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5812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文章结合我院在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学生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关键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订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发觉,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但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却很少。出现了普通本专科学生一职难求,企业招聘时人才难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求的现象。为了解决人才培养

2、和企业需求的矛盾问题,国家对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现阶段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传统的认识是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方案的制定、提出技术要求、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等,技能人才则是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技术实施。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教育部2003-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等 7 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

3、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对我国高职教育作出了明确的定位。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2求,缺口很大,这对各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探索。一、探索与实践“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校企合作中,合理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院的教学计划、大纲对接,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院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一)灵活多样的“订单”形式1. 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采用一个企业的人才

4、订单数量足以单独组建一个或多个班级,且职业岗位要求指向一个专业时,可采用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2. 多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当某个企业的人才订单数量足以单独组建一个或几个班级,但职业岗位要求订单生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可采用多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订单的形式组建订单班。3. 一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当多个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共同指向同一专业,而这些企业中每单个企业的人才订单数量不足以单独组建一个班级时,则按照职业岗位群相近原则,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培训为主,采用一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组建订单班。4. 多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当多个企业的单个订单数

5、量均不足以达到单独组班的规模,但是职业岗位和产品技术同属一个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且共同需要掌握几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时,可根据职业岗位群相近原则,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培训为主,采用多个专业对应多个企业订单的形式,组建订单班。(二)“订单”模式的实践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了找准校企结合点为实现专业创新、教学改革以及和企业实现紧密型结合的目的,我们先后多次派出人员到苏州地区的企业和兄弟院校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我国针织行业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针织设备现代化程度,还是针织面料和针织服装的种类数量的增加,使得针织行业在纺织加工领域中占据

6、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院 2005 年在“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中,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试点工作。1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项目包括合作内容、合作对象、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协议等方面。在确定合作方向过程中,应在摸清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对学校的条件与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找准双方合作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合作内容。选择适当的“订单”合作对象,要考虑对方的实力和基础,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去;要考虑对方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要考虑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这是合作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合作内容、合作对象、合作方式等是通过合作协议来体现的。2006 年学院与苏州新三

7、纺机电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企业与该专业学生签订了“订单式”培养意向书。“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它要求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订单”教育在根本上不是订数量,而是订质量和特色,实施“订单”教育摆在学校面前的是如何培养出真正受4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找准“订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订单”教育是一种产

8、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效果,既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又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找到了出路。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人才培养计划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必须在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学校与企业

9、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安排,同时,对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在内容上侧重企业的实际要求。 3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培养人才根据“订单”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课程与教材开发过程也应有企业专家的参与,

10、其控制要求主要包括: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知识、能力结构及职业道德要求;开发方案应与用人单位共同拟定或以学校为主拟定并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开发方5案应具有前瞻性,避免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协商决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部分专业课选用公开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电脑横机产品设计与生产理论课和实训课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自编讲义或教材,同时积极编写国家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专业教师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人员来学院进行专业讲座。4针对岗位要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与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校内

11、实训基地应有足够的“仿真性”,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岗位,实践环节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专业课的教学改变以前先教授理论课,然后再进行实验实训的传统教法。采用先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授,对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对今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老师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比较满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企业获得“

12、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例如,企业参与学生综合评价;在专业中设立了奖学金,用于奖励综合表现好的学生。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学生的专业实习在企业进行,并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成效与思考通过学校与企业密切协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了学院在办学中师资、6设备、教科研等多方面的困难和不足,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实现了企业、学院、学生等的多赢,但目前还处在积极探索阶段,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繁忙,因而技术管理人员的教学活动难于做到前后一致连贯,校企之间的联系还不够

13、顺畅。2. 由于我国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法规和制度,没有负责设计、监管、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3各级政府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和具体的实施规则。如免税的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还有一些企业出于对安全风险的考虑,不愿接纳学生实习。4. 有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实际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实施校企合作的“订单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尝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不恰当的地方,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思路,扩大校企合作形式,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18)2刘晓欢,郭沙,彭振宇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4, (25)3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3, (19)4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