空间内越冬,而河蟹是匍匐在水底的泥里越冬的。一般只露出口器、复眼和螯足部位。2.河蟹越冬的方式河蟹土池越冬方式,其优点是管理简单,存储量大,适合扣蟹及成蟹大量储存,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采用的越冬方式。二、河蟹越冬前的准备1.河蟹越冬池的选择接把河蟹放入水中,防止河蟹

2、在岸上长时间爬行,不能入水造成死亡。特别指出的是:成蟹越冬,最好将雌、雄蟹分开存放。若没有分池条件,一池存放可用拦网将雌、雄分开,因为性成熟河蟹能在稍有盐度的水中交尾,交尾后的雄蟹死亡率增高。四、越冬期管理越冬池水溶解氧4mg/L,可使河蟹安全越冬,应采取如下措施:1.除乌冰扫雪越冬池结冰应保证透明冰,若结冰为乌冰,用泵将新结冰冲开或开冰槽,所开冰槽的面积占池塘面积25%左右,将割下的乌冰推入冰下水中,让冰槽处重新结成明冰;下雪天要及时扫雪,扫雪面积应占全池面积的80%以上。如果池塘较多,一次性彻底清扫完成需几天时间时,可以先把每个池塘先扫一部分,然后再陆续清扫完成。目的是让冰下水尽早地接受光

3、照产生氧。2.打冰眼冰眼一方面可以使水体中的有害气体逸出,另一方面,通过冰眼可以观察到越冬池是否缺水、缺氧。水中缺氧时,在冰眼附近看到剑水蚤等聚集。观察有无水生首先,越冬池应选择安静、靠近水源、电源、进排水方便、堤坝清洁无杂草、夯实无漏洞,池底有5cm10cm左右的淤泥、底质保水性能较好的池塘。越冬池塘在1亩2亩为宜,池深2m左右,河蟹越冬适宜冰下水深1.5m,要求水面开阔,以东西走向为好,池塘长宽比31为宜,以增加池面的光照时间和便于拉网捕捞河蟹。2.越冬池的清淤消毒在河蟹入池前15天对越冬池清淤消毒。因为,一方面淤泥中有机物较多,有机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易造成底层缺氧,在池底形成一个“氧

4、债层”。另一方面,有机物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河蟹的安全越冬。池底的淤泥清出后,用漂白粉按每亩用量为10kg15kg消毒,待余氯消失后可放入河蟹。3.越冬池注水越冬池清整消毒后,要注入清新没有污染的水,一般要求池水透明度最好在40cm50cm。池塘进水要要经过严格的过滤,最好用150目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虾、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进入越冬池。新池塘或水质过清的越冬池,水体内浮游植物含量过低,可在结冰前,施用复合肥或生物肥适当肥水,培育浮游植物。4.越冬前河蟹育肥越冬前,河蟹必须经过强化育肥。九、十月份是河蟹的“育肥期”,必须投喂一些优质饵料。饵料的种类有豆粕、高粱、玉米

5、、麦等。杂鱼、杂虾尽量少喂或不喂,防止水质污染,影响河蟹越冬成活率。水温降到5以下,除成蟹少量投喂以外,一般扣蟹越冬不用投喂。结冰后河蟹虽然不吃不动,但仍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低水平的代谢。因此,越冬前的强化育肥,储存足够的能量非常重要,忽略这一点,将大大影响河蟹越冬成活率。三、越冬密度河蟹越冬的密度可根据河蟹越冬池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扣蟹每亩可放500 kg600kg,成蟹每亩可放300kg400kg。有增氧设备的越冬池,扣蟹每亩可放800kg1000kg,成蟹可放400kg450kg。放河蟹时直河蟹安全越冬技术 裴光富 辽宁省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124010唐士桥 辽宁省盘山县河蟹研究

6、所 124000实用技术越冬技术责任编辑 李振龙54 中国水产2010年第1期生物上浮,可以作为推断水中溶氧多少生物指标。为了避免每天打冰眼惊扰河蟹,可采用草帘覆盖冰眼防冻措施。3.保证水位池塘水位是影响溶解氧的关键因素。如果冬季冰下水位太深,底层由于光照不充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氧,溶解氧低,造成溶氧底层低、表层高的分层现象;如果水位太浅,封冰后,冰下水体有限,不能满足冰下生物对溶氧的需求,也易造成缺氧。因此,要经常测量越冬池水位,如果池水太深,可用水泵倒水打破有氧分层;发现池水太浅或有渗漏现象,应及时注入含氧量高的新水。如果池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缺氧,采取的急救方法是泼洒增氧剂,或用机械的

7、增氧,即用水泵倒水,将水管出水口架起,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在实施增氧过程中,应该定时测量池水溶解氧和水温,接近河蟹适宜的溶氧量和适宜的水温时(2) , 应停止增氧。4.挂袋施肥缺氧池塘的临近池塘浮游植物量大,先把缺氧池塘的水换掉1/3或1/4,然后注入临近池塘肥水,再给缺氧池塘挂袋施肥。施肥量可根据越冬水体的大小,每立方米水体每次挂2g3g,隔两天挂一次,连续挂袋2次3次。把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按21的比例混合好,装入规格为 20cm40 cm的聚乙烯网袋中。每袋装肥1kg1.5kg,用绳子系好挂于冰下水体中央,绳子的上端用竹竿等物系好卡在冰上,挂带位置的设置应保

