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58439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因材施教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江海学院为了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教学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因

2、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育中的反映。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特性和知识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方略,确立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水平、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本项目的开展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延续与深化。近年来,江海学院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职业技能为本,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措施和成果,是我们将教育教学系统改革聚焦于“因材施教”主题的深厚基础。 2、研究的主要内容。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才华与潜能

3、的职业技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关键是实施差异施教策略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确立以2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具体内容: (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教学;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4)开展专业科技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 (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 2、现代人才

4、观理论。传统教学过程都是同一标准,重视共性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律发展,注重挖掘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发挥非理性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为了一切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达标。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

5、差异,分层推进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逐渐实现学生个性潜质与主观志趣的科学整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与职业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3需求相适应。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我院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整合相关课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2、经验总结法。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系统、综合实施因材施教的整体方案-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

6、能力培养方案。 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并予以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文章,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

7、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更新观念,加深认识。 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分解与细化,要求主要课题组成员每人抓住一个子课题,力求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定期向课题组进行汇报,做到有分有合,分层共进。具体分工为: 4课题分解内容负责人 1 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刘峻 2 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奚日宁 3 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刘峻 4

8、 开展专业科技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朱敏红 5 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钱胜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1、围绕课题,按照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分别开展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交流、 “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主题研讨活动。项目负责人刘峻老师撰写了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在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理论2007 年第七期。 2、及时评价总结,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教学案例,研究“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撰写高质量

9、的研究报告和总结。共有 5 篇学术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推行来达成。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已有知识准备的差异性及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因材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在详细剖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知识层次结构”,分为加强层、基础层和提高层,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实施分层次教学。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属大众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5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

10、领域一线岗位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即高级蓝领,亦即是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 2、高职学生生源现状的客观需要。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这也必然导致高职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势必加大二极分化,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消化不良”。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全面培养合格的素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积极回应家长的教育愿望与教育投资,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

11、生分为加强层、基础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实施分层次教学。加强层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层适合于一般学生,提高层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2、教学分层 (1)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大纲。分层次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必学内容上,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差别只在于知识的深度、广度。在编写加强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编写基础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编写提高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2)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以适应教学需要。 (3)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如对提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通过设

12、“疑”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设“难”6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不断沿着“有疑无疑有疑”的思维轨迹螺旋式上升。对于加强层的学生,应针对其学习成绩一般,自信心不足等共性问题,采用对重点问题精讲多练,以启发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3、考核分层。教育的落脚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 在试卷命题定位上也应有所区别:加强层试卷应定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及实际应用的范围内,以基本题为主,难度系数为 1;基础层试卷除覆盖加强层试卷外还应

13、有提高题,难度系数为 1.2;而提高层试卷除覆盖基础层试卷外还应有拓展题,其难度系数为 1.4。 (三)结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社会上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将客观规律的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变为工程产品等物化形态,并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技术人才,教师要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把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 四、成果

14、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通过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在教育理论上深化了对“因材施教”的认识,提出了高职院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推行来达成,探索了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法。深刻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已有知识准备的差异性及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因材7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从内容上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教改实践。从形式上看,打破了传统的“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不同层次分流培养。实践证明,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

15、措施。该项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五、项目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渐进过程。作为立项课题的研究,虽已达到了预期目标,囿于研究时间的限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本项目作为一个课题会有结题,会有阶段性成果,但作为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它不会随着课题的结题而结束,不会随着课题的完成而完结。因材施教的综合研究和系统实施是我校一项不会停歇、不会完结的事业。 围绕“因材施教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共有 5 篇学术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在对因材施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因材施教的系统实施,努力做到教学研究成果三

16、面向,即面向教学,面向学生,面向教师,促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下一步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教改试点,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和全面展开。 初步设想是: 1、选择实验班级,划分学生层次群类。 2、对各类群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对策,进行分层次教学试点。 3、对实验班级精心研究,并与普通班级进行对比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4、将实验班级情况汇总,形成经验,进而在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分层次教学。 5、初步构建高职分层次教学理论体系。 86、通过对各届学生毕业成绩及就业及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对分层次教学理论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峻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20077 2朱敏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理论,20079 3刘峻江海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中国教学与研究200710 4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力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布鲁克菲尔德著批判反思型教师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