8、证肥料在水体中均匀分布,一般每亩水面挂2袋3袋。如果周边没有肥水,在越冬池有少量的浮游植物的情况下,直接挂袋也可以,连续挂3次4次,溶氧可以调整到正常水平;当发现越冬池塘内有大量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造成水体缺氧。对于这样的池塘可以采取架泵抽滤的方法。泵体和管线出口各打一个冰眼,距离尽可能远些,出口处用100目150目网袋套住,放入冰下水中,用泵循环抽滤,此项工作最好在白天气温相对较高时进行,以保证冰下水温降幅不大。如果由于浮游动物量大,将浮游植物摄食殆尽,即使浮游动物没有了,溶解氧还是维持很低,所以最好导入部分肥水后,再挂袋施肥。鳖混养有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基础。技术要点:(1)鱼鳖混

9、养池投饵以鳖的需要为准,根据鳖池里提供的饵料品种,混养鱼的品种应以滤食性鲢、鳙和杂食性的鲤、鲫为主,也可以适当搭配草鱼和鲂鱼等品种,对规格在10cm以下的草食性鱼类,可投喂各种饼类、麦麸等,10cm以上的可投喂青草类,配合饲料类等。对于鳖池中放养大规格的鱼种,按每公顷4500尾6000尾,当年可以养食用鱼规格。搭配比例通常是鲢鱼占50%;鳙鱼占10%15%;草鱼和鲂鱼占20%;鲤鱼和鲫鱼占20%。(2)鱼鳖混养尽量少用增氧机进行池水增氧,以防影响鳖的正常生活;放养鱼种的规格不宜太小,太小了有被鳖吞噬的危险,影响鱼类成活率;低气压、闷热等天气时,要及时换注新水,保证水中溶氧。三、中华鳖拟天然生态

10、养殖拟生态养鳖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是广大生产者为使温室鳖养殖业走出困境而尝试的一条可行的路径,这种养殖方式利用了现有温室鳖养殖场所先进的孵化设施和生产条件,走与生态鳖养殖和鱼鳖混养相结合的道路,把温室养殖作为生态鳖养殖的前期生产阶段,不仅解决了生态鳖养殖鳖种的培养问题,也解决了温室鳖销售集中,价格偏低的矛盾。1.外荡网箱养殖:养成的中华鳖与野生鳖相似,体扁蹼大,裙边厚实肥大,销售价格比接近天然野生,但由于其饵料、排泄物等直接流入河流,污染较为严重,需慎重推广。技术要点,水域选择:外荡河面要宽阔,约150m左右,常年水位2m左右,上游和周边无污染,有一定的水流区域,使网箱内外水体交

11、换,外河底淤泥达30cm左右;网箱设置:采用直径12cm毛竹长4m四周作箱桩,将网箱固定在竹桩上,网箱高出水面1m,要求网箱底沉入河底,有利于甲鱼生长与活动;饲料、休息台制作:饲料台制作采用40目的聚乙烯网制成1.5m1.2m长方形饲料台,并用6cm钢筋做台架,悬挂在离水面深80cm,每只网箱投放规格为长3m、宽2m,上面盖已成60目聚乙烯网片,使甲鱼每天可以在台上休息,晒背;日常投喂:甲鱼饵料以小杂鱼、鱼块、螺蛳、蚌肉、猪肝为食,饵料要求无变质且保持新鲜。为了提高网箱甲鱼品质,不投喂人工配合甲鱼饲料,根据天气、水温和吃食状况确定投喂量。2.池塘拟天然养殖:拟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

12、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技术要点:选用人工开挖的池塘及自然水面,面积3亩5亩不等,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养殖场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物等污染源进入。底质有害物质及水质符合无公害渔业标准;繁殖亲鳖选用野生或人工选育的非近亲繁殖鳖育成;池塘内用十分之一的面积插浅水网箱,网箱内

13、种植竹叶菜用来改善池塘水质并创造一些经济效益;每亩放养种鳖500只,搭配花白鲢夏花2000尾、3寸左右黄颡鱼鱼种2000尾;饲养使用野生小杂鱼、虾、螺、蚬等中华鳖喜食的多种饲料。使用配合饲料符合国标渔业无公害标准,不得添加国家禁用药物作为防治鳖病或促生长目的。捕捞避免鳖体受伤,活鳖采用专用包装材料运输。河蟹安全越冬技术河蟹安全越冬技术作者:裴光富, 唐士桥 作者单位:裴光富(辽宁省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124010), 唐士桥(辽宁省盘山县河蟹研究所,124000) 刊名:中国水产 英文刊名:CHINA FISHERIES 年,卷(期):2010(1)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

14、0条)1. 刘晓亮.陈大虎 北方高寒地区河蟹养殖技术期刊论文-黑龙江水产2011(1)2. 朱玲.毛玉泽 北方内陆地区成蟹养殖应注意六点期刊论文-内陆水产2002,27(7)3. 徐长峰.白禄军.孙毅.周恩 河蟹养殖技术之一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养蟹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水产2005(10)4. 孙闯.Sun Chuang 河蟹养殖技术之一北方寒冷地区泡塘养殖河蟹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水产2006,372(11)5. 付鹏 北方地区池塘养蟹实用技术期刊论文-北京水产2003(2)6. 孙辉.黄佳林 北方高寒地区大水面河蟹围网养殖生产试验期刊论文-黑龙江水产2010(3)7. 吴庆龙.陈开宁.胡耀辉.李文朝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期刊论文-农业环境保护2001,20(6)8. 王殿权 北方池塘养殖河蟹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期刊论文-黑龙江水产2009(4)9. 赵恒彦.颜昌胜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期刊论文-中国水产2009,404(7)10. 胡安霞.张岭 气象条件对河蟹生态养殖的影响及气象服务要点期刊论文-农技服务2009,26(2)